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威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推出,教材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核心素养融入历史史实的叙述中,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教学中如何开展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从以下方面开展:
一、立足学生,树立审美观念
中学阶段,学生还处于情感发展的转折期,情感的易变性、冲动性和两极性明显,意志行动“受暗示”性较大,非常崇敬和愿意模仿历史的英雄人物。因此,必要的审美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进而掌握美的规律,创造美。有正确的审美观,才能有高尚的情操,才能在浩瀚的历史文物、人物、事件中欣赏真正的美,甄别现实中的美和丑,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历史是纷繁复杂的,史料又浩如烟海,而中学历史教学的时间却极为有限,利用有限的文字和时间对史料加以取舍、补充极其重要。应该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评价,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感观念、辨别美丑。还要利用一些鲜活的史实,补充一些生动翔实的史料,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感观念,培养学生辨别美和丑的能力。如歌颂屈原爱国爱民、司马迁忍辱负重的行为美,揭露商纣王、隋炀帝贪财好利而残暴的罪恶丑行;歌颂林则徐、孙中山和毛泽东等爱国热忱和敢于牺牲的精神,揭露慈禧太后、汪精卫等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使学生在史实中鉴别、认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观点。
二、立足教材,进行审美对话
(一)通过教材中的美术插图进行美感教育。历史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如《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等绘画以及《兰亭序》等优美的书法作品,有的画面精美,有的气势磅礴,应指导学生欣赏,使其受到美的教育。
(二)着眼于文学故事性,扩展历史的欣赏价值。谁都不会因为生动而怀疑史实的真实;反之,缺少生动,历史就要苍白无力,成为毫无美学魅力的一堆枯燥无味的材料。例如: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勇闯西亚、玄奘求学西游、郑和七下西洋,他们都历尽千难万险,付出了巨大牺牲,完成使命,成为中外闻名的友好使者。再如:文天祥“精忠报国”,至死不渝;邓世昌率舰直撞敌船,血浸黄海;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永昆仑。”甘愿流血牺牲献身变法;秋瑾“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毛泽东孜孜探索,百折不挠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披肝沥胆,前仆后继的奋斗业绩更是可歌可泣,动人心魄,令人豪情勃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情地挖掘,使学生体会到这种豪放的英雄主义的壮美,同时又要注意适应学生年龄的要求和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程度,这样才能是历史材料历历在目,引人入胜。历史教材所表述的不仅是胜利,也有失败和人类生活中的悲剧情节,通过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看到人的行为中的力量和懦弱、美好和卑劣,那些表现出人道主义理想、精神力量和必胜意志的行为便是美好的行为。
(三)跨学科教学挖掘历史中的美。历史与许多边缘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历史再现了这些学科的发展轨迹。比如建筑方面:埃及金字塔雄伟奇特;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奇异瑰丽;北京故宫富丽庄严;还有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轻盈匀称、美丽大方的赵州桥;讲“唐长安城”时,用具体数据叙述其长、宽、面积、设施、商业状况等,使学生认识到当时的长安城不但是政治、经济中心,而其城市建筑也居世界前列,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工艺方面:中国青铜珍品:凝重雄浑的司母戊方鼎;奇巧富丽的四羊方尊;极具民族特色的陶瓷杰作——唐三彩、青白瓷;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等。这种种建筑奇迹、工艺精品无不蕴含着呼之欲出的生命感,无时不在默默地述说着岁月与变迁,不仅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而且能激起人们对先人勤劳睿智的敬仰。另外,书法、绘画、音乐等作品都给人想象和审美的感动,都有丰富的历史美学价值。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自古以来就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历史在介绍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作家时,总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挖掘时代对作家、作品的影响,提示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容。可以说如果作品是果实,作者是树,那么历史就是它的根。《离骚》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辛弃疾的词为什么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和悲壮、慷慨的气势?这些都只能从历史角度、时代的背景上找答案。历史教育教学虽然不能以评价分析作家、作品为主要目标,但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作家、作品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目的。
总之,美感教育的内容,在历史教学中随时都有,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历史的审美教育,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筛选、组织、善于精心选择“突破口”,把握好历史教学的深度、广度以及学生思维发展的速度和跨度,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美感教育功能,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才能有声有色、情景交融,充分发挥其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庆伟初中历史教学补充史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1.26。
[2]刘东旭發挥历史的美育功能[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6。
[3]《美学概论》《谈美书简》朱光潜著,北京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广东清远连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