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会计专硕培养模式评价与改进路径研究

2021-06-10 11:29王杏芬
商业文化 2021年9期
关键词:区别硕士学术

王杏芬

在我国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硕士研究生齐头并进的培养进程中,如何厘清二者的关系,尤其是搞清特色,才是保障两类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并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理论上,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简称学硕,下同)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且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素质的高层次学术性专门人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又称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简称专硕,下同)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但在近几年的培养实践中, 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做到的高校、教师比比皆是,最重要的是长此以往,极有可能严重损害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此,本文通过对某高校刚刚毕业的会计专硕(英文简称MPAcc)的培养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希望能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借鉴。

会计专硕与会计学术型硕士(简称会计学硕)的区别

这两类硕士是否有区别?

无论是从培养初衷,还是从培养方案上看,会计专硕与简称会计学硕这二者都有极为明显的区别和特色。其中,前者更注重应用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后者更注重理论创新能力和进一步研究深造的能力和基础。然而,由于会计专硕属于研究生培养大家庭中的新生事物和后起之秀,各个培养单位的各级管理者、任课教师、学业指导教师和事业指导教师,包括学生,甚至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相关人士,均有一个了解和消化的过程,尤其是对培养方式、指导理念、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在实施过程中一开始就是对会计学硕培养模式的复制和扩充。因此,首届会计专硕的培养质量,与最近几届相比,自然有较大差距。当然,这也是人类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经之路。另外,对于本文调查的某高校而言,第一届培养年限只有2年,这就使得其培养压力过多,培养过程稍显仓促。鉴于此,本文选取该校第二届、第三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其反馈的信息和认知相对较为成熟和客观。限于篇幅,本文仅选取其中部分调查数据作为相关问题的分析依据(见表1)。

表1显示:在50个已经就业的会计专硕眼中,认为有较大区别的有25个,占50%。其次,有10名认为二者的区别不是很大,即一般。这部分占20%,其余分别认为无区别、微小区别和少量区别的仅有5人,各占10%。这说明,在已经毕业的学生眼里,曾经就读的高校其会计专硕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两种硕士培养模式的主要区别

1.课程设置和学习、考核内容有差别。会计专硕的课程更偏重实务性、学习内容更多的是实际操作,重在培养能力。相应地,二者的考试、考核等评价标准体系也有较大差异。

2.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有差别。会计专硕重在培养实务型高级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模式也倾向于经典案例分析、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调研等,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也是如此。会计学硕则不同,主要培養具有较高学术素养,具有较高研究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在培养模式上,更注重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术论文的撰写等。其评价模式也更多的用高水平论文来衡量。

3.选拔标准不同、实践环节的重点、应取得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如考试科目等要求不同(会计专硕对学术研究要求较低,学术型硕士要求较高。其中,专硕要求实习半年,学硕不需要;专硕的毕业论文更多采用案例研究,而学硕更多采用实证研究。

会计专硕培养阶段培养方式、方法的优缺点

培养方式、方法的优点

研究生阶段大部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培养方式多样。除了课堂讲授,还包括:

1.注重案例培养。相较于本科,研究生阶段教师的培养不再像本科一样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实际案例更深入,更容易被理解,更灵活多变,更实用。

2.小组讨论,互动讲解。该方式不仅让同学们对课堂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在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还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且可以充分发挥能动性,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同时,这种培养方式,让学生接触到公司的实际案例,可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方式、方法的缺点

1.少数教师在课堂上缺少与学生互动环节,因而缺少活力,甚至还是和大学一样,不是特有趣。其中,部分教师的培养方式过于陈旧,填鸭式培养,还有的教师照本宣科,且对一些新准则、新规定没有涉及太多。部分课程缺少案例培养,有的教师使用的案例时效性不强。

4.分组讨论这种培养方式在某方面不能准确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实际学习成果。同时,同学们往往只在意自己小组的案例讨论,各组之间没有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习的知识比较单一。讨论展示后,教师没有时间总结大家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大多数学生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普遍水准可能都停留在一定水平上,需要教师进行指点并传授研究方法。

如何改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增加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其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案例讨论时,教师应更多地加入自己的新见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整合各科知识,最好能与现实问题结合。最好在事前或事后针对普遍存在的疑问进行启发、指导,如对某个问题应怎样研究,应往哪(几)个方向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等。如果案例是虚构的,那么实践中又是什么情况?。否则,学生讨论第一个案例的时候是较低的水平,等讨论第十个案例后依然处于这一低水平,毫无寸进。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结合具体案例对涉及的知识进行深入挖掘,真正实现案例培养的目的,而不仅仅止步于学生自主讨论阶段。同时,应注重小组之间的交流。

猜你喜欢
区别硕士学术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唐维泽、段立作品
位置的区别
看与观察的区别
区别
法国优秀硕士奖学金项目:France Excellence”
AM2+和AM3有什么区别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