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传统瓦猫与当代瓦猫的差异

2021-06-08 00:29季宸影
炎黄地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玉溪云南传统

季宸影

瓦猫出现的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据说瓦猫原是中原地区传统公共建筑上才会有的“嘲风”。后来,传到云南,人们对此有了新的解读,改变了它的外形和朝向,后运用到了民居建筑上,其镇宅、辟邪的功能,仍然没有变。随着时代的变迁,瓦猫由屋脊转至屋内,发生了较大的演变。本文探讨了玉溪传统瓦猫与当代瓦猫的差异,旨在为后续玉溪瓦猫文化的活态传承作理论思考。

人类早期就有对自然的崇拜心理,后转为对动物的直接崇拜。云南民间就有寓虎为猫,猫即是虎、虎即是猫的猫虎同源思想,如在白族和彝族的文化传统中,相信个人或群体与虎具有亲缘关系,认为虎是民间的守护神,把虎视为其祖先;他们认为其砖墙瓦砾抵挡不住外来邪祟事物的侵害,必须要有百兽之王——虎来坐镇,只有这样才能风调雨顺,辟邪纳财。传统瓦猫置于屋顶上时通常是尾部朝向屋内,嘴巴朝向屋外,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瓦猫的嘴一般都很大,其寓意多为招财吞怪,给主人家带来吉祥;肚子多做空心处理,寓意吃不尽、存不完;瓦猫站在瓦片上,屁股通透且朝内,寓为保佑主家财运亨通。所以,过去云南许多地区人们常将瓦猫(图1)这一代表老虎的镇宅物件放置于屋脊之上,寓意镇宅、辟邪、招财,期盼家中和谐安康,财源滚滚,风调雨顺。

在城镇化进程中,传统瓦猫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减,瓦猫制作这一古老技艺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创新发展;瓦猫也从屋脊被移至屋内,成为独具一格的工艺品。瓦猫功能的演化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寓意。以前,瓦猫是神灵的象征,驱魔镇宅的属性规定了瓦猫“凶”的外形;如今,瓦猫是集民间艺术文化与观赏价值于一体的工艺品,其造型尽显萌态,寓意多为招财纳福,适于多处装饰点缀。

玉溪传统瓦猫造型像留须的巫师,胸前有一块凸凹的八卦图,且成菱形状直立于瓦猫的前胸顺着瓦片站立。身上刻有鱼鳞纹,背部有龙刺状直竖,长长的尾巴有力地盘向右腿前。耳朵直立高竖,眼睛大而外凸,鼻孔向前,嘴巴大咧,露出尖利牙齿,呈呲牙咧嘴状,舌头微露并涂有红油漆,胡须则用手工刻画,头顶正中用泥巴捏制成凸“王”字(如图)。彼时瓦猫作为屋脊兽一类的镇宅物,它的主要功能多为驱魔辟邪,保佑主家平安顺遂,招财纳福。玉溪传统瓦猫虽然造型较凶,令人生畏,但却是当地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也是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此乃文化传承中最为直观的展现方式。

