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讨推拿学科与康复学科领域对两者学科交叉情况及其教学体系的认知现状,以促进康复学科与推拿学科交互发展。方法:通过微信“问卷星”设置调查问卷,对所搜集的有效答卷进行分析。结果:搜集有效答卷583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康复与推拿学科交叉教学体系在相关专业教师、医师及相关从业者、研究生、本科生群体中的认知情况。结论:目前,相关群体对康复推拿学科交叉及其教学体系有一定认知和期待,但在许多关键问题上仍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康复;推拿;学科交叉;教学体系;问卷调查
近十年来,康复医学与传统推拿学科不断交融发展。康复与推拿作为不断交叉的新学科,其理论基础来源于康复与推拿双方。当两方面理论不断相互借鉴直至融合,这一康复与推拿的交叉新兴学科将越来越会趋于成熟。而推拿与康复学科交叉教学体系建设旨在将现代康复中相关技术方法运用于传统推拿疗法,从而推动手法医学临床发展[1]。为明晰目前推拿学科与康复学科领域中的相关人群对两学科交叉在内容、形式及其教学体系的认知现状,为下一步学科交叉融合指明方向,课题组设置了简要的调查问卷,面向推拿与康复相关专业范围人群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调查方法
课题组利用公共社交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问卷星”设置调查问卷,通过微信社交平台在各类相关目标人群微信群及朋友圈发布由小程序“问卷星”生成的二维码图片和手机终端链接[2-4]。被调查对象利用手机或电脑终端完成问卷后,小程序自动搜集答题信息,并形成相应的调查信息数据报告。
二、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的目标人群包括:推拿专业教师、医师或相关从业人士;康复医学专业教师、康复治疗师或相关从业人士;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康复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其他医学学科专业大学生,同时还包括了其他医学学科专业人士以及非医疗专业人士或学生。由于与微信小程序调查與问卷发起团队社交圈的辐射范围大小有关,此次调查范围反馈的有效答卷信息显示,调查主要局限于湖南省推拿与康复业界,其他省份参与的专业人士少于3%。问卷发布时间3天,共收集有效问卷583份(人员组成见表1)。由于调查问卷通过微信发送,被访者用手机自主完成。在这过程中,受访者完全自主自愿,因此,调查对象的人员比例除了不同群体的基数差异等因素以外,还能体现不同群体对于康复与推拿学科交叉教学体系这一选题的兴趣和热情。由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分析推拿与康复教师、医师及相关从业人员参与调查基本均衡,而学生群体中针灸推拿学专业比康复专业更为积极,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心态。
三、调查问卷设置
为了不引起被调查者的反感或抵触情绪,此次调查问卷以简单明了的风格进行问题的设置,包括身份认定题在内,只设计了12个问题。问题设计以选择题为主,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每题设置4—6个选项。部分问题设置呈开放性,即最后一个选项“其他”可在选项外补充作答。问题设计题目及选项的语言风格尽量保持中立色彩,不使用带有倾向性、诱导性语言色彩。问题内容主要涉及:推拿与康复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推拿的主要特色;康复与推拿学科交叉的主题、内容;康复与推拿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核心素养;以及对康复推拿交叉学科发展的未来前景的认知等内容。
四、数据与分析
(一)对康复与推拿学科认知的调查分析
当问及推拿优势时,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推拿“易于让患者接受”(83.51%)、“能体验传统中医特色”(83.33%)、“手法柔和舒适”(81.1%);而受访者认为推拿的劣势在于“手法难以标准化规范化”(75.09%),以及“治疗疗效不稳定”(60.14%)。在回答问题“传统中医推拿的最重要的特色”(单项选择)时,大部分人认为“推拿手法的灵活应用,柔和舒适”,并能通过“刺激人体经脉腧穴”“理筋整复”产生作用是推拿技术最重要特色。而功法与脏腑功能的调整并没有被重视(见图1)。
