王玉香
【摘要】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教育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影响教育的内容、观念以及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教育通过人和科技来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同时,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同步性,这都要求我们正确看待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教育;社会经济发展;关系
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这不仅体现在实践层面,还体现在学术理论层面。任何一个从事劳动生产的经济工作者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教育,而他们所受的教育,虽然层次和水平不一样,但都直接或间接与生产有关联,也就是与经济工作有关系。在学术理论界,已经开设了一门专门研究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学科——教育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既研究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还研究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础的经济活动。教育和经济是社会系统中两个独立的要素,都同时存在于社会这个大系统中,虽然二者的概念不同,有着不同的社会属性,但依然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教育的发展有赖于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时候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的支撑。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在工业革命影响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具备一定文化知识、有生产技能的劳动者来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从工业革命至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在教育领域有了大规模的发展,已经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教育投入也相对较高,教育发展的规模也较大,发展的速度也较快。由于不同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教育方面的发展也呈现不一样的情况。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事业发展缓慢、教育发展水平低下,文盲率高、小学入学率低以及大学在校生占人口比重极低等;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教育投入增多,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巨大的变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数量增多、教师队伍逐渐扩大、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确立、高校扩招等;到今天,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些成就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撑。当然,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样也影响教育的发展状况。经济发达的城市,其教育的发展速度要比不发达的偏远农村地区更快、发展规模更大。经济发达的省份,其高校数量也远多于不发达省份,比如大多数东部地区的教育发展起步早、发展快,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的落后,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尤其是贫困偏僻的农村地区。
(二)经济的发展影响教育观念和内容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表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现实状况,教育的内容随不同时代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教育的内容可以理解为社会经济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反映社会生产斗争经验的知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从古至今,教育的内容与观念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古代儒家思想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而“六艺”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教学内容,即礼乐教育、“射”和“御”的教育、“书”和“数”的教育,更多体现了一种“精英教育”观念。到了近代,在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后,我国近代经济有了很大的变化,加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商品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西方的教育文明,引进一些西方教育观念等,比如开设中外历史、地理、外语等课程。新中国成立后,现代教育的发展也是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等计划的实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各项经济举措,出现了新的变化,例如九年义务制基础教育的诞生、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等。新时代下教育的内容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与充实,有关教育方面的课程内容进一步趋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观念,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进一步体现了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教育,更加注重德智体美勞全面发展。从中可以看出,新时代我国关于教育未来发展的规划与方向是立足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作出的部署。
(三)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受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方面有所变化,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教育结构的变化,所以对受教育者应具备某种程度的文化水平、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在我国古代,受小农经济的影响,封建教育主要是“学在官府”,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现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教育结构有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多种类型和层次。当经济发展处于较高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教育就会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相反,如果经济处于落后的情况,那么教育就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只有发展好经济,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增强国力,我国教育才能够在世界教育中占据优势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指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强调要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因此,现代化的推进离不开人才,离不开教育现代化,只有在经济现代化的基础上,才可以构建上层建筑现代化,推动我国加快从世界教育大国迈向世界教育强国的步伐。
二、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一)教育通过人来实现生产力的发展
从生产力三要素来看,劳动者——人是生产力三大要素之一,而教育又离不开人。马克思主义认为,当劳动者还不具备生产经验、知识和技能时,只是一种可能的生产力。为此,必须对劳动者进行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当人通过受教育的方式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以及生产经验时,可以更快地掌握劳动技能,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整个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一般而言,受过教育的劳动者为家庭、企业和国家创造的财富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劳动者要多。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指出:“比社会平均劳动较高较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还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复杂劳动的劳动者需要相对较高的教育费用,但相比普通劳动力而言,他们能为经济创造更高的价值,这也表明了教育与经济相互影响关系中的人对于实现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而个人发展需要教育,教育投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有学者认为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正向相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越多,越有利于子女将来就业,取得更丰厚的经济回报,这个过程必然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相联系,使得教育通过人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当然,国家发展也需要教育,只有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国民的素质,为市场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优秀人才,才能提高劳动生产力,提升国家综合发展能力,让市场经济具有不竭的动力。
(二)教育通过科技创新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离不开劳动者——人这一重要因素,还要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邓小平曾说:“社会生产率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劳动者所能够带来的生产力的高低会受自身所拥有知识的影响,而所谓的知识,离不开教育,因为大多数人通过教育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学习各项技能。过去,学生更多是通过老师面对面的课堂教育获取知识,今天,在线教育的发展,让学生和老师有了更多选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与信息,不仅方便,而且快速和高效。这些变化发展有助于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比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网络课程教育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教育行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为新时代打造经济新的增长点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智能时代,教育服务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消费和需求快速发展起来的现代服务业。由此可见,任何时候,经济的新增长都要靠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离不开教育。当然,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是存在不同步性的。当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时,就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更需要认清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不断推进教育与经济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经济·教育经济学[J].教育经济评论,2016,1(01):4-6.
[2]盧珊.关于经济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9(06):30-32.
[3]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23.
[4]卜振兴.论教育投入及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5):81-89+206-207.
[5]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5.
[6]郭进,张洋洋.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谈经济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00(005):34.
[7]蔡阿双.基于振兴乡村战略背景农村教育现代化研究——以石狮市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30-31.
[8]吴越,杜学元.试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7(21):75-76.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