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百议

2021-06-09 16:24
大众考古 2021年12期
关键词:稻作中土历史学

中国古代的“中国”概念,不是民族国家范畴里的“中国”,诞生于西周《何尊》铭文“中国”之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有所变化,然而不变的基因是对地中、中土以及地中之都和中土之国的观念认同。因此,判断最早中国的标准,应当是地中之都、中土之國观念的出现。从目前的考古研究来看,地中之都、中土之国在陶寺文化最早出现,故曰,陶寺是最早“中国”。—何驽

中国稻作农业历经数千年演变,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稻作农业体系,包括水田耕种技术、节气和历法、谷物加工方式和蒸煮粒食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因而,从中国古代稻作农业起源的过程可以看出,农业起源与文明起源是一脉相承的。—赵志军

百年中国考古实践,尤其史前考古事实告诉我们,中华文明在宏观上是持续发展螺旋式上升的文明。在其起源、形成与发展演进过程中逐渐展现海纳百川、务实创新、多元一体等特质与风格,这些都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渊源和宝贵财富。—高江涛

近代兴起的考古学,在研究资料和方法上与依赖文献记载的传统历史学有很大不同,因此有学者主张将考古学与历史学区别开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们认为,虽然考古学与传统历史学在研究资料和方法上有所差异,但本质上考古学仍属于广义历史学的一部分,都是以人类的过去为研究对象,目标都是重建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徐良高

在考古学研究中,中程理论的提出与广泛应用肇始于西方六七十年代新考古学转型之际。考古学家不再满足于对考古材料特征的描述、整理与归纳,而期冀通过物质遗存,研究古人的行为方式与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因此,迫切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静态的物质遗存,推导出动态的文化系统。—宋江宁

猜你喜欢
稻作中土历史学
节水灌溉减施磷肥对黑土稻作产量及土壤磷利用与平衡的影响
有明之初岭南水墨前后五百年(之三)
有明之初岭南水墨前后五百年(之二)
治失眠,先补“中土”
基于历史与现实视域的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探索
历史微故事的选取原则以及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
近十年竹枝词研究述评
主持人语
稻作文化的生态史
水货翻译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