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莉 汪娟
摘要: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游戏操作情况以及他们在游戏中的人际交往行为,并针对他们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与其一起探索、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给予他们充分的活动空间与时间去探索游戏中的奥秘,真正体现他们的主导地位。本文就小班数学区域中教师的观察与解读进行实例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为教师在小班数学区域游戏中的指导提供参考。
关键词:游戏 环境 教师 数学
幼儿园数学区域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知识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比较抽象,因此学习数学知识对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幼儿来说,是有难度、有挑战的。那么,教师如何将数学变得富于游戏性、趣味性、简易性,如何通过具体的游戏材料让幼儿爱上数学从而发展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与创造能力,成为教师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教师的观察与解读在小班数学区域游戏中的重要性
在数学区域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其能否顺利、有效地展开,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是否为其提供良好的指导。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察为先,鼓励与引导为辅。教师应清楚自身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的正面引导作用,使幼儿自愿自主游戏,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积极探索的良好品质。
如:一次游戏中,教师A在孩子一次次失败后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其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幼儿回答。对于同类问题,教师B直接告诉了幼儿该怎么做。
这两个不同的解决方法,将会让孩子在以后的游戏中产生不同的心理。教师A的做法能促使幼儿自己积极地动脑,从问题中逐步明晰游戏玩法。而教师B的做法,可能会使幼儿养成依靠他人,不愿独立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
二、教师的观察与解读
(一)严谨、仔细的观察
在开展数学区域游戏的过程中,严谨、仔细的观察是一项能够有效了解幼儿需求的关键举措,也是能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严谨、仔细的观察的对象不外乎两点:幼儿和游戏材料。教师观察幼儿时要关注幼儿的表情、行为、人际交往以及各方因素综合而来的个体差异性;观察游戏材料时要关注材料的准备、难度的设置等。幼儿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游戏材料,教师则能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深入分析。观察的细节的多少也体现了教师游戏指导能力的高低。
(二)足够的空间
数学区域游戏中教师的高控行为对于幼儿积极思考习惯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会致使幼儿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发挥自身思维的作用,丧失主动性。幼儿在游戏中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如何进行游戏。如:他们可以选择玩哪一个游戏、和哪个小朋友进行游戏或者选择哪一种难度的任务。在充分的游戏探索空间中,他们自觉参与、自由选择以及自主游戏。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探索空间,把握游戏指导的平衡:不过分干预,不放任自流。在此基础上对幼儿进行观察,当区域游戏开始时,教师的身份便从组织者退居观察者或者参与者,这时教师对游戏的观察至关重要,因为教师的观察是区域游戏结束后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具体实例剖析
(一)做材料的支持者
数学区域游戏离不开数学游戏操作材料,支架发展材料一定是具有潜在提示作用的,它不仅是幼儿游戏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促进游戏发展的推进因素。在数学区域游戏中,除了教师的语言指导外,还可以用实物材料替代语言指导,化明为暗,将标识或者游戏指导要点融入数学区域游戏的创设中,为幼儿提供隐形指导。
浩浩和蓓蓓选择了游戏《拍虫子》,浩浩拿了一只“熊掌”拍,蓓蓓拿了一只“蓝精灵”拍。游戏开始,二人石头剪刀布,蓓蓓获胜,掷的骰子是三个蚊子的面朝上,于是她开始寻找骰子相对应数量的蚊子,逐个拍打(蚊拍和蚊子都附有吸铁石)。在拍打的过程中,蓓蓓尝试多次吸住小蚊子。在多次尝试无果的情况下,蓓蓓着急了,直接将蚊子捡起来放在拍子上,然后她将蚊子放在了小黑板上蓝精灵的位置上。接下来浩浩掷骰子,他掷到了两只瓢虫,还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瓢虫吸不起来,这时的浩浩轻轻地拍打瓢虫,瓢虫居然被吸住了,他将瓢虫放在了小熊旁,两个小朋友开始比较谁的成果更丰富。
在游戏过程中,两名幼儿已经基本掌握游戏的规则,知道根据道具按角色进行游戏,浩浩和蓓蓓能够很自然地通过猜拳游戏决定先后顺序。但是游戏中的共同问题是虫吸不起来,这表示“拍”与“虫”之间的吸力不够,教师首先应该考虑所用吸铁石的吸附力,同时考虑更换材料;另外,教师还可以增设游戏情境,用太大的力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容易将别的虫子“吓跑”,所以要轻拍。拍力变小,吸铁石和磁铁之间会更容易吸附起来,游戏的趣味性也随之增加。
(二)做規则的捍卫者
数学区域里进行着《大鱼吃小鱼》的游戏,甜甜和晶晶的第一轮游戏结束,晶晶想要找老师来肯定自己的游戏成果,可是这时涵涵听到呼喊声后过去直接将材料从晶晶手中抢走,顺利地开启新一轮游戏。但在游戏过程中两名幼儿忽视了游戏规则“不分大小随意吃鱼”。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未在身边,未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指导。在幼儿进行游戏时,教师往往不能观察到每一个幼儿,更不能保证关注到每一个游戏细节,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但教师在幼儿出现大的冲突时,可以提醒幼儿及时地来到教师身边反映问题。游戏结束后的点评环节应安排在最佳的时机,如让孩子们说一说游戏中自己的收获或者遇到的问题。孩子是游戏的主导者,但游戏中的规则不能随意改变,教师的又一重要角色便是规则的捍卫者。
(三)做游戏的检验者
游戏《毛毛虫》正在进行中,在游戏最开始时,旭旭拿着自己所选的游戏卡向教师说明了自己所选游戏卡代表的意义,教师积极地给予了回应。游戏进行中,教师发现之前的游戏卡未撤去,可能会影响游戏的进行,于是直接提醒幼儿将易干扰的游戏卡撤去。在游戏快要结束的时候,旭旭将毛毛虫身体找完,非常期待地站在一边等着老师的肯定,但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音乐响起,旭旭沮丧地将游戏材料归回原位。
在本次游戏中,教师的第一次指导是在幼儿的寻求帮助下进行的,可以看出旭旭是一个极其需要教师给予肯定的幼儿,教师的肯定往往有助于游戏的发展。教师的第二次指导,亦是为了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为了让之前的游戏卡不干扰游戏,但也许在没有教师提醒的情况下,旭旭也不会受到干扰。教师还应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在游戏结束时应该去观察游戏的最终结果是怎样的,和幼儿一同检验并给予幼儿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在不同的游戏中,面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游戏情境,教师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支持者,是游戏规则的捍卫者,是游戏结果的检验者……教师在游戏中更多的身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游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赵焕明.结构游戏的指导始于观察[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215.
[3]杨竟楠.不同年龄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及策略指导[J].赤峰学院(自然科学版),2012(05):265.
[4]陈玥.关于小班幼儿游戏发展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6(05):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