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文化圈群”扩大对外传播(讨论)

2021-06-08 05:18龚为纲
环球时报 2021-06-08
关键词:文化圈威胁论舆情

龚为纲

当前,在世界上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除了加强和改进自身国际传播工作之外,也需要对西方强势话语体系的建构逻辑及其全球传播机制做全面分析和科学研判,抓住话语权重构的重要契机,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充分提升对外传播效能。

通过对全球在线新闻舆情大数据中的涉华舆情信息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突出特征。

一,美西方炮制的“中国威胁论”面临碎片化现实。我们的研究发现,各国报道中国的媒介语调呈现出一定的空间规律性:美国、加拿大、英国以及欧洲大陆的主要发达国家,美国在亚太和中东地区的盟国如日本、澳大利亚等,涉华舆情的语调指数偏向消极;与西方国家联系相对紧密的部分拉美国家、南非和东非国家以及东南亚部分国家,涉华报道语调指数也有偏向消极的趋势。上述几类国家在涉华舆情语调上的“共震”关系,呈现出“核心-边缘”特征。

而伊斯兰世界,亚欧大陆上的俄罗斯以及中东欧国家,其涉华舆论积极语调与西方世界形成鲜明对比,老挝、柬埔寨以及北非国家涉华报道语调也偏向积极正面。

二,语言成为涉华舆情差异的重要分界线。我们发现,在西方世界占据主导性的语言,比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中,专制、人权与“中国威胁论”等话语的流行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语言,这些话语不但在英美等国,在其前殖民地国家中也广为盛行,所利用的恰恰是共同语言所提供的交流便利性,以及语言背后的文化认同。这种分析结果与有关西方话语的国别分布结果大体吻合。

在南欧和北欧等地语言如意大利语、芬兰语、瑞典语中,涉华舆情中的“中国威胁论”等话语的流行程度相对较弱。单纯从语言上看,与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语言以及文化上的差异,可能是导致相关国家尽管属于西方世界但在媒介话语上却很难完全与英美步调完全一致的原因。“中国威胁论”在南欧和北欧等地的“碎片化”特征,构成西方主导话语的“薄弱地带”。

“中国威胁论”等话语在伊斯兰世界以及前苏东国家流行程度相对较弱,在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印尼语、俄语、罗马尼亚 语、匈牙利语等语言中,“中国威胁论”军事威胁话语的流行程度明显要低于西方主导性语言。

三,“中国威胁论”的蔓延方向值得警惕。研究发现,“中国威胁论”在北美和英国的盛行程度最高,其次是在部分欧洲国家,在美国的亚太盟友,比如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菲律宾等国家也较为流行。美国近年来不遗余力地在中国周边煽动恐惧,进而在安全和军事上为美国介入提供依据,与美国在北约的盟友比较,“中国威胁论”在美国亚太盟友中更有市场。

研究还发现,“中国威胁论”在非洲的很多国家也很流行,这主要与近年来美西方在非洲炮制所谓“新殖民主义”话语,让“中国威胁论”在非洲出现令人警惕的增长。近年来,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引起西方一些国家的敌视,它们既不愿意失去其影响力和主导权,又无法像中国这样在不干涉内政的条件下向非洲国家提供相关经济发展援助,于是在舆论上做文章,对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经营进行攻击和污蔑。

从上述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威胁论”等话语在全球的分布特征,既受“核心-边缘”机制影响,也受“文化圈群”因素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在网络中的优势地位和信息控制能力,对边缘国家的媒介信息生产进行影响和渗透,使得边缘国家在媒介生产、议题设置等方面,依然受西方主流媒体影响和控制。

新媒体时代的全球媒介信息传播秩序正在快速转型,突出地表现在基于共同语言、历史文化的区域性“文化圈群”内部信息密切流动机制的兴起,发展中国家之间内部交流逐渐兴盛,对于西方媒介霸权具有消减效应。

结合全球网络传播的结构性特征,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善于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文化圈群”特征,找准关键点。全球网络空间舆情信息传播表现出极强的“文化圈群”结构,不同圈群还存在一些核心节点,比如说西班牙在拉美圈群,沙特在伊斯兰圈群,俄罗斯在苏东圈群有重要影响力,加强与这些国家的联系,有助于优化全球战略传播。

二是认识西方媒介霸权全球分布的不均匀特征和碎片化特征。美国的全球媒介霸权与其盟友体系高度重叠。不过在具体议题上,其欧洲盟友和亚太盟友兴趣有所不同。另外欧洲大陆各国间话语体系也呈现出一定的“碎片化”特征,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扩大中国的话语权,是当前可以考虑的问题。

三是抓住当前媒介转型的重要契机,寻找中国在非洲与拉美媒介影响力的增长点。当前正值新媒体兴起、媒介转型与5G时代来临的契机,提高这些地区媒介的自主性,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媒介的影响力。▲

(作者是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大数据研究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文化圈威胁论舆情
西方学者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污名化论调、危害及其正确应对
圈里事儿
中国黑客的现状、评估与治理
消费舆情
“威胁论”与“机遇论”有如硬币两面
打好文化牌,拓展南海“朋友圈”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