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威
(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近年来,国家大力建设智慧城市,同时注重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要求建设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1]。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物流行业的智慧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智慧物流人才依旧紧缺。为满足市场需求,各大高校纷纷探索新的智慧物流人才培育模式。
国内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何思远等聚焦智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育研究[2]。桂德怀着眼智能制造产业的智慧物流人才专项培养计划研究,从企业需求、人才标准、行业资源和校企合作等维度提出人才培育策略[3]。王利芳致力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智慧物流专业人才培育研究,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对高职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改革措施[4]。
目前,大多数学者对智慧物流人才培育的研究偏向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策略,但这些策略的实际借鉴度并不高。现今,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赛、教、学”模式已成功应用在电子信息[5]、会计[6]、化工[7]、汽车运用与维修[8]、建筑设计[9]等专业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本文创造性地将“赛、教、学”模式引入普通院校的智慧物流人才培育中,并着重分析新模式带来的相关效果及影响。
1.智慧物流人才需求数据采集
为了解国内企业对智慧物流人才的需求现状,本文以求职网站“前程无忧网”为数据获取平台,以“全国”为地点限制条件,以“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交通/运输/物流”为行业限制条件,以“物流/仓储”为职能限制条件,以“智慧”为全文的限制条件,利用八爪鱼采集器采集网站上公布的相关招聘数据,一共采集了包含“职位名”“公司名”“薪资”和“职位要求”4个字段的212条职位数据。
2.智慧物流人才需求数据分析
为确保数据精准,本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清洗,最后得到180条智慧物流人才需求数据。
(1)智慧物流人才职位分析
将采集到的180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按照管理型和战略型两大类对招聘职位进行统计,发现市场上战略型的智慧物流人才需求远大于管理型的智慧物流人才需求,智慧物流人才需求的前3类职位分别是智慧物流业务经理、仓库管理员和物流市场经理(见表1)。
表1 智慧物流人才职位分析
(2)企业需求分析
采集到的180条招聘信息共涉及52个企业,其中84.6%的企业为非智慧物流企业,65.4%的企业为非物流企业(见图1)。越来越多的传统物流企业和非物流企业正在朝智慧物流方向转型,因此需要招聘智慧物流人才补齐短板。可见,不仅物流行业需要智慧物流人才,非物流行业也需要智慧物流人才。
图1 智慧物流人才企业需求分布
(3)职位需求分析
运用武汉大学开发的Rostcm软件对采集到的物流人才数据中“职位要求”字段进行分析,得到智慧物流人才的职位需求特征图(见图2)。
图2 智慧物流人才职位需求特征
由图2可知,企业对智慧物流人才的职位需求前十位依次是物流网络建设、物流渠道整合、物流平台优化、项目优化、流程整合、开发技能、数据挖掘、物流监管、产品设计、办公软件。相对于传统物流人才职位需求,智慧物流人才需求更加系统化、智慧化。因此,为满足社会需求,高校物流专业的学生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有相应的综合管理能力和跨专业的现代技能。新时代对物流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为“赛、教、学”模式下智慧物流人才培育框架的构建提供了依据。
智慧物流人才是指适应物流产业升级和智慧物流产业发展,同时具备物流才能(如仓储、运输、配送、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等)和智慧才能(如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的新型人才。培育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运用到物流的仓储、运输和配送等过程中的高水平物流人才,需要高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物流技能培养,强化和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让物流专业学生熟练掌握就业所需技能。
通过调研发现,高校物流专业大多是采用“教—学”模式,它极大地限制了智慧物流人才的培养。在“企业需求—教学案例—学生吸收”的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呈现逐层削弱,物流人才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偏离了企业的需求。因此,结合企业的需求特点与高校的教学特点,笔者构建了“赛、教、学”模式下智慧物流人才培育框架(见图3)。
图3 “赛、教、学”模式下智慧物流人才培育框架
该框架由3个模块循环反馈构成,模块1为传统的需求匹配教学模型,实现教学课程与企业需求的循环反馈;模块2为教赛匹配模型,学生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比赛中,再将比赛中遇到的瓶颈反馈到教学中;模块3为赛企匹配模型,企业将需求融入学科竞赛中,学科竞赛以此锻炼学生技能,学生再将所学技能在企业中应用。模块1、模块2和模块3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培育框架,3个模块的外循环不断完善,物流专业学生最终被培育成优秀的智慧物流人才,进而改变目前智慧物流人才需与求不匹配的状况。
“赛、教、学”模式主要强调以比赛为媒介将教学与学习有机结合。该模式主要利用学科竞赛,对照企业需求,促使高校优化教育资源、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战案例有机结合,以培养“高专业技能+强综合应用能力”的物流人才和提高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它具有如下3个特点。
1.企业需求是导向
随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智慧化水平是物流企业在新时代下的必然选择。因此,物流企业既需要智慧化的机器,更需要具有智慧化技能的员工。在“赛、教、学”模式下高校正是按照物流企业的需求来培养物流专业学生。
