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畅
摘 要:找准“讨论点”,在实践中思考,分层定义;在探究中拓展,主动引导,捕捉兴奋点,求同存异,全面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团体;实践;探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合作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人的素质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然而,很多合作学习只是在課堂教学形式上热热闹闹,并没有取得有效的实际效果。其实,这里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把握合作与交流的时机。
一、在讨论中把握,要找准
在讨论中通常有个“讨论点”,就是指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指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教材的重点,易混易错的地方等。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有些知识反复强调,但从批改作业中,还是发现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理解或应用时仍然免不了出错,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就要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来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以先出示一些分数,让学生进行归类、反馈后让学生说说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很自然地引出“分母不同怎么办”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就是突破口,本堂课就需要学生紧紧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讨论与交流。
二、在实践中把握,要思考
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进行操作,因为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是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上课后,让学生拿出三角形,动手操作: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什么图形?这个新拼成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存在着什么关系?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而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在定义中把握,要分层
在多次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质数”和“互质数”这两个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辨析、理解两者的本质属性,区别内涵,我设计这样的导向性的题目:在1、2、3、5、7、8、9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你会选取其中的两个数组成互质数吗?为什么?质数与互质数有什么区别?各小组争辩激烈,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到各组巡视,听取同学的讨论,启发诱导,鼓励敢于发言,勇于争论的学生,引导合作讨论,步步深入。使学生正确理解了“质数”和“互质数”的本质区别与各自内涵,还掌握了组合互质数的规律。
四、在探究中把握,要拓展
布鲁纳曾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教学实践经验证明,在合作学习中,离不开探究。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安排了一道学生自主探究的题目:13.5×0.7=,不少学生都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计算出结果是9.45。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这里的积还要比被乘数小呢?肯定结果错了。这个问题一提出,全班同学都怔住了:是呀!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学生是受了原来学的整数乘法知识的影响。而这个小数乘法的计算“秘密”我打算下节课再让学生发现和探究。怎么办?这时,班上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抢着站起来。他叫罗毅,是大家眼里的“后进生”,他急切地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家卖水果,如果是13.5元一斤,一个人只买0.7斤,不够一斤,所以就不到13.5元,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多精彩的例子!我一下子就像发现了金子一样,喜不自禁地表扬了他。顺势让学生明白了:小数乘法中,积有可能会比其中的乘数小。并且布置了一个课后探究题:一个数乘什么样的数,积会比这个数大?一个数乘什么样的数,积会比这个数小?让学生自己先去探究。
五、在兴奋时把握,要捕捉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对一些问题特别感兴趣。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中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先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摆满一张长方形纸片,直接数出长方形的面积,再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计量一张比较大的长方形纸的面积。问题就出现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个数不够!此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兴奋起来,不由自主地需要小组内同学的帮助与合作。
六、在引导时把握,要主动
斯宾塞曾说:“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每一次合作的契机,在学生愤悱之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争辩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例如,学生在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出示退位减法表,让学生进行小组速算比赛,比赛结束后反馈计算方法时,获胜的一组说出了竖着看的规律“后面的每一个算式的得数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得数少1”。这时,教师就要适时引导“除了这个规律外,你们还想知道这张表中藏着的其他规律吗?先自己看一看,想一想,再在小组中说一说你的发现”。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发现者的位置上,让他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进行探索与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扩大交流面、获得思维碰撞,自己发现规律。
七、在解答时把握,要求异
“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想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出各种策略和结论。因此,在解答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例如,从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木块上,截去一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了从顶点外、棱上、面上三处裁截,可以得到不同的剩余面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通常不以个人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