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水墨课程中游戏精神的自我审视与探究

2021-06-10 17:33俞洁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4期
关键词:水墨课题创作

俞洁

我园的无锡市“十三五”规划课题“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幼儿水墨课程开发研究”实施两年多以来,我们在实践中思考着、研磨着、探究着,带着自我审视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寻找症结,在自我反思中剖析问题、“对症下药”,从遇到“游戏的瓶颈”到沉下心来观察幼儿后思考“水墨课程中真正的游戏精神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针对问题调整策略,让“游戏精神”变得宽泛而丰富,从而能更好地融入到幼儿水墨课程中,让课题研究真正和幼儿的发展相契合。

一、遇到的问题——脱离了“游戏精神”的课题

基于对幼儿学习品质的观察,在课题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及困难:

(一)游戏和课程变得狭隘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以单个的水墨教学活动为载体,虽然在活动开展时注重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但是在实施了一个阶段后,大家发现这样的研究内容渐渐脱离了幼儿,他们在有些活动中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作方式和工具限制了幼儿的表现和创作

在初期幼儿创作时,教师提供的工具多以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传统工具为主,根据活动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也只是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幼儿大多数的创作方式以在宣紙上创作平面作品为主,缺乏对材料的探究与互动,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创作水墨作品的兴趣。

(三)作品的呈现方式得不到突破

在初期,幼儿的作品呈现大多数为平面拓裱、装框的形式,我们也会在园内或班内为幼儿举办水墨画展,但多数时候是以画框的形式或摆或挂,渐渐地我们发现这样的形式并不能吸引幼儿参与式地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展览的效果和意义值得深思。

二、我们的思考——水墨课程中真正的游戏精神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首先带着问题去观察幼儿、深度解读、反思行为,发现在前期实施的过程中大家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游戏精神”。我们把“游戏精神”的概念狭隘地理解成了单个的独立性游戏。教育家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那些被教师设计在水墨活动中的游戏只流于表面,或是强加的,或是为了游戏而游戏,以致让活动脱离了幼儿,而之后幼儿创作方式的选择、创作工具的提供及幼儿作品的呈现方式更是失去了“游戏精神”。

那么,水墨课程中真正的游戏精神应该是什么样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游戏精神”是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由此,我们认为水墨课程中的游戏精神应该是以幼儿为中心的,它能给予幼儿在水墨活动中感受与欣赏、表现和创作方面的行为指引,能引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灵感受,能使幼儿对艺术活动产生兴趣,从而形成独立的审美情趣。

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立即更新理念,开始了新一轮的实践与探索。

三、调整策略——让“游戏精神”真正融入水墨课程

我们把“游戏精神”融入到水墨课程实施的一点一滴中,针对上面遇到的主要问题,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优化,让课题朝着科学而“落到实处”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一)注重幼儿的参与性与创造性——在课程观中体现游戏精神

在注重活动组织形式的游戏性和趣味性的基础上,我们开始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观”,根据幼儿学习特点把分散的活动整合成“游戏水墨”“我知道的民俗”等八个主题式的课程,在活动实施中尤其注重和其他各领域内容整合成微课程,突出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如在大班水墨活动“古桥”的实施中,我们有了这样的微课程架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是话题的引发者、资料的收集者、观点的表达者、作品的创作者,课程资源也不仅仅局限于水墨本身,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更关注幼儿在各领域尤其是艺术领域中关键经验的获得。

又如在“春节”主题课程开展时,我们先和幼儿一起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一起找来了门神、福字、春联、年画、生肖等素材,感受传统文化中颜色、造型、构图的特点及它们蕴含的寓意。幼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观察、了解或创作,并且把它们作为主题环境装饰在活动室内外,营造出了浓厚的春节传统节日氛围。

水墨微课程的实施,让课程变得有了深度和广度,让幼儿成为了主题确定、资料收集、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者,而在水墨课程中建立的这些学习经验同样可以迁移到一日活动的其他学习和生活中,“游戏精神”可见一斑。