调查结果可能与此次问卷调查的地域局限性有关。湖南推拿属于“南派”,受“海派”影响较大,手法特色细腻柔和,推经走穴,理筋整复,以舒适的感受为主。因此,调查结果与强调功法和脏腑功能调整的“北派”理念相左。
同时,对于康复医学的优势的认知主要表现在:“理论及机理明确”(74.23%)、“干预技术精确精准”(63.23%)、“康复效果确切且稳定”(61.34%);其劣势(在中国应用中)被认为“比较依赖设备,投入太高”(63.75%)、“患者所需费用较高”(63.40%)、“群众认可度暂时不高”(60.48%)。调查数据与我国国内康复医学发展现状基本吻合。康复医学学科在我国发展的这几十年间,进展是巨大的,但目前仍处于相对落后或滞后的状态,与“高精尖”的西方国家康复医学现状相比,在认可度、政策、机构设置、设备、人员、教育教学等方面有明显差距,我国康复医学发展仍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规划和时间等资源的投入。
(二)康复与推拿交叉学科定性调查分析
当被问道:如果推拿与康复进行学科交叉组成新的学科,其名称确定为“康复推拿学”还是“推拿康复学”?这是较为现实的落脚点式的问题。形式上,两个说法类似,都是两者进行融合,其实核心还是不同的。推拿康复是把推拿技术运用到康复医学里面,其核心是康复;康复推拿是把康复理念融合到推拿技术中,是对推拿本身的提升。推拿专业的人士倾向于把康复技术应用到推拿学科领域之中,所以落脚点在推拿,认为是康复推拿学,而康复专业的群体则可能相反。调查结果显示,两者旗鼓相当:46.05%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是“康复推拿学”,47.53%认为是“推拿康复学”,剩余6.42%中立。说明推拿与康复进行学科交叉平衡点和落脚点还远不成熟,在不同群体中争议尚存。因此,在其课程教育中需要进行研讨式教学,不断促进磨合,等待最终尘埃落定,历史必有定论。
(三)康复与推拿教学体系的认知调查分析
在康复医学中的PT、OT、ST、康复评定、运动康复、康复工程学及心理康复等内容中,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运动康复、PT、康复评定可以被传统的中医推拿吸收纳入。在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方法中,被调查者的认识比较一致,都倾向于采用手法操作实践教学、病案分析(CBL)、理论探讨式教学以及问题导向(PBL)等教学方法(见图2)。
81.10%~94.33%的被访者认为,可以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康复与推拿教学体系核心素养融入教学体系之中:熟练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扎实的推拿与康复理论基础;丰富的传统推拿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开阔严谨的临床思辨能力;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精神。无论是对于学科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核心素养,调查结果均体现了在专业人员和学生群体中,对于康复与推拿学科交叉较为务实而全面的诉求和期望。
(四)康复与推拿教学体系发展前景调查分析
超过53.26%的被访者认为康复与推拿学科交叉融合发展需要5—10年能基本发展成熟,并有54.89%的被访者十分看好康复与推拿学科融合的教学体系发展,另41.85%对此也持“谨慎乐观”态度(见图3)。
自提出康复医学在中国的发展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开始,康复与推拿的学科交叉相互借鉴,已有近十年的历程[5]。十年来,康复与推拿学科交叉在全国推拿界和康复界中逐渐形成共识,无论是专业课程建设、学术团体学术交流、医疗实践、临床及基础研究都有涉及,在理论探讨、机理研究、临床应用、教育教学方面都如火如荼地发展。多数受访者对于再过不到十年就将发展基本成熟的康复推拿交叉学科的前景十分看好,认为是值得期待的[6-9]。
五、讨论
