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冰,廖志凯,钟晖东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1)
随着近年来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临床实践中针对该病实施治疗干预,常规应用药物方式控制血压和颅内压,缓解脑水肿,针对具有手术指征患者实施手术干预[1]。尽管早期手术干预有助于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但该方式可能导致肺部以及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且部分患者因不具备手术指征而失去治疗机会[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积极开展研究,探索研究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脑血疏联合阶梯降压方式治疗对其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的作用影响,取得了有价值的经验。
本研究纳入对象均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63例。含男37例、女26例;年龄40~77岁,平均(58.3±8.5)岁;高血压病史3-17年,平均(11.0±4.5)年;入院时GCS评分5-12分,平均(8.5±1.3)分;出血量18-30mL,平均(24.4±2.6)mL。所有患者均具有高血压脑出血相关临床指征并经检查确诊,发病均为超过72h,均具有手术指征。已对并发其他原因脑出血、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监护人均同意纳入本研究。
所有患者均首先实施常规治疗,含安静、绝对保持卧床、有效供氧、维持呼吸道通畅、降低和控制血压等以及相关性对症支持治疗。严格落实阶梯降压举措,在24h内予以尼莫地平注射液(生产厂家: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549)持续静脉输注,剂量为10mg/d。连用7d后,改用尼莫地平片(生产厂家: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3188)口服,每日3次,每次40mg。同时予以脑血疏口服液(生产厂家: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70059)治疗,每日3次,每次10mL,连续干预1个月。
(1)临床疗效情况。显效:相关症状、体征以及意识障碍均得以好转,血肿减少≥75%;有效:相应症状、体征及意识障碍有所好转,血肿减少30%~74%;无效:为实现上述指标甚至反而加重。(2)炎症因子水平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3)血肿体积。治疗前后分别结合CT影像计算。③神经功能。治疗前后分别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判定,分数越高对应神经受损越严重。(4)生活质量。治疗前后分别以Barthel指数(BI)评估,分数越低,对应生活能力与质量越差[3]。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和处理数据。
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显效30例(50.00%),有效28例(44.44%),无效5例(7.94%),总有效率92.06%(58例)。接受治疗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性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接受治疗后,所有患者血肿体积均明显减小(P<0.05),NIHSS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B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血肿体积、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内血管在长期高血压以及脑动脉硬化条件下,管壁产生玻璃或纤维样变性以及局灶性出血、缺血、坏死,受到相应刺激而破裂出血的自发性脑血管疾病类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脑出血中,高血压脑出血比例高达30%左右,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在发病1个月内,患者病死率可高达50%。对于存活患者而言,大约三分之一残留相应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3]。高血压脑出血属于心脑血管常见疾病类型,可导致机体以及脑组织局部产生对应病理生理反应[4]。其中,血肿占位同脑出血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具有直接关系,局部血肿将压迫脑神经,血肿扩大后,可导致血肿侧瞳孔散大,脑水肿增加将进一步压迫脑神经,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脑血疏属于中药合剂,其组方含黄芪、水蛭、石菖蒲、大黄、牛膝、牡丹皮、川芎等,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益气通经疗效[6]。该药针对脑出血患者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脑内血肿吸收,降低炎性因子发挥,进而保护神经元[7]。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应用脑血疏联合阶梯降压方式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2.06%。治疗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性低于治疗前,血肿体积均明显减小,NIHSS评分均显著上升,BI评分均明显下降。这表明,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脑血疏联合阶梯降压方式治疗,可有效促进血肿吸收,减轻炎症反应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该方法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