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恭:咫尺江山 元气淋漓

2021-06-08 10:30雪凡
中华瑰宝 2021年6期
关键词:云山赵孟頫气韵

雪凡

『以第一流人物,出第一等胸次,写第一幅云山』,高克恭与赵孟頫齐名,有『北高南赵』之誉。他的画继承了『米氏云山』画法,善泼墨写意,气韵闲逸,元氣淋漓,在元代画坛独树一帜,享有很高声誉。

积雨暗林屋,晚峰晴露巅。

扁舟入蘋渚,浮动一溪烟。

—元·高克恭《种笔亭题画》

这是元代画家高克恭(1248—1310年)在完成一幅画作后所题诗句。其中所描述的是画中景致,前一联写雨霁初晴的空蒙山色,后一联写小舟靠岸、水烟浮动的江景,动静相宜,极具意境和画面感,颇有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韵味。或许,高克恭的诗和画曾受到唐代王维《山居秋暝》的艺术启示,因而悟通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

北高南赵同领袖

高克恭,字彦敬,号房山道人,大都房山(今北京市房山区)人,其祖上为西域人,后占籍大同(今山西大同)。他的父亲高亨奉母隐居于房山,终生不仕,喜治经学,对高克恭产生很大影响。

高克恭27岁步入仕途,从小吏到刑部主事、大名路总管,一直做到太中大夫。他为官清正,刚直不阿,办事干练,为众人称道。他生性坦荡,平易近人,遇知己则倾心相交,终身不疑,却与世俗格格不入。高克恭为官一世只在房山有田二顷,此外身无余资,可见其清廉之志。他虽然身在色目世家,但自幼受父亲影响,汉学修养极高,甚至去世前还特命丧葬之礼采用宋代大儒朱熹的安葬法则。

高克恭能诗擅画,虽是北方人,却曾数次去江南赴任,与南方汉族文人士大夫交往颇多。他经常与李仲芳、梁贡父、鲜于枢、柳贯、虞集等名士交游,切磋技艺,与赵孟頫关系尤好,堪称至交。二人意趣相投,经常挥毫合作,留下不少经典。高克恭有一个习惯,就是平时不轻易作画,总是喜欢在酒酣耳热、意兴勃发的时候,有三两好友在旁边为他铺纸研墨,乘着心情愉悦一挥而就,畅快淋漓。

高克恭的画以山水、墨竹著称,兼及兰蕙梅菊。其山水画开始学习米芾父子,由于有较长时间的江南生活经验,又喜欢交游,寄情山水,有时间就带几个小童、一壶老酒,整日流连于钱塘山水之间,所以对江南山水特征与情态颇为熟悉,才能画出有如诗般朦胧意境的山水画卷。这也是他的画得“米氏云山”空蒙境界和空灵之气的原因之一。后来,高克恭取法董源、李成、巨然等前代名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笔墨凝重苍浑,淋漓酣畅,逐步形成用笔淳厚、烟云流润、水墨洇晕的独特风格。

元末画家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称高克恭的画“怪石喷浪,滩头水口,烘锁泼染,作者鲜及”,可见高克恭喜用泼墨写意之法,注重意境营造和神韵表达,气韵闲逸,元气淋漓,天真烂漫,境界高古。所谓“世之图青山白云者,率尚高房山”,高克恭山水画主一代风尚,与赵孟頫齐名,时人诗称“近代丹青谁自豪,南有赵魏北有高”,二人南北相对,同为一代画坛领袖。

高侯落笔有生意

高克恭墨竹画宗法金代王庭筠,并结合元代赵孟頫、李衎(kàn)等画竹名家之长,笔法凝练,墨气清润,富有生意,颇得竹之亭亭玉立的萧爽姿态,后人有称“前朝画竹谁第一,尚书高公妙无敌”,虞集称其墨竹画为“国朝名笔第一”。

关于高克恭画竹流传着不少逸事。据元人王逢在《梧溪集》中记载,一次,高克恭画完竹子自题:“子昂写竹,神而不似,仲宾写竹,似而不神,其神而似者,吾之两此君也。”其中子昂即赵孟頫,仲宾即李衎,而高克恭评价赵的竹“神而不似”,李的竹“似而不神”,只有他自己的形神兼备,为“神而似者”。明人杨士奇《东里续集》也曾记载高克恭说过类似的话,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自信,甚至自负。但是高克恭极少画竹,当有人问及原因时,他说是为了成全友人面子,不让他们难堪。如此雅度与自负在元代书画家里是不多见的。

