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斐
摘 要:“泡泡”提示语是学生自学的导航,也是教师解析教材的得力助手,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提出“在课前发挥其导学功能”“在课中落实文本的语言训练点”“把实践运用引申到课后”三大方面的教学策略,助力语文精彩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泡泡”提示语;教学策略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新增了很多“泡泡”提示语,它以小泡泡对话框的形式出现,内容简洁,话语精炼,分为导学功能型、语言训练型和实践运用型,一般出现在课文开头、中间或者末尾,有时还会出现在“园地”中。尤其是低年级教材,“泡泡”提示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文本内容的分析和讲解,却忽视了教材中的其它部件如插图、“泡泡”提示语等的作用。其实,“泡泡”提示语虽小,却能在教学中发挥大作用,其指向明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能引领学生认真学习文本、乐于思考。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对如何运用泡泡提示语进行论述。
一、妙用小泡泡,发挥导学功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课前的自学环节可以借助小泡泡的力量,带领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智慧之门,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识字4《中国美食》这一课末尾就有一个小泡泡“我还能说出更多的家乡美食”,这是希望学生能利用美食多识字。根据它的提示,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导学单:周六,有客人来家里做客,爸爸妈妈要做一桌家乡美食招待客人,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份菜单,先说说自己是哪里人,再把菜式名称写在框框里。这类小泡泡是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提出来的,具有明显的导学功能,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学得有方向,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扣紧文本,既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增进了亲子关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活用小泡泡,达成训练目标
教师要在教学中找准语文新课标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切入点进行训练,而小泡泡成了让学生进行文本训练的引线,从识字到解词释义,从方法的掌握到能力的提升,从理解的深入到感悟的升华,教师可以根据泡泡的功能引领学生尽情地与文本对话,以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目标。
1. 小泡泡助力激趣识字
不同类型的小泡泡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其类型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比如,识字1《神州谣》课后出现的小泡泡:“‘耸字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小泡泡既是一个语言训练点,又是语境识字法的运用。笔者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补充描绘“危峰耸立”的情景图片,在情境中识字。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完成识字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语言训练。又如在“园地三我的发现”里出现了一个小泡泡:“我发现带‘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该泡泡提示语旨在要求学生认识形旁表义的规律。笔者通过小泡泡的暗示,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偏旁猜字义、做动作表情、玩“我问你答”的游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使识字更加形象化、趣味化,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
2. 小泡泡助力解词释义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会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这种识字方法。在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我根据泡泡提示语“联系下句的稀,我能猜出稠的意思”的指引,先让学生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稀”的意思,再结合课文语境猜出“稠”的意思;最后利用几张茂密大树的图片,进一步让学生感知“稠”是指枝叶多而密,进而掌握了“借助反义词”来理解新词的方法。又如,在教学《雷雨》这一课时,课后出现的一个小泡泡,旨在让学生在理解“压”“垂”和“挂”这三个动词的本义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联系生活,体会动词运用的妙处。在引导学生体会“压”的妙处时,笔者通过小泡泡的指引,借助图片和动作,结合语境引导学生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将理解和运用融为一体。
3. 小泡泡助力语言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结合小泡泡的指引,找准课文的训练点,让字与情交融、字与图交融,通过口语交际、书面表达、综合实践等形式进行语文训练,最大限度地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妙语连珠、妙笔生花,为精彩的语文课堂助力。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找春天》这一课时,学完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明白了春天是有声有色、有气味、有形体的,也知道了如何找春天。课文结尾处的省略号,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間。这时文末出现了一个小泡泡:“我们也去找春天吧!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再配上插图,使人情不自禁地也想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此时,笔者把这个作为语言训练点,设计句式练习,结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写话中处处有生花妙笔。
三、巧用小泡泡,引导实践运用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言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泡泡提示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运用。比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的最后,小泡泡提醒学生:“我找到了身边的‘雷锋。”于是我设计了给身边的“雷锋”送感恩卡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同时培养了一颗感恩的心。这样的活动既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深化其情感,有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
小泡泡,大作用。在泡泡提示语的指引下,教师能设计出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课文主题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跳出了“教课本”的窠臼,真正做到了“大课堂”的目标。学生也能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人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充分用好小泡泡这个锦囊,让语文课堂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