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窍通经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疗效观察

2021-06-10 08:19杨振宇杨佳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9期
关键词:井穴四肢缺血性

杨振宇,杨佳欣

(河北省平泉市中医院康复科,河北 平泉)

0 引言

脑卒中后遗症,又称为中风后遗症。根据脑损伤部位不同,症状各有差异,常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1]。中医辨证以气虚血瘀为主。目前社会形态逐渐步入老龄化,临床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并且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正在朝向年轻化发展,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笔者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采用开窍通经针法治疗脑卒中患者60例,并与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减中药治疗组60例进行治疗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本院脑卒中患者120例,均符合文献[2,3]的相关诊断标准,结合CT、MRI 确诊,发病周期在1 周-6个月,生命体征平稳。排除其他原因诱发的脑病;周围神经损伤,运动神经元损伤;其他器官器质性疾病合并的脑病,并发其他器官严重原发性疾病,基础代谢障碍性疾病、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40-75(49.17±5.38)岁;病程9-33(1.5±16.3)d。对照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42-73(58.2±3.3)岁;病程7-35(1.2±15.3)d。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口服中药治疗,主方:黄芪50g,赤芍、地龙各15g,当归、桃仁各10g,川芎12g,红花6g。偏于气血亏虚、脾胃虚弱者加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0g 健脾益气;寒凝经脉者加制附子10g(先煎)温阳散寒;经脉瘀阻者加制水蛭3g 逐瘀通络;痰浊阻滞者加半夏12g,燥湿化痰;口舌歪斜,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15g,郁金、鸡血藤各10g 开窍通络。每日1 剂水煎,先煎加水500ml 取汁200ml,次煎加水500ml 取汁200ml 水煎,二煎取汁合并分早中晚三次温服。

1.2.2 治疗组

采用开窍通经法针刺结合运动疗法。

(1)针刺取穴:头部: 百会、四神聪、神庭、风府、风池、完骨;上肢:肩髃、手五里、曲池、后溪、八邪、手末端井穴(少商、商阳、关冲、中冲、少冲、少泽);下肢:风市、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照海、八风、足末端井穴(隐白、厉兑、足窍阴、至阴、涌泉)。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或侧卧位,选用0.3×40 毫针,选穴部位皮肤常规消毒,头部穴位针刺时针尖与皮肤呈30°,捻转刺入,百会、四神聪捻转频率60-100次/min,每部位施术2min,其他穴位使用捻转平补平泻法,使局部产生酸胀凝重感;四肢腧穴均采用捻转搓法,操作中务必使局部产生酸胀及放射感,针下产生小范围滞针为最佳。四肢末端井穴手足对称,从第一指趾开始依次至手足小指趾,每天选取一组井穴(例:第1d 治疗选取手第一指少商,足第一趾隐白,第2d 治疗选取手二指商阳,足二趾厉兑,依次类推。)针刺手法采用小范围捻转产生针感,肢体可出现不自主运动,运针同时嘱患者配合做主动或被动的患肢运动。留针20min/次,间歇施术2次,1次/d。针刺治疗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治疗前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②严格执行临床无菌化操作规程。③根据患者体质气血盈亏酌情增减手法刺激量,避免空腹治疗以防晕针滞针发生。针刺治疗时尽量避开神经血管确保治疗安全。

(2)运动疗法(PT):利用康复器材、康复手法使患者获得全身以及局部运动、感觉功能的恢复,改善肌肉承重力,提高关节稳定性及躯体平衡能力。具体包括关节功能训练、肌力训练、有氧训练等。

两组均以12d 为1个疗程,治疗间隔10d,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其中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 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 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甚至死亡[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用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神经缺损评分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评分比较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评分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治疗组 60 27.30±8.15 14.72±5.06 12.58±3.09对照组 60 27.12±7.76 20.18±6.21 6.94±1.55 P>0.05 <0.05 <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多由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引起,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中医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化康复治疗体系,对于解决缺血性脑卒中后的后遗症,提高改善病患生存及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医临床中属于中风中经络、大厥、仆击范畴。气虚血瘀,脉络空虚,风邪入中络脑是本病的病机。脑为髓海,又为诸阳之会。脑窍蒙闭阳气不能达于四肢,肢体偏枯,其病位在脑殃及四肢。着力改善脑之功能,开窍为重中之重。四肢为诸阳之本,四末为气血相交之处。现代医学理论认为,人体各部在大脑皮层投影代表区的大小,不是与该部体积的大小成正比,而是与该部位功能的繁简密切相关[5-8]。具体讲手与五指在上肢大脑皮层区所占区域最广,足与足趾在下肢大脑皮层区占的面积亦较大。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本虚标实,上盛下虚的特点,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扶正祛邪的理念指导临床治疗。取穴以头与四肢末端腧穴并重,上下交互辉映为原则。百会、四神聪,百会位于颠顶属督脉,督脉统督诸阳,又与任脉相通,为三阳五会之穴,具有醒脑、开窍、宣闭之效。配合四神聪以助其效。风池、风府、完骨醒神开窍,改善脑基底循环,祛瘀通络。我们体会到,中风则脑不醒、窍不开;窍不开则经不通。所以不论在中风何期,针刺治疗以开窍为主,选取肢体末端诸井穴,灵活运用针刺手法,通过对局部井穴的良性治疗刺激量,激发中枢反射区的敏感性,收到窍开经自通的效果。运动疗法采用现代化系统性康复诊疗理念及体系,运用机械性物理因素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着重于躯干四肢训练。二者结合运用,突出中医文化特色,体现绿色治疗模式,标本兼顾。

本研究表明采用开窍通经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优于口服中药治疗。具有注重整体,作用直接,取穴方便简约而精,针力集中,安全效优,经济实惠等特点,收到满意效果。

猜你喜欢
井穴四肢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肩颈痛,揉肩井
跟踪导练(四)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井穴诊疗法的研究
电针井穴结合颞三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NSE的影响
跟踪导练(四)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跟踪导练(四)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