(二)挖掘工具和材料的深度含义——在优化创作方式中体现游戏精神

在体现“游戏精神”的改革实践中,我们摒弃了对固有作画材料的墨守成规,不仅遵循着《指南》中提出的“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等艺术活动”,更注重深度挖掘工具和材料的价值来支持幼儿的创作。

1.通过突显材料的操作性、生活性来支持小中班幼儿表现和创作

小班在结合年龄特点开展活动时,多提供幼儿喜欢又易操作的拓印类、游戏类材料,便于他们进行玩墨和玩色,通过实验、比较、观察、尝试等多种方法感受水和墨、颜色间丰富的变化性。在中班幼儿的创作活动中,我们注重把水墨和生活相结合,如提供白色的布和颜料,幼儿自主调色后进行印染,染出水墨图案后自主晾干,裁剪做成门帘、纸巾套、桌布等生活用品,真正实现“课程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

2.通过突显材料的层次性来支持大班幼儿引发审美新经验

突显材料的层次性能满足大班幼儿通过“适合自己需要的、我感兴趣的、我愿意尝试与挑战的”等不同层面从原有审美经验向新经验发展,契合了《指南》中提出的“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的理念。我们的材料和行为支持隐含着三个层次:

(1)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经验和兴趣需要的延续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对材料引发兴趣后有延续和拓展经验的需要,我们就把这些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作材料投放到美工区中,并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提供新的材料,以支持幼儿新旧经验间的有效连接。

(2)进行与主题相关的实物写生

我们用美工区和自然区相融合的方式创设水墨“写生区”,幼儿可以找自己感兴趣的实物进行写生,如春天的迎春花、铜钱草、风信子。在“秋天”的主题中,幼儿把自己收集来的南瓜、板栗、石榴、茄子、丝瓜等瓜果蔬菜放到了写生区,他们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对比、触摸、摆放甚至品尝等多种感官来建构色调、构图、想象等审美新经验。

(3)从美术馆到美工区,让创作方式变得更多元

我们宜兴有徐悲鸿、吴冠中这些水墨艺术大师最得天独厚的资源,在美术馆经常会有大师们的名作展出。比如有一次“吴冠中百年诞辰纪念展——乡情”,我们就把美工区“搬”进美术馆,和幼儿一起感受展出的氛围、了解展览的意义、学习观展的礼仪,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大师作品静静地伫立欣赏,然后现场创作。

通过深度挖掘工具和材料的含义,幼儿感知到水墨活动的“好玩”“好看”和“有用”,感受到了水墨和生活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了对水墨的良好情感态度,“游戏精神”在此得以体现。

(三)突破呈现方式的瓶颈,提供更多展示的可能性

由于幼儿作品变得多元和丰富,呈现方式的平面性瓶颈也在慢慢被打破。我们遵循着“展示幼儿作品要像对待艺术品一样慎重”的理念,將幼儿水墨作品变成主题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空中吊挂、墙面搭配、立体摆放等多维度展出,同时利用颜色搭配、构图比例等美学元素,突出水墨的艺术氛围。

每个班也开展了具有班本特色的“水墨画展”,有的是幼儿个人作品展,有的是小组合作展,有的是相邻两个班级利用公共走廊开展的友谊展,作品展中还用辅助材料进行了氛围营造,每次展出的形式都丰富多样。

除此以外,我们还和幼儿一起用多样性的作品参与无锡市少年宫举办的“六一”画展,在课题中期汇报中以“动物王国”“我和我的祖国”等主题展的形式展出幼儿的作品。

我们在作品中看到了幼儿的学习故事,在作品前看到了幼儿把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当作创作后再欣赏的素材,他们的审美从原有经验向新经验发展,如此主动的、愉悦的学习正是幼儿“游戏精神”的展现。

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还会遇到新的瓶颈和困难,但是我们和幼儿都有信心能克服它们,因为我们可以从“游戏精神”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只要遵循着“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精神,坚持“为幼儿而研究课题”的宗旨,我们的水墨课题就能走向更好的前方!

(责任编辑:张 琳)

猜你喜欢
水墨课题创作
Jazz
水墨
水墨人物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当代水墨邀请展
“研”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
水墨谐趣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