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视域下高中学生管理反思

2021-06-08 17:33赵琼谭贺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反思

赵琼 谭贺婧

〔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人为本,研究人的个性、潜能和需要等,它展现了丰富的育人价值,并为当前高中阶段的学生管理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视角。针对当前学生管理中的某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引入心理学的育人理念,在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体现技巧性和灵活性,关注学生个性成长,促进学生潜能开发,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学生管理;人本主义心理学;反思

学生管理是学校有效运行的必要环节,是学校管理者根据教育的目的与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办学资源,从而实现预期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学生管理是一种育人教育,强调学校环境下的纪律性和控制性,但并不是将学生利益和学校整体利益置于天然的对立面。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具有独特的个性。因此,学生管理工作并不具有统一性。高中阶段的学生管理是一项细致而艰难的工作,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面临着更大的升学压力,以及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学生在学习动力、能力发展和人际交往层面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当代重要的心理学思潮,关注个体个性发展、最大程度实现潜能,促进学生获得归属与尊重的需要,这为当前学生管理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理论视角[1]。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人为本”,是研究人的本性、潜能、需要、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科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實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实现完美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应用于学生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关注。

(一)个性发展

罗杰斯关注个体的独特性,认为人是一个自我发展的个体,能够在自我实现的驱力下成长;同时,个体以主体角色进行学习,每个人都有发展出不同个性的需要。尤其是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不断成熟,具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更应该尊重个体的成长需要,真诚地悦纳学生、理解学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要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重视人的心理活动,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和价值观。换言之,学生管理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减少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束缚。尊重差异性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真正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和成长轨迹,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潜能开发,使得学生的强项得到加强,弱项得到弥补,获得个人的最优化发展[2]。

(二)潜能开发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由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支配,具有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需要。个体是一个有意识和有目的的人,能够主动选择和塑造自己的行为模式,并从中得到满足;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习者当成学习活动的主体,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开发内在潜能,实现自我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以及认识自然的智能。人类自身的八种智能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肯定了人类智能后天发展的可能性,认为在大脑组织没有受过损伤的前提下,人们通过适宜的教育培训和社会环境的积极引导,某种潜在智能便能得到显著发展。我们今天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以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为重点的教育,忽视了其他智能的发展[3]。高中生正处于接受教育、不断汲取知识的重要阶段,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管理优势,发现不同学生的潜能,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能够进行训练和发展这种潜能的外部环境和丰富资源。

(三)心理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的满足次序是从低级到高级;每个人都有七种需要,只不过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七种需要从低层次到高层次排列就像一个金字塔,自下往上包括:生理需要,如饥饿、口渴等;安全需要,如感到安全、没有危险等;归属与爱的需要,如与别人交往、被接受;尊重需要,如得到认同、认可;认知需要,如了解和探索世界;审美需要,如追求真、善、美;自我实现需要,如实现个人潜能、理想信念。

高中生对归属与爱的需要往往体现在人际关系上。良好的人际关系由相互认同、情感相容、行为近似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组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互动能够让学生获得认同感、对教师的尊重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反之则影响学生在校的个体行为表现和情绪情感[4]。此外,尊重是高中生的重要需求,教师应重视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与感情互动,尊重个体发展需要;教师应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理解学生内在的成长诉求。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视域下学生管理的反思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思考当前学生管理中的缺陷,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一)刻板的管理制度,束缚个性发展

学生管理涉及校内外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学校学习时,管理如影随形,规范着学生的行为。从入学时间到上课纪律,从着装发型到卫生要求,从学生活动到人际交往,学生管理中都有各种规定,并且形成了规章制度,由专人团队予以严格执行。此外,学校当前对于学生的关注,大多停留在学业层面上,以分数、成绩为标准的要求使得学校较少注意学生的个性成长。这种对学生个性的忽视,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现实的学生管理。学生个性成长蕴含着个体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力量,如果事事都用学校规章制度加以限制,学生很容易丧失自我发展的机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的判断力。

高中学生出现的新需要,伴随着他们心理成熟水平和个体发展水平的矛盾,比如个体独立性的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之间的实际矛盾。这些特定的矛盾导致高中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表现出既有儿童行为,又有成人思想,使他们很容易陷入心理不平衡的状态。