《墨竹坡石图》是高克恭为数不多的画竹作品,画中雨竹两竿挺拔耸立,竹枝掩映于山石之后,竹叶向背纷披,呈下垂状,呈现烟雨蒙蒙中亭亭玉立的秀竹姿态。画家以厚重丰腴的笔势和墨彩描绘秋风疏雨、玉立青竿,强调俯仰疏密以及前后虚实的空间透视关系,石根处画几叶小草,清影婆娑,意境苍茫,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墨竹坡石图》看似不经意间潇洒落笔,实则形备神全,自有天然之趣,正体现了高克恭的“神而似”的画学思想。好友赵孟頫在《墨竹坡石图》上题诗曰:“高侯落笔有生意,玉立两竿烟雨中。天下几人能解此,萧萧寒碧起秋风。”可见其对高克恭也是极为推重,反映出高克恭绘画境界之高。

云山深处见精神

高克恭擅画云山,《云横秀岭图》是高克恭山水画代表作,绢本设色,纵182.3厘米,横106.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整幅画设色明丽,笔墨精妙,用笔灵活,气韵通畅,层次丰富,气势雄伟中透出幽静。画面上方绘秀岭层峦,山间白云横卧,烟霭迷蒙,占据重心位置,突出层峦的厚重和云气的缥缈,通过云气的调节化解了大山给人带来的视觉压迫感,从而增加景深,使画面丰富厚重、元气苍茫,又有几分灵秀飘逸,仿佛幽然可居。近景绘溪水萦回,石坡起伏,林木苍茂,通过墨色浓淡变化与中景山脚相接,景色融为一体。山体厚重,峦头圆转,山体以干笔进行皴染,山石多用米点皴,呈现“米氏云山”的特征。

高克恭并非刻板应用“二米”技法,在创作过程中还吸收了董源、巨然的技法,并糅进新的变化。比如岸边的卵石坡岸在米点皴中同时应用了披麻皴,山体通过色墨混染,用浓墨画轮廓,突出其厚重与苍秀。在他笔下,“米氏云山”已被改造,通过更为丰富的技法变化,赋予山水别样生态和气韵,整体上已经呈现出高氏自己的风格面貌。

这幅画上有元李衎、邓文原题记和清乾隆帝题诗,李衎题云:“……上轴树老古苍,明丽洒落,古所谓有笔有墨者,使人心降气下,绝无可议者,其当宝之。”一直以来,李衎认为高克恭的画秀润有余而缺乏笔力,常常想告诉他,不想宦游南北,不得会面。十年了,终于又见到高克恭的画,而其苍茫气韵,出乎意料,应当把它当作宝贝来珍藏啊!看来,高克恭的画技是在不断成长和变化的,十年时间,换了面貌,让好友在惊喜之余不得不由衷赞叹。

《云横秀岭图》无款,因有李衎、邓文原题记故可以认定为高克恭真迹。据李衎题记中所署至大己酉年(1309年)款推断,此图应大致作于同时或稍早,为高克恭晚年成熟时期的作品。另外此图轴裱绫上有清初王铎题识,图中分别钤有清梁清标、安岐及清内府鉴藏印,《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亦有著录,可谓传承有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高克恭的《春云晓霭图》,创作于大德四年(1300年),可以窥见其中年山水画的面貌。与《云横秀岭图》相比,《春云晓霭图》画面更为秀润清雅,用笔更为细致丰富,树干用双钩染色法,树叶、天空用墨色加花青渲染,烟云掩映其间,山势雄伟,气象苍郁,亦堪称其山水画佳作。此外,高克恭传世优秀作品还有《秋山暮霭图》《春山晴雨图》《林峦烟雨图》等。

《秋山暮霭图》画秋山云岭,层叠交错,云雾缭绕,变幻莫测,颇有米氏味道。而其用笔却兼工带写,山下丛林房舍依山傍水,气韵流动,笔法工整,无率意之笔。整体简淡而有法度,严谨而有韵致,呈现另一种风貌。此画曾经明项元汴及清内府收藏,后被溥仪携带出宫,在长春伪满洲“皇宫”被人撕毁,现仅存三分之二,甚为珍贵。

此外,高克恭还有一些以工笔为主的山水画作品,如《方棹吟秋图》以工笔绘山川、树木、楼阁、小舟、人物等,线条细腻,笔法精到,纤毫毕现。可见其绘画作品风格变化,并非只有写意水墨、云山野渡,精细之处,也是妙到毫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高克恭在世时画作就被人们喜爱和收藏,他去世后,遗墨一纸则价值百千缗,相当于现在的数百万元,可见其画在当时价值之高。因而,许多人刻意临摹其作品以牟利,导致其传世赝品也较多。

云山深处见精神,高克恭把“米氏云山”提升到了另一重至高的境界,也把自己的艺术追求融于山水之间。咫尺江山,元气淋漓。透过一幅幅精彩的山水画作,我们似乎看到一个刚直、洒脱、个性、自信而又自负的艺术家形象,如山而立,直入云端。

“以第一流人物,出第一等胸次,写第一幅云山”,高克恭做到了。也许,艺术本该如此,只是我们还不曾抵达那重山水,所看见的只有墨块和颜料,极少有人去深悟画作背后的意境表达和精神况味。

猜你喜欢
云山赵孟頫气韵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云山梅咏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论中国书法之气韵
爱别离
爱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