推拿和康复虽然都是医疗健康相关领域的概念,却是相对独立的,两者并不是平行可比的。推拿是中医传统的防病治病养生的手法医学,可以应用于预防、临床和康复医学过程之中;而“康复医学”则是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平行的三大现代医学领域之一,可以将推拿等技術纳入其中进行应用。但也正因为如此,康复与推拿既然不平行,那么就有了交叉的可能,且康复与推拿所面对的人群有一定的重叠。近二十年来,由于推拿和康复医学两者各自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科交叉的可能性,不断有专家提及“康复推拿”,且不断发展丰满,其概念也越来越清晰。“康复推拿学”研究结合传统推拿和现代康复理念及技术,优势互补,相互为用,是通过运用具有交互性和创新性的推拿康复治疗措施,消除或减轻病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一门医学交叉学科[ 10 ]。近十年来,“康复推拿学”的发展形成已具备一定条件。
熟悉外治法的人士都知道,生物力学、神经发育学、运动学、功能解剖学等都是各种现代康复技术、外治疗法的理论基础,都可以拿来弥补中医解剖、经络学说、经筋理论的现代发展空缺;关节松动术、运动康复技术、肌筋膜技术、肌肉能量技术等,可以拿来为推拿医师使用或参考,或改良传统的推拿手法应用等[ 11 ]。用康复的理论来研究和讨论推拿,应该是可行的;用康复的技术来充实推拿疗法,也应该是可行的[ 12 ]。
基于以上考虑,大多数推拿专业人士都较为认可“康复推拿学”的建立,将康复与推拿学科交叉的落脚点放在发展推拿上[ 10 ]。近十年来,在一大批推拿专业人士中出现了康复医学的“学习热潮”,由此出现了康复与推拿的逐渐交融,现代推拿学科发展的破冰之时似乎近在眼前。然而,在这个“学习热潮”中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有部分推拿从业者出现了“自我否定”的现象,开始全盘否定传统推拿,唯康复是从;二是由于学习缺乏系统性,部分学习者出现了临证思维上的混乱。因此,当务之急需要做的是,尽快梳理学科交叉发展脉络和思路,通过积极探讨和不断实践,整合技术方法,凝练核心素养,逐步建立和完善康复与推拿学科交叉的教育教学体系,方能给处在雏形发展处阶段的“康复推拿学”指明方向,而不至于迷航。
参考文献
[1]彭亮,艾珏萍,谢娇,吴安林,杨程,叶平,谭洁,李铁浪,李江山.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理念探讨“康复推拿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3):75-77.
[2]邱小雪,唐素华,谢康妮,等.基于“问卷星”实习护生《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认知调查[J].全科护理,2019,17(29):3701-3705.
[3]陈宇婕,于研,施静.微信群联合问卷星在骨科实习护士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9,32(20):175-177.
[4]辛雪,纳仁高娃.“微信公众平台+问卷星”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3):428-430.
[5]王晓东,严隽陶,吕立江,王鹏,徐泉珍,梁冬艳.康复推拿课程建设的构想[J].中医教育,2012,31(4):19-21.
[6]刘迈兰,刘密,张国山,杨舟,常小荣,彭亮,曾序求.试论康复推拿的内涵特色[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7):3006-3008.
[7]吴安林,艾珏萍,谢秀惠,叶平,杨程,陈海南,卢园,彭亮.推拿对骨骼肌损伤组织机化期TGF-β1、IL-6及TNF-α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2):136-138.
[8]艾珏萍,罗婷,吴安林,黄晓蒂,杨程,叶平,谢秀惠,彭亮.小鱼际滚法对组织机化期骨骼肌钝性损伤家兔Fibronectin-1与CTGF-1表达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2):204-208.
[9]张国山,杨舟,刘迈兰,钟欢,常小荣,曾序求.康复推拿教学中对下腰痛诊疗的辨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8):47-48.
[10]王志刚,范永春,刘大立.浅谈康复推拿的学科发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8):796-797.
[11]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6.
[12]梁润英.中医院校“康复医学”教学应突出中医特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8):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