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途径
“赛、教、学”模式通过以赛促教和以赛促学相结合的途径,利用学科竞赛平台,使物流专业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学科竞赛中学习到的智慧技能相融合,从而提高物流专业人才质量,拉近物流企业与学生的距离,使物流专业学生提前了解物流企业的需求,缩短就业适应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3.知识与技能培养是核心
根据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针对物流中的每个环节设置课程内容,调整优化教学方案,以物流专业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为核心,构建与智慧物流岗位紧密结合的“多方位、高技能”课程体系是“赛、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企业需求是智慧物流人才培育的内生动力和导向,在其影响下竞赛、教学和学习三方才能有效耦合,其具体过程如下。
1.学科竞赛环节
“赛、教、学”模式下的学科竞赛更加注重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需求,同时,学科竞赛的主题为相关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学科竞赛以其独特的形式吸引了一批有想法、有能力的物流人才,他们在竞赛中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也更加符合智慧物流企业的需求。
2.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作为智慧物流人才培育的主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赛、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反馈。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既要有节约里程法和ABC分类法等传统专业知识,也要有遗传算法和大数据挖掘等最新专业知识。教学反馈是培育智慧物流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3.学生学习环节
提升学生能力是智慧物流人才培育的落脚点。“赛、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学习探索。借助“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定期汇报”螺旋上升的学习模式,通过积极参加学习团队,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语言表达、逻辑归纳及相关软件操作能力。在增强学习自信的同时,内生动力进一步驱动自我学习探索,形成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
以长沙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案例,通过采集长沙学院官网公布的相关信息和对2016—2018级长沙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校所有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得到长沙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近4年参与学科竞赛的情况,研究“赛、教、学”模式对智慧物流人才培育的导向效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在“赛、教、学”教学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很高,共涉及7项基础性竞赛、8项综合性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竞赛成绩,共获得A类基础性奖项1项,A类综合性奖项1项,B类基础性奖项11项(其中一等奖7项),B类综合性奖项3项,C类基础性奖项3项,C类综合性奖项9项(其中一等奖4项),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操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表2 2016—2019年长沙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2017版长沙学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增了一些前沿智慧物流课程,如大数据与智慧物流、大数据分析基础、物联网管理概论、物流专题及案例分析、物流仿真技术等,并结合大数据背景在课程体系中补充了Python爬虫、八爪鱼、文本挖掘、Anylogic仿真等课程内容,这有利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框架下掌握与之相匹配的操作技能,契合企业需求。长沙学院2019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4.12%,毕业生主要流向京东、顺丰等智慧物流企业。同时,长沙学院成功申报了以“商业大数据与智慧物流管理”为方向的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可见,“赛、教、学”模式对智慧物流人才培育及学科建设具有显著促进效果。
学科竞赛是“赛、教、学”模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参与的门槛较高,同时,获奖情况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积极建立学科竞赛团队,对有能力、有热情的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育与管理,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对智慧物流人才培育的引导作用。
现有的教师激励考核主要是针对教师科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对于教师教学方面的激励比重相对较小,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高校要完善教师激励考核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学生自学是“赛、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受很多制约因素影响。因此,高校需要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比如建立学院级的小型专业图书室及阅览室,收藏专业领域的经典书刊、行业规范、调研报告,订购国内外专业数据库,营造一个良好的自学环境,让学生可以高效地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