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俭伦 白振玉
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双手,让人们从低端的、重复性高的手工操作转变为机械化、智能化的批量操作。比如我们日常的网上购物、外卖送餐,都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进步。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宅,整日对着电脑手机,甚至足不出户。《2020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在70前、70后、80后、90后这四个年龄段的人群里,有76.7%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其中,90后的健康自评分是最低的。专家指出,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都是亚健康形成的主要原因。科学表明,亚健康在躯体上表现为疲劳、睡眠紊乱、疼痛等症状,心理上表现为郁郁寡欢、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而在社会交往上,以人际交往频率减低、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为主。针对国人亚健康状态,专家特别强调称,几乎每种疾病都可能有与之相近的亚健康表现。
针对亚健康的话题,许多人疑惑,父辈们甚至祖父辈们的年代,生活水平要远远低于当下,为何他们的身体素质要好于同时期的我们呢?最终,我们找到了症结所在,那就是劳动。几十年、一百年前,先辈们扛起锄头可种地,拿起长枪可打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由于劳动,练就一身强壮的体魄。他们靠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中体验人生百态。尽管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远不如当下,但是幸福指数要远远高于现代。
有人说,劳动是一个半岛,从这个教育内容的半岛出发,一切的教育都不会是无根之木。然而,提到劳动教育,大家往往不自觉地就会想到这些场景——在校做值日,回家做家务,下乡体验种植……这几乎成了劳动教育的“老三样”,核心都是教人热爱劳动,且更多是体力劳动。事实上,劳动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和行动空间。
古人视小劳养生为“小劳之术”。宋代《保生要录》上说:“养生者,形要小劳,不致大疲,故水流则清,滞则垮。”也就是说小活小动,舒筋活血,流水不腐,才不生病。所谓小劳,除了各种家务活儿,还包括小手工、小制作、小维修等小劳作。从事这些小劳小作,需要手曲脚伸、腿弯臂挽、摇头摆腰、阔胸提臀、前俯后仰、左动右移等动作,由于用力不同,姿态各异,可使全身筋骨都得到锻炼,和体育锻炼一样强身健体。同时,小劳小作不择时节,不限次数,简便易行,顺手而就,随时随地使身体得到锻炼,比体育锻炼更机动灵活。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从不劳动的人,去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将来能为家庭、单位甚至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
近些年,我们一直在谈工匠精神,这也成为诸多一线劳模身上共有的标识。然而,在很多人的眼里,工匠精神主要是对制造行业的职业要求,特别是对一线技术工人的职业要求: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才需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精雕细琢,将技术活儿做到极致。笔者认为,工匠精神应成为每个人的职业素养,应该体现在每位劳动者身上,融合到每个工作岗位中。
工匠精神表达的是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无论是高精尖技术人员还是普通劳动从业人员,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职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应该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去面对工作,不懈怠、不畏难,恪守职业道德,遵守岗位职责。
工匠精神代表的是在工作上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给自己立目标、定标准、明要求,尽己所能将工作做好,不能粗枝大叶、松松垮垮、不劳而获。再平凡的岗位,只要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就一样值得尊重。毕竟,只有通过劳动,人生的价值才能实现。
前几年,人力资源管理界十分推崇5S管理模式。它源自日本的一种家庭作业方式,后被应用到企业内部管理运作,是企业实施现场管理的有效方法。其内容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许多机构推行5S管理,激发管理潜能,有效改善现场管理,使现场变得更加有利于管理。整理是将现场(包括生产现场和办公现场)需要和不需要的东西区别出来,处理掉不需要的东西,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它是树立良好工作作风的开始。整顿是将整理后需要的东西,安排成有序的状态。物品擺放地点要科学合理,还要目视化,使定量装载的物品做到过目知数,摆放不同物品的区域可采用色彩、标记或挂牌方式加以区别。
5S的精髓就在于每个人都要进行有规则的劳动,这一点是我们缺失的。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劳动的价值。提升劳动意识,不能仅靠一方努力,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在国家层面,依法治教,开足开齐劳动课程。加强劳动课程体系建设,制订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保障劳动教育时间,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拓展教育途径,采取适应当前环境和条件的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尤其要重视构建家庭、学校、企业、社会相衔接的劳动育人机制。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为人们的劳动实践提供条件保障。
●在企业层面,树立典型,弘扬劳模精神。 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国家的栋梁、社会的精英。劳模精神是企业宝贵的财富,是企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进取的缩影。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少人认为劳模精神已经过时,甚至劳模的评选活动也没有什么社会意义。面对这些现象,企业更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劳模评选、管理体系,通过制度创新、氛围营造、积极引导实践和关心关爱等举措,克服在劳模评选和管理等方面的不足,鼓励和引导劳模充分发挥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正向激励作用,让劳模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在其专业领域发挥影响和推动作用。
●在学校层面,抓住机遇,开拓劳动教育阵地。早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就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职业院校,在劳动教育领域,具有其他类型学校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储备。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在教育积淀、教学设备、师资能力、育人目标、实习实训、就业入职、职业提升的方方面面,都直接对接劳动教育并努力践行“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人才培养宗旨,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和“看家本领”——职业教育就是距离劳动最近、接触劳动最多、服务劳动最直接、理解劳动最深刻的教育。我们看到,劳动教育是重塑职业教育形象地位和学涯规划端口前移的一个大好机会。劳动教育实施的主要渠道是综合实践课程。形式上,劳动教育自身可以作为职业学校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通过劳动概论课让学生更加科学系统地理解劳动;也可通过设置劳动教育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内容丰富的劳动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劳动的认知;还可在思想政治课、专业课、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等与德智体美有关的育人环节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基因,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另外,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体魄强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也能培养青少年自己动手的习惯,培养自信心、责任心、合作精神和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劳动教育是融合“四育”的基础,因此,需要重视和落实劳动教育的评价改革。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只有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并举,强化劳动意识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
作者单位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