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聪 郭继军
(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110122)
2019年12月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携手澳佳宝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绿皮书》中显示,近四成职场女性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一般’或者‘比较差’,焦虑、抑郁等问题日渐成为她们的健康隐忧[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我国国民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亟需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阅读疗法[2](Reading therapy)作为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是阅读推广与促进心理健康的完美结合,可以较为有效地缓解心理问题。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是指对社会网络中行为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3]。笔者利用Excel、Ucinet软件,对阅读疗法期刊论文核心作者和期刊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对文献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找出我国阅读疗法领域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最后指出目前我国阅读疗法的研究不足之处和发展对策。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阅读疗法’+‘图书疗法’+‘读书疗法’+‘书目疗法’+‘文献疗法’+‘阅读治疗’+‘图书治疗’+‘读书治疗’+‘书目治疗’+‘信息治疗’”为检索式,以期刊论文文献类型进行主题、题名、关键词检索,检索时间为2020年2月11日,通过剔除整理后,共检索出1468篇相关文献。
将文献以Excel格式存储,进行规范化处理。通过软件Excel统计发文期刊、高产作者、关键词词频,构成关键词共词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Ucinet6.186软件,进行关键词可视化中心度分析。以2015年为分界点,通过对比两个阶段期刊论文内容对阅读疗法研究现状、研究主题进行探析。
将1468篇文献以2015年为节点,对比分析阅读疗法研究主题与热点。
将两阶段发文量排名前十的研究者整合,找出16名核心作者,将研究者按所在机构汇总所有相关研究成果,得到核心作者研究统计表,如表1。
通过统计核心作者所在机构发文内容分析可知:王波、王林军、尹桂平侧重于理论层面的研究;宫梅玲团队、郭汉萍、王景文团队、杨桦团队侧重于实证类的研究。
1468篇文献共计发表在469种期刊上。根据最新版的《中国科技期刊目录》(CSTPC)[4]、《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5]、《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6]、《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7]期刊列表统计,阅读疗法相关研究成果共有277篇文章发表在60种核心期刊上,其中发表1篇阅读疗法相关文献的核心期刊占比51.7%。
通过图1可以看出排在前十名的期刊均为图书情报类期刊,共计发文186篇。从统计的结果得出理论研究类论文为阅读疗法的主要研究成果,而实证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护理学、图书馆学的期刊上。
图1 发文量前十名期刊统计
抽取1468篇期刊论文的发表年份及关键词,规范化处理后得到关键词5296个。通过数据透视图,统计两个阶段关键词(3574个和1722个),词频统计后,分别选取词频不小于10和5的关键词为研究对象,构成42*42和41*41两个共词矩阵。将共词矩阵导入Ucinet软件,通过NetDraw进行阅读疗法关键词可视化中心度分析(图2和图3)。通过网络中心度设置,得出两阶段的关键词平均点度中心度分别为29.849和21.951,将两阶段大于平均点度中心度的关键词确定为阅读疗法的研究热点。通过对比得出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等是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关键词为阅读推广、儿童、真人图书馆、推荐书目、绘本。
表1 核心作者研究统计
图2 第一阶段可视化中心度分析
图3 第二阶段可视化中心度分析
通过分析,近几年阅读疗法的研究热点分为阅读疗法课程、发展阅读疗法、临床阅读疗法、阅读疗法书目4个方面。
2011年9月泰山医学院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8],将阅读疗法课程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2014年,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以“阅读疗法”申请了南方医科大学“通识精品教育课程”建设项目[9],以《阅读疗法与实践》为教材,尝试构建了33个学时的课程体系。2015年,华北理工大学独立开设了“阅读疗法”课程[10],课程内容涵盖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应用实践3个部分12讲24学时,内容更加的全面和系统。2016年6月26日,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阅疗小屋”[11]推出首篇《我们仨》书目推荐推文,截至2020年6月25日,共计推出原创内容59篇,所推内容包含阅疗书目推荐、案例、知识原理等内容。
发展阅读疗法主要的应用对象是“正常的个人”[12],通过医生、图书馆或其他非医学人员所建议的阅读材料,来改正人格缺失或协助解决个人问题[2]。
3.2.1 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育、转型时期,因而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等心理问题,阅读疗法是一项重要的辅助解决方法,而图书馆是高校阅读疗法的主要实施者。近几年,四川大学图书馆“沐心小屋”[13]、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阅读疗法读书会——阅读存款:我与阅读故事”[14]、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交互式阅读疗法”[15]等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证探索与研究。
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利用人体生理信号测量技术,选用荷兰思必瑞特生产的24位精度十通道生理仪,来测量脑电波与皮肤电波。通过定量、客观手段协助判定实验对象的阅读水平与兴趣,及时监控阅疗者的情绪波动,减少不合理想法的产生与读物情志归属判断偏差带来的风险,降低对阅读疗法师素质的依赖性[16]。
