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罡
福建农林大学 学生处,福建 福州 350002
奶茶已成为中国新式茶饮市场的“王者”,其中16 ~ 25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是奶茶消费的主力军。《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指出,2019年奶茶市场规模达4000亿,奶茶消费能力惊人,消费者月购奶茶5 ~ 14杯占83%、15杯以上占11%,93%的消费者表示有时一周会购买多次。面对奶茶如此消费频率,青少年是否存在“奶茶成瘾”现象,值得探讨。《现代汉语词典》将“瘾”定义为是由于神经中枢经常接受某种外界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性。”师建国认为,广义上的成瘾应包括各种依赖、癖习和迷恋[1]。黄晶晶认为,“成瘾”指个体不可复制地反复渴求从事某种活动或滥用某种药物,虽然这样做会给自己或已给自己带来各种不良后果,但仍然无法控制[2]。D Ttirk G.认为,成瘾将成为21世纪的一种新危机与新社会病,一种来势凶猛的流行病和泛滥成灾的公害。目前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完全独立地把成瘾行为解释清楚,一般是结合心理学、行为学、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共同研究[3]。从神经生物学认识上,不同食物的致瘾机制虽不尽相同,但大多都与多巴胺、乙酞胆碱、阿片肤等神经递质有关。动物实验提示,糖的摄入可能促进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的多巴胺分泌,产生愉悦感,反复摄入后分泌减弱,形成耐受,继发对糖的多食,同时促使乙酞胆碱分泌延后,滞后产生饱足感[4]。陈锡福等认为,青少年从奶茶等甜品饮料中的茶多酚、葡萄糖、乳制品等获得“幸福感”[5]。李欣童认为青少年比中年人更易于陷入“甜味剂”陷阱[6]。现有研究对青少年奶茶饮用情况研究较少,主要侧重于奶茶饮用数据和成本营销等调查研究,从奶茶成瘾角度进行研究处于起始阶段。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将奶茶饮用数量与心理变化相结合作为奶茶成瘾的判断标准,对奶茶成瘾直接和间接造成的肥胖、社交回避等心理和生理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引导青少年合理饮用奶茶提供参考。
福州作为全国产茶大省福建省的省会城市,是全国著名的茶叶消费大区。据2019年12月数据统计,福州有奶茶店超万家,饮茶人士人均月饮奶茶量达3.2杯,甚至于部分年轻人每周饮用2杯及以上奶茶[7]。本研究以福州本地506名青少年(90后、00后)为调查对象,采取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表1)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当代青少年奶茶饮用现状;采用简单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受访青少年奶茶饮用率指标、一般人口学特征、奶茶饮用人群成瘾率分布等;探究一般人口学特征、饮用奶茶行为以及戒奶茶(如减肥人群)意向对奶茶成瘾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对如何影响成瘾性、奶茶成瘾后对青少年身心影响等方面更进一步探讨。
表1 问卷量表Table 1 Questionnaire scale
本研究将奶茶饮用数量及心理变化作为奶茶成瘾的判断标准。其中根据现有研究[8],将奶茶成瘾性征兆按以下三项主要指标进行判断:①想少喝奶茶或者不喝时,依然控制不住喝奶茶;②很想喝奶茶时,满脑子都想着奶茶,直到喝到奶茶才得到心理满足;③当心情不好、沮丧时,喝奶茶可使自己快乐、减少负面情绪。三项符合其中一项即可作为认定。对于奶茶饮用数量,通过质询访谈,以每周喝1杯奶茶界定为奶茶成瘾的下线。问卷结果显示,有334名青少年存在奶茶成瘾现象,占65.8%。
