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探索

2021-06-08 23:15谷云庆于立博牟介刚吴登昊周佩剑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引导人才培养模式教学

谷云庆 于立博 牟介刚 吴登昊 周佩剑

[摘 要] 创业人才培养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为社会提供创新创业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当前创业型人才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合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提出了启发引导、访谈教学及强化培养的几种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着重通过案例教学及设置创业课程两个方面阐述了启发引导模式具体内涵;其次通过授课教师选用、授课模式及课后思索三个方面揭示了访谈教学的培养机制;最后,从参与竞赛、科教融合、专业培训和政府牵引等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创业人才的强化培养模式。通过对三种模式展开分析论述,探索适合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期为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教学

人才培养[1]是高等院校担负的重要使命。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对于教育部门也是一次挑战。当前,各大院校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2],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入可用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扩招,也相应地导致高校向社会输入的毕业生总量增加许多,这部分学生如果没有很好地得到就业,对社会、家庭、个人而言都是一个症结。因此,高校在扩招的同时,也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切实有效地保障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例如,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市场受到严重的冲击,直接导致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较往年偏低,大量的学生无法就业,对社会和家庭等都是一个包袱。此外,特别是对于一些非985、非211、非双一流高校的弱势专业,就业率一直不好,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需要社会、高校等一起面对并积极解决。

一、大學生现状初步分析

当前,入学的适龄大学生基本出生于2000年以后,这一代学生观念、见识、思想比较新潮,善于追求新鲜事物,对物质需求相对较高。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而言,高校在学生培养上不能完全采用以前的培养模式,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学生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建立适合当下大学生的培养模式,以便更好地达到培养目标,实现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在近年来的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在大学阶段还是比较迷茫,大部分学生每天在为上课、复习、考证等忙碌着,缺少一种探索精神,也就是没有真正地理解学习背后的内在价值。大学与高中阶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培养阶段,有些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培养方式,甚至有的学生觉得自己无法融入大学这个集体中来。面对诸如此类问题,作为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去引导学生,使其逐渐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等状态,否则,学生在心理上一直困惑,甚至面临休学。因此,对于学生培养而言,适当的引导十分重要,这对于学生日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启发引导模式

学生创业观念的形成并非一触即发,需要循序渐进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因此,在创业人才培养中,应加大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或者具有创业潜能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1.案例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大学对学生的培养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既体现在专业的技术方面,也体现在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社会情操、良好的品质等方面,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并非只是以考出高的分数作为培养目标。因此,无论教师讲授哪门课程,都应该在思想上、专业技术等方面对学生加以培养。如通过具体案例对当下学生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进行正确引导,这样对于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3]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除了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以外,在职业规划上也应该给予学生正确引导。比如针对创业方面而言,大部分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可能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也根本没有往这方面想过。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或现实生活中的成功案例,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情况下,将这些成功的案例引入到课堂分享给学生,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能够给学生在视野上、思路上给予一定的启发。教师作为引路人,也许不经意的一个案例分享,引起了某些学生的关注,学生便会在这方面多加思考、细心琢磨,为日后能够成为一名创业者建立一个起点。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具备创业潜质,对于一些不适合开展创业的学生,教师也需要正确引导,尽量避免在某一不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也存在着一定困难,需要从长期的教学、生活中去积累经验。

2.设置创业课程。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创业方面的相关选修课程,对于在这方面感兴趣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选择,这对于培养学生在创业方面的知识储备尤为重要。创业并非头脑一热一蹴而就,有些学生对创业具体过程并不熟悉,同时创业也并非没有风险。因此,在成为创业者之前,一些基本的知识储备是必要的,高校开展相关课程,对于学生基本技能及思路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环节可以多设置一些类型,如讲授、自学、讨论、知识问答、答辩、创业计划书设计、调查问卷、信息检索等。讲授为课程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了解创业教育和创业的内涵,树立创业意识和观念;自学方面授课教师应提示一下应该重点理解的问题;讨论主要是就创业计划撰写和创业实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创新见解,互相启发;创业计划设计作为实践训练的最终成果,应是学习心得的具体体现,对优秀创业计划进行公开答辩;调查问卷可以针对要开展的某一项目内容广泛征求教师、学生、行业人员及社会人士的意见,集思广益并总结归纳;通过信息检索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及相关技术发展动态等,当然,信息检索应始终贯穿整个创业过程。

(二)访谈教学

访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其重点在于其以访谈形式并结合互动来完成整个授课内容。对于创业人才培养而言,可以针对项目孵化、技术融合、市场开拓、成功案例等多个方面开展访谈教学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具有代入感,目的性强、结果明确,更有助于创业人才知识及能力的培养。访谈教学主要模式如下。

1.授课教师。基于课程次数而定授课教师人数,如课程为16学时、8次课,则授课教师定为8名,其中校内教师最多2名,主要介绍创业过程中的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等事宜。其他6名均来自企业的高管或高级工程师,并具有成功的创业经历或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敏锐洞察力。

2.授课模式。具体授课过程中,采用一师一讲的方式。在上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坐在讲台上,并邀请2—3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一同坐在讲台上。教师首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述,讲述不超过本次授课总时间的1/3,待授课教师讲述完毕,台上的学生针对课程中的体会或问题与授课教师进行访谈对话,诸如《艺术人才》的这种访谈模式。在这一环节中既要求学生一方面认真听讲,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并归纳总结讲述要点、理清要点、提出疑问,并就疑问与授课教师进行深入交流、答疑解惑,本环节时间约占本次授课总时间的1/3。最后环节为台下学生提问环节,针对本次课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可以畅所欲言,如果条件允许,要求所有人都要发言,提高大家積极性、互动性。