由于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建筑结构的重组,玉溪瓦猫的功能历经巨大的演变,导致其造型发生了改变,反映了瓦猫这一文化现象在适应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经由镇宅物向工艺品的转变过程。其制作技艺不仅继承了云南民族民间文化,而且获得了新的发展,实现了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创新发展。而这一新的发展也为瓦猫这一文化产品市场的开拓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玉溪“云溪陶”制作的瓦猫(图2,图3)是云南瓦猫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典型案例。该制陶工坊制作的瓦猫,造型上不再拘泥于玉溪传统瓦猫的形状,而是汲取了云南各地瓦猫的长处,如瓦猫头部基本选取的是大理鹤庆传统瓦猫的样式,而身子则根据其姿态选取各个地方的样式,圆润是玉溪瓦猫的传统样式,立式瓦猫是鹤庆瓦猫的传统样式等。此外,再加入制作者自身对瓦猫的认识及想法,增添新的内容。如将玉溪青花这一传统文化元素与瓦猫相结合,创作出独一无二的“青花瓦猫”这一新形象;又或是改变其数量,将传统瓦猫单个形象呈现改变为集多个瓦猫于一体的复合型瓦猫形象呈现,如一只大瓦猫身上出现两只小瓦猫的形象,两三只瓦猫互相玩球的形象等;再者就是通过瓦猫陶体釉料的变化,烧制出不同釉色的瓦猫,以满足人们不同的消费需求。因为人民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受惠者,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留传下去,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所以,将瓦猫这一威严庄重的屋脊兽变成小巧可爱萌动的茶宠,并将瓦猫的元素应用于茶杯、茶盏、茶漏等日用产品的制作是现今有效的一种传承方式。这些创新改变不但丰富了新时代瓦猫的内涵,还拓展了其功能。从前,瓦貓只是一个屋檐的装饰品,其功能仅限于驱魔辟邪,镇宅保家,如今,瓦猫的功能在一次次创新演变中得以不断拓展,瓦猫早已成为集实用价值与装饰功能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其功能延展至香炉、茶具等日用品以及工艺摆件、文化衫类服饰品等等。瓦猫无论是自留家中还是送人作纪念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是造型与功能的双突破,也是瓦猫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瓦猫在云南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出现在云南的昆明、呈贡、鹤庆、玉溪、曲靖、楚雄、大理、文山等地,瓦猫已成为当地的一种独特的民俗。云南农村建房对房屋的走向、方位很有讲究,但有时受地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难以按要求建盖房屋,通常使用瓦猫加以弥补。如建房子时,房子的方位与山川河流、道路或周围房子的走向相冲时,就需放置瓦猫以镇之。据文献记载,传统瓦猫的摆放是需要请风水先生相看的,除了确定摆放位置,还要有一套摆放瓦猫时的“开光”祭祀仪式。据笔者走访玉溪红塔区得知,至今玉溪的某些地方烧制瓦猫还保留了烧制瓦猫前的祭祀仪程;传统瓦猫的制作手艺多为家族传承,但受经济效益的影响,制作传统瓦猫的人家逐年减少。玉溪曾经的瓦猫市场因人们的需求而保存下来且运行良好,但社会的变迁导致传统瓦猫的需求量直线下降,供求关系不平衡影响了瓦猫市场的正常运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样的市场无疑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延续,这对地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传承无疑是一种缺失和断层,后世对于该文化的探究也会出现空白的困阻,因而,瓦猫市场亟需注入新的血液以带来新的生机。

据笔者走访获悉,玉溪瓦猫制作技艺的传承保护是断代的,它不像大理鹤庆一带有着较为完整的传承体系,因此,玉溪的瓦猫市场是在断代的情况下重新焕发新生命的,为了瓦猫文化的生存与延续,创新是其首要任务。走访中,笔者认为:玉溪王子强陶坊---“云溪陶”制作的瓦猫是一种成功的转型。其瓦猫不再局限于一种形态,多数瓦猫产品活灵活现,形态各异。在其传承理念中,陶制瓦猫不是一个“死物”,而像是一个通晓人心、招财纳福的小生命,这种拟态化的创新理念,使其脱离远古神秘观念的笼罩,以活泼灵动的精致形象,大众容易接受的审美趣味,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中,赋予了瓦猫新的艺术价值,打开了瓦猫新的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而“云溪陶”制作的瓦猫不仅赋予了瓦猫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同时符合当代价值观、审美观,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认识到了云南这一历史久远的“小可爱”,顺应了国家提倡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提高了瓦猫的市场需求量,带来了瓦猫市场的新突破,促进了瓦猫市场的良性循环,用新的方式保存并延续了瓦猫文化。

玉溪瓦猫的上述演变仅是云南瓦猫演变的一个缩影,在国家大力倡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今天,瓦猫作为云南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其制作者应主动融入时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实践中积极创新和转化,实现瓦猫文化的活态传承,让瓦猫这一古老的屋脊兽越走越远。

基金项目:1.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乡村文化振兴研究(项目编号:YB2018037 );2.云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创新能力提升项目:花腰傣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乡村振兴的田野调查(项目编号:xk201804)。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民研院

猜你喜欢
玉溪云南传统
让破碎的生命站立:那是硬核兵哥哥的伟力
从好,到美好
从好,到美好
少年力斗传统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