从调查结果来看,以下人群容易奶茶成瘾:一是有食用甜品习惯的人群;二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对奶茶上瘾,男性对奶茶不论是饮用频率还是数量都远远少于女性(表2)。在支付成本上,54.9%的女性愿意为奶茶支付10 ~ 20元;而男性对价格敏感度较低,支付区间浮动较大,可能与他们奶茶饮用频率低以及基本是同伴社交饮用为主有关。在等待制作时间上,80%左右的被调查者不愿意超过15 min;在甜度上,50%左右选择半糖和三分糖,31%左右选择七分糖和全糖,只有6%选择无糖,部分成瘾者表示对甜度不敏感,选择默认糖度或者让店员帮忙决定。有趣的是,对奶茶成瘾的人群同时也喜欢甜品(蛋糕等)。
表2 奶茶成瘾者的个人特性Table 2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ilky tea addicts
2.3.1 网红奶茶的吸引力
从2017年2月开始,网络媒体频频宣传一家“不排队就喝不到的店”的网红奶茶“喜茶”;之后,“一点点”“茶颜悦色”等品牌奶茶连锁店接连爆出“排队3个小时只为喝一杯奶茶”的新闻。2020年12月“茶颜悦色”西安店开业(第一家非湖南店),由于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度和热情度高,平均需排队8 h才能买到奶茶,以至于出动武警部门帮助协调秩序。当问及被调查的奶茶成瘾者,37.7%的青少年是为了打卡网红奶茶而消费;而消费之后是否会分享到媒体时,26.5%的青少年表示会,大部分为女性且表示会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和小红书等社交媒体。
图1 奶茶成瘾循环示意图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milke tee addication cycle
2.3.2 社交功能
与其他成瘾性消费不同,奶茶的消费具有个体成瘾和群体成瘾双重特性。除了之前提到的大多数青少年购买网红奶茶后会分享到社交平台的行为,当一个人有奶茶消费动机时,如果处于群体环境,一般会为群体代为购买奶茶,作为社交行为的补充。不同于中老年人的“一起喝茶”,青少年更愿意以约出来“一起喝奶茶”或者“请喝奶茶”作为社交台词。52.1%的成瘾者表示在有同伴同行时会优先选择奶茶替代其他饮料解渴。此外,部分青少年表示去奶茶店是因为部分品牌的奶茶店能够提供适宜的社交环境,有的奶茶店(如奈雪的茶、喜茶等)供应欧包等点心提供下午茶服务。
2.3.3 普通饮品功能
74.6 %的青少年表示,将奶茶作为一种正常的饮品来补充水分;在进一步问及是否有随身携带水杯的习惯时,只有15.3%表示会携带水杯,且携带水杯时会减少奶茶的饮用(表3)。目前市场上奶茶概念不断增加,大部分商家在奶茶中添加各类风味小料(珍珠、椰果、芋圆、奶盖等),还大量推出茶叶基底的水果茶,以增加消费选项。
表3 奶茶成瘾者的消费动机Table 3 Consumption motivation of milky tea addicts
2.4.1 生理影响
31.1 %的青少年表示喝奶茶后心跳会加速,71.0%的人出现夜不能寐现象,95.2%的人表示担心喝奶茶存在长胖的风险(表4)。
表4 奶茶成瘾对青少年的生理影响Table 4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milky tea addiction on adolescents
2.4.2 心理影响
83.8 %的青少年表示喝奶茶后心情愉悦,即使之前有一些不愉快的情绪喝完奶茶后也会有所减缓;在长期(持续3个月)饮用奶茶后,突然停喝奶茶时出现失落或情绪低落等现象的占41.0%,有烦躁和坐立不安之感的占11.4%,存在马上满足喝奶茶的冲动行为占51.8% (表5)。
表5 奶茶成瘾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Table 5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milky tea addiction on adolescents