(二)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潜能开发

高中的评价体系以考试测验为主要方式、甄选排序为主要形式,将成绩作为衡量指标,考核个体的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方面的整合能力,并给学生贴上“优生”“差生”的标签。单一的评价机制甚至会将学生变为完成任务、达成目标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由于缺少证明自己的机会,也缺少学习斗志,而难以对未来发展作出规划[5]。

当前的考试评价机制主要通过统一的标准化测验进行,看似准确、客观的分数可以减少主观臆断,但它同时简化了复杂的教育现象,窄化了学生能力的多样性,忽视了其他智能的发展,这就使得学生的潜能难以深入开发。在支持多元智能理论的学者看来,个体智能发展的方向和程度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教育的极大影响,甚至是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教育者应以平等的视角看待学生,为每位学生创造平等的教育机会及条件[6]。

(三)紧张的师生关系,阻碍人际交往

高中阶段,虽然学生在身体发育方面已逐步趋于成熟,但是在心理发展、能力发展等层面,很多学生仍存在一定问题。例如,部分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后,会在社交层面遭遇各类问题,最为常见的是沟通障碍,缺乏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有效沟通的能力。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关系中最为主要的关系之一。然而,在学生管理中,很难看到有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内容。长久以来,教师都作为权威而存在,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公开训斥、批评等行为伤害学生的自尊,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师生关系极易陷入紧张状态。与此同时,师生之间缺乏情感联结,没有很好地沟通交流、耐心地探讨问题,使得师生距离越来越远。长此以往,更加不利于学生问题的有效解决,甚至造成学生管理的难点和盲区。有的学生渴望理解和尊重,然而由于缺少心理上的归属与支持,导致其陷入自我隔离的困境中,产生手机、游戏依赖等问题,甚至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逐渐出现偏差。

三、建构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

基于以上对学生管理实践的反思,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我们可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自我管理、潜能发展和师生关系三个维度出发,探讨学生管理的有效模式。

(一)以促进自我管理为基本手段

在学生管理中,学校应有意识地放手,鼓励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治,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方联动。

首先,学生是构成自我管理团队的主体。学生管理组织要具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及自我教育功能,可以组建学生自治委员会、学生志愿者联盟等,参与校园活动的组织,搭建学生互动、交流、学习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各种信息;同时收集学生对学校的各种建议和意见,将学生反馈的信息整理后,送交学校相关部门。

其次,教师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有力支持者。师生要共同商讨自治管理细则,以严格的制度、细致的要求和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系统化管理模式,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奠定基础;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利用多种途径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最后,学校应为学生自我管理提供平台。学校要打破原有的管理框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增加学生体验,引入学生参与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管理事务。

(二)以发展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

优质的学生管理要考虑到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是多元的,学生管理适应社会发展就需要多样化的思路,以发展学生多元化的智能。加德纳认为,智能还可以理解为个体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智能、知识和经验等。在学生管理中,多元智能的培养可以从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不限于数理逻辑智能的测验,还应着重关注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的考察;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创新思维、与人合作的能力、动手实践的水平及自控意识的发展等。

多元智能的培养实际上是在促成学生潜能的开发,而学校的学生管理要为潜能开发提供有利的人文环境,进行积极引导。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将多种教育元素融为一体,比如在校园内利用业余时间举办运动会、音乐会、科技节、文化节、演讲等活动。学生在活動的筹备、组织、开展等过程中是实践的主体,通过发挥主动能动性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促进其潜能开发和智能发展。

(三)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保障

积极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构建积极的师生关系,既是有效管理学生的出发点,也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构建积极师生关系的核心在于尊重,所以只有通过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才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而不是工具理性或功利主义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应仅限于对学生学习和考试成绩的关心,还应对学生特殊的个性和多元的智能投以关注。这也意味着,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回应学生的成长诉求,利用学校条件为学生发展提供机会。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是以学生能够感知到、并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和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身处地地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得学生能够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

综上所述,学生管理不是服务于学校管理,而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管理的目的应该是激发个体成长的个性优势与内在潜力,让学生获得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扎克尔·朱马洪.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观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0):138-140.

[2]刘建.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反思与回归[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6):57-62.

[3]闵繁盛.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目的观刍议[J].辽宁教育,2017(6):32-36.

[4]张来春.学生心理需要的评定与分析——基于一所寄宿制高中的调查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5):34-36.

[5]颜莹.加拿大高中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式及特点——以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0(1):67-76.

[6]乔雪冬.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高校学生管理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6):3-4.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100032)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反思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