3.2.2 图书馆阅读推广
图书馆阅读推广[17],是指通过精心创意、策划,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海量馆藏引导到小范围有吸引力的馆藏,以提高馆藏流通量和利用率的活动。当阅读疗法作为阅读推广研究的六种范式之一,认宗于人文主义,它是一个幽默的阅读推广策略[18-19]。在人员资质、技术水准、实施效果等方面比普通阅读推广有更专业的要求,是一个独特的医学、心理学、图情人士交叉研究领域。
北京大学图书馆将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分委员会推出的《面向大学生的常见心理困扰对症书目》作为新生教育和阅读推广工作的一项内容[20]。牡丹江医学院图书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推荐书目”[21],吉林医药学院图书馆“立体阅读”[22]等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引导读者阅读有针对性的书籍,积极介入到学生心理问题的疏解、疗愈中。
临床阅读疗法[2]是在实际的心理或生理疾病的治疗中,资格医师把图书作为精神药物,将阅读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将之纳入到治疗方案中,配合药物、手术、仪器等常规疗法对病人进行治疗。随机对照实验(RCT)和临床对照实验(CCT)在阅读治疗中的开展,有力推动了阅读疗法在临床的应用[9]。
3.3.1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方面,阅读疗法近几年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应激障碍、自闭症、手机依赖症、失眠症、疑病症、心理创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海明威情结这11种心理疾病上有所应用。
阅读疗法主要对中轻度或域下抑郁患者效果较好[23]。基于“用户画像”模式[24]是在大数据环境下通过“伯恩斯抑郁症清单”“词频-逆向文档频率”构造抑郁情感词典;通过Jieba分词工具获取用户感情词袋;提取文本特征;构建“用户画像”;推送治疗这5个环节对抑郁症患者进行阅读疗法。“疏郁安神,移情易性”疗法[25]是结合中医的情志疗法、认知疗法及阅读疗法理论,治疗过程以交互式阅读疗法为主,以心理咨询法、音乐疗法、朋辈辅导为辅,通过宣泄情绪、疏通郁结、疗伤止痛、领悟修通、合理归因、根治创伤等环节达到治疗效果。
精神分裂症[26],阅读疗法主要用于符合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的恢复期患者。治疗方法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外,多采用自由阅读方式,阅读后配合讨论、写作、健康咨询、情景模拟活动加深患者对故事人物的理解。评价方法多采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NOSIE)量表[27]。
焦虑症,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运用生物反馈技术选择脑电、肌电、皮电作为信号源,训练焦虑者的正确情绪,提升阅读疗法的趣味性和疗效[28]。
3.3.2 生理疾病
生理疾病方面,阅读疗法在肿瘤、慢性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听力障碍、急性阑尾炎、尿毒症、白血病上有所应用主要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之一为治疗前后消除患者负性情绪、缓解压力[29]提供相关科普、营养指导丛书。根据患者年龄层的不同,提供相适应的阅读材料。对于儿童患者,阅读资料多以绘本作为书方,用通俗简单文字,配以卡通形式,提高患儿的认知度、消除恐惧[30]。对于成年人,根据病症不同推荐心理症状、励志、病症科普、自制手册、阅读疗法、营养指导等读物。帮助读者正确认识、积极面对,消除负性情绪,提高治疗的积极性与依从性[31]。
3.4.1 绘本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营造的叙述性文本,以绘画为主来描述事物特征,表达情绪、气氛、寓言的文学作品[32]。绘本分为儿童和成人两种,儿童绘本可以帮助儿童克服语言和识字障碍,通过普及基本医学知识、减轻负性情绪、提高疫苗接种率、提高依从性[33]、对情绪社会性有一定的积极影响[34]。成人绘本,通过简单轻松的具有哲理的故事,将现象和现象背后原因反应出来,通过画面对视觉的冲击力,让读者感同身受,宣泄痛苦、释放压力,抚慰心灵,从不同于成人的角度来重新思考问题[35]。
3.4.2 真人图书
真人图书[36],用真人代替了传统纸质阅读文献,用户通过与相似经历的真人图书互动阅读,疏导读者情绪、纠正读者不当心理倾向,达到自我反省和调整。如湖南医药学院图书馆与学校心理健康机构、学生社团,基于“真人图书馆”理念,通过建立阅疗网站,以真人图书分享《平凡的世界》为主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庭故事,诠释着平凡的世界里不平凡的人生内涵。读者们反馈通过阅疗使焦虑情绪得到了净化,给予了他们奋斗的力量[37]。
3.4.3 书方分析及配伍
由宫梅玲首创“书方配伍学说”,将中医理论与阅读疗法有机结合,将中医的“君、臣、佐、使”原则应用到阅读治疗过程中,按病情需要和书药特性将两种以上书籍配合阅读,以产生系统互补作用,增强疗愈效果[25]。君药、臣药、使药的药性可通过对治疗者的李克特式问卷调查统计标注成分强弱;佐药的激动紧张度与生理反应有关,可运用皮电分析法得到生理信号数据,量化标注药性成分[38]。书方配伍使用说明书包含适应症、成分、作用、服用方法、注意事项5部分内容[39]。
目前我国对阅读疗法的认可度、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上存在不足,治疗师以图书馆员为主,疗愈者以大学生群体为主。未来发展应将阅读疗法课程作为提升阅读疗法意识的重要手段,规范细化阅读疗法的过程,注重阅读疗法二元应用。增加对儿童、成年人、老年人不同群体的疗愈研究,加大对心理、生理临床阅读疗法的实际应用和经验总结。同时注重阅读疗法副作用及解决措施的深入研究,提升阅读疗法的疗愈功效,强化大众对阅读疗法认同。
阅读疗法专业人才的不足是制约阅读疗法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阅读疗法师人员数量不足,鲜有专门设立阅读疗法工作岗位。阅读疗法作为一个多学科综合性交叉学科,未来需要培养图书馆学、心理学、医学专业融合的人才,多部门合作,注重掌握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强化沟通和组织能力以及对书目的鉴别、挑选和书方配伍能力。
阅读疗法作为一种“以书当药”的辅助心理疗法,书目是治疗的关键。目前我国阅读疗法书目没有形成体系,对书方药性的疗效和副作用研究不足。在新技术、新媒体快速发展下,应不断扩充阅读疗法的实施环境,扩充阅读方式。在文化旅游相融合的背景下将阅读疗法与旅游景点相融合,将诗与远方,心灵与自然结合创新疗愈形式,可以通过主题阅疗室、研学旅游等服务方式提升阅读疗法的疗愈性,注重书方疗效和副作用的量化研究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