奶茶成瘾并非心理疾病,而是一种心理依赖或味觉依赖。奶茶店布局广,奶茶易于获得,经济成本低廉,饮用后血糖迅速上升后带来的心理满足能在极短时间内消除负面情绪。奶茶成瘾虽然不若香烟、网络成瘾危害性大,但往往在群体特质上具有重叠性。研究认为肥胖实际上大都与内在的饮食成瘾性相关,饮食偏嗜行为更可能是饮食成瘾性的直接后果[9]。青少年自控性较弱,无论是情绪控制还是行为控制能力都偏弱,而这类人群在其食物成瘾行为上易跌入“消费陷阱”。青少年应有意识地控制奶茶饮用的数量与频率,如通过改变饮食习惯,用更为健康的饮品来替代奶茶;针对在静态活动中容易产生对奶茶的饮用冲动,通过采取运动、音乐等方式转移对奶茶的需求。情绪起伏较大的奶茶成瘾者,采取增加睡眠和阅读来达到逐步减少奶茶的饮用量。
此外,奶茶成瘾后的心理依赖更多在于消费惯性,现有研究认为,由于奶茶单价相对低廉,收入(或生活费)、健康状况、(现有)受教育程度等对青少年饮用奶茶情况的影响较小,而性别、饮食习惯和心理需求对奶茶饮用情况影响较大;适度的奶茶饮用不会对个人或者家庭经济产生影响,而适度的社交性消费有助于建立和改善社交关系,因此青少年乐于声称自己在经济上实现“奶茶自由”,从心理上得到更多满足感。青少年要正视奶茶成瘾后的消费惯性,远离奶茶店(或关闭外卖APP),不将奶茶消费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主动寻求更多更为健康的饮品。
根据现有对食物成瘾性的研究表明,致瘾性食物环境与情绪压力是饮食偏嗜形成的外在与内在原因,具体体现在越是可口的食物越易引起过度消耗,而过度饮食又是导致肥胖激增的主要原因[10]。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摄入过多奶茶会直接或间接导致肥胖、睡眠障碍、生活作息紊乱等问题,步入中年后则有患糖尿病等的风险。适度的奶茶消费对青少年身体健康影响较小,然而过度消费会导致身体引发各种慢性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给健康带来较大隐患[11]。个人健康状况越好,能承受的潜在健康损失越高,也有可能会增加对成瘾品的消费[12]。青少年往往认为自己代谢水平处于旺盛状态,即使稍多饮用奶茶也不会给身体带来太多影响,然而实际上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品牌的奶茶使用植脂末冲泡,只有部分高端品牌采用纯奶加纯茶的配方,在现有的市场分布下,青少年追求奶茶口感而对价格不敏感,饮用植脂末冲泡奶茶的概率远远高于纯茶加纯奶配方,大量饮用的情况下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风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青少年每日膳食中糖分的要求,每周饮用奶茶以不超过一杯为宜(500 mL),且尽可能选择无糖或者低糖(三分糖),在经济允许情况下纯茶加纯奶配方优先选择低糖或代糖(零糖零脂肪款),以减少植脂末和糖分的摄入。一般建议奶茶在下午17点前饮用,给予人体更多时间代谢奶茶中的咖啡因,从而减少对睡眠和心脏的影响,同时奶茶宜在餐前一个小时或者餐后两个小时饮用,以减少对血糖的影响,降低肥胖风险。
已有研究明确表明,遭遇过大喜大悲、心理创伤的人群更易食物成瘾,尤其是糖分成 瘾[13],基于糖分犒赏机制出现不论是否饥饿都渴望不停进食的现象。奶茶中的糖分能促进身体分泌多巴胺这种能保持心情愉快的物质,促使奶茶成瘾者继续饮食。此外,奶茶中的咖啡因会促进神经中枢产生兴奋感,进一步强化奶茶的犒赏机制。无独有偶,从中医角度看,饮食成瘾原因在于“情志内伤”,抑郁和焦虑所引发的情志内伤、肝郁气结和气滞化火,形成饮食偏嗜[14],在奶茶的犒赏下反复刺激后产生耐受,从而期待更为强烈的犒赏效果获得预期或者超过预期的精神偷悦,促进饮用更多奶茶。故而在中医领域,奶茶成瘾属于“郁病”范畴,应以疏肝解郁为根本治法,一方面可通过中药复方和养生指导等方案综合干预、调整饮食行为,另一方面青少年可借助奶茶的解压奇效偶尔奖励一下自己,同时寻找其他更为健康的食物(如选择代糖或者无糖奶茶)和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运动)取代这种解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