3.课后思索。授课之后,要求学生针对本次访谈内容进行总结,思考本次课程对于创业人员培养的精髓所在以及对自身思想意识、创新思路或灵感等方面的启发。对上述问题归纳总结之后,要求学生录一段视频,长度约2分钟左右,之后发给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可以针对视频内容进行点评,并对有想法、有见解的视频内容在课上进行宣传。

(三)强化模式

1.参与竞赛。每年国内外都有很多类型的创业方面的竞赛,学生通过参与竞赛,对自身素质、能力等方面的提升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参与竞赛的整个流程,能够切实地体会了解到项目的实际情况、市场情况、具体实施过程、产品营销、总结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对于开阔视野、完善思路具有很好的帮助,对后续开展创业实践、创业申报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在实践教学中,我们结合实际、配合教学也做了一些项目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过程,以“油气管道内壁加工机器人”为案例来举例说明:(1)项目概述。在实践教学中,经过对管道加工机器人功能、用途、关键部件的设计及安装可知:凹坑形非光滑表面易于加工,但其他的非光滑表面如V形沟槽结构不易于加工;机器人热辊压过程控制不易实现;加工管道直径限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决定对管道内壁非光滑表面加工机器人进行设计。(2)市场分析。随着当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管道输送量日益增加。管道阻力的增加也使得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的能耗增大、效率下降。特别是近年来中俄、中哈、西气东输等长距离输送管线的建设以及大中城市能源输送管网的不断完善,使管道减阻问题日益严峻。(3)具体实施过程。学生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查阅大量资料,首先分析管道内壁非光滑表面加工机器人的设计思想,然后了解其原理结构,接下来进行查阅资料、定方案、绘图、制作加工一系列的工作,最后制作出产品模拟样机。当然每一过程都需要学生认真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反复地对设计方案进行构思、设计等。(4)产品营销。以公司的发展规划、产品市场空间等开始进行开展,这个过程是比较困难的,并且在其中寻求投资单位、寻找合作伙伴。(5)总结阶段。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选拔了有积极性、有一定动手能力、想象力丰富、有敬业精神、敢于创业的优秀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完成了管道加工机器人的全套设计、开发、制作工作,以及申请相应知识产品著作权等。通过本项目实施,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创业意识得到了加强,创业思维得到了展示,体验了全过程。

当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还要处理好个人和团队间的关系,团队协作是最有效的也是最高效的形式,团队成员应共同参与、共同完成,只有一致协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此外,团队内部需要经常进行讨论、模拟答辩现场、学生报告自己完成的工作情况等。答辩现场要求小组成员全部上台参与,选取一人为主答辩人,其他为辅助答辩人及主要问题回答人。

2.科教融合。在科教融合教学中不可能做到所有的能力都能去培养,有的不是课程所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重点培养几方面的能力,比如初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科教融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想象能力、决断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在科教融合教学中,配合教学可以开展几个项目让学生体验的过程,如结合非牛顿流体[4]为教学案例说明。非牛顿流体,是指不满足牛顿黏性实验定律的流体,即其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的流体。非牛顿流体广泛存在于生活、生产和大自然之中,如血液、淋巴液、囊液等都属于非牛顿流体。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非牛顿流体,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发散思维,并查阅相关资料,使其能够制作一种非牛顿流体并进行课堂展示。

3.专业培训。当然,除以上所述的模式外,还有其他的模式,如参与企业实习[5]、专业机构培训等,这些也是通往创业道路的有效途径。当前,很多高校都是开展的专业实习或某一工程实践实习,很少有关于创业方面的实习,因此,针对创业人才的培养,各大院校也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创业方面的实习探索,也是一种有效培养创业人才的途径。

对于创业有梦想的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进入专业的机构进行培训,当然,这需要一定的额外费用,而且费用相对较高,因此,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来选择是否进入相应的机构进行培训。同时,学生需要格外谨慎,培训机构良莠不齐,避免上当受骗。因此,在这方面高校如果能够与培训机构建立一种有效的创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势必取得更加优质的效果,也有利于避免学生在机构选择中有失偏颇,甚至上当受骗。因此,基于高校主导下的专业技能培训更有利于创业人才能力的培养。

4.政府牵引。近年来各地都出台了很多好的政策来支持人才创业,如台州市政府主导的“500精英计划”,如果创业人才或团队经评审认定入选“500精英计划”A类创业人才,政府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这对创业者而言无疑是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三、结语

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既依赖于学生对创业的兴趣以及自身的优势,更取决于积极的引导。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不只限于对专业技术的培养,而是倾向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探索高等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对于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培养多样化人才教学模式,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芮杰,张健,陈华.新工科背景下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182-183.

[2]吴磊,李巧勤,汪小平,惠孛.“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产学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20(8):19-22.

[3]夏小艳,佘金文.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增强“四个自信”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9(22):159-160+163.

[4]Chiappini,D.A. Lattice-Boltzmann Free Surface Model for Injection Moulding of a Non-Newtonian Fluid[J].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A-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2020,378(2175):20190407.

[5]徐晓飞,初佃辉,王忠杰,涂志莹.新工科背景下服务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J].2020(4):48-53.

猜你喜欢
引导人才培养模式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