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芊娅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纵观古今景观的衍变过程,我们一般会看到两种常见的形式。一种是将古代传统艺术思维发散运用至现代,例如将传统文化中的元素、符号运用到现代景观中;而另一种形式则是用现代的艺术美学眼光来分析传统景观,例如用现代的先进科技最大限度地复原古城全貌以帮助考古、历史学等其他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文化的传承,前面这两种形式虽然思维方式互逆,但都是古今景观融合与发展的有益尝试。
而据目前情况来看,第一种形式成为了当下的热点。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统回归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多是希望能够多将传统的元素运用于现代,于是催生出了二者结合的“新中式”“新古典”等设计理念。这些设计理念融合中国传统的古代景观中的精妙设计,如借景、框景、对景、障景、夹景等等,它无不展现其独特魅力;再比如古代景观崇尚的景观风水学,其本质是一种古人的天然择居观,就今日而言,也常被解释为某种科学现象,经常使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本文将就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下的景观在精神文化、物质体现及未来发展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从古至今,中国人民的乡土观念始终是深沉而浓厚的。时至今日,许多人依旧选择居住在“祖宅”之中,也有许多人以三代同堂或四世同堂的形式聚居。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带来的影响,能够充分表现在民间习俗与文化情怀上,如家风祖训,乡愁民情。这种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与魅力的人文情感底蕴。
而当前后工业时代下,以方便、快捷为趋向俨然成为主流,例如建筑的“装配式”概念的出现及运用。“简单快捷”虽然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但在人文情怀的沉淀上容易有所缺失。与现代简洁明了的风格相比,传统景观建筑的最大特点是拥有历史的厚重感与沉淀感,而中式古典园林景观则能充分展现出这份浓厚的感情,它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文化审美的集中展示,是人文精神的物化体现。无论是走进南方的清晖园(图1),还是游于北方的颐和园,看着那些文人墨客曾生活过的痕迹,都能让人身临其境地想象到千百年前庭园的面貌,感叹历史洪流滚滚,而人类的存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然而,近30年来,许多优秀的国外环境艺术思想逐渐被中国市场所接受,一方面,使中国大众的审美视野不再局限于国内的环境艺术,拥有了更宽阔的认知空间,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使得本土设计遭受到了较大冲击,话语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松动,国内本土的设计师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意识,他们逐渐开始反思,开始探索本土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尝试将中国传统特色与国际风格相结合。于是,以“新中式”为代表的设计风格兴起,将传统元素创新性地运用在现代空间环境中,既能反映国际潮流的冲击与融合,又能体现中国传统特色的基因。
民族的传统文化应当铭刻在国人的灵魂深处,是任何风雨都无法冲刷抹去的存在,过分吸纳外来文化而丢失自身传统所建造的园林景观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时代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当下设计多元化现状中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借助特定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艺术介入,在地形处理、景观设计、植物造景等基础上,给人们提供可以欣赏、休闲、娱乐的环境,因此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建造与城市的发展和自然生态的平衡有着重要的关系。城市园林景观偏向本土化、自然观,古代交通也不如现代交通便利,外来景观文化的影响力有限,古代工匠师在大自然中寻找素材,其传统景观的设计思想,强调“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以期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①的效果。目前,随着全球化时代下的文化危机问题产生,地域特色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
现代城市与乡土景观工程同质化问题,导致城乡特色的缺失,不仅会损害城乡的个性,更使当地人文特色逐渐消亡。缺乏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已成为许多城市景观工程共同的问题。曾经的人们一度追捧和模仿借鉴国外经验,而忽视了本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整合与作用。只有最大限度地保存乡土景观的文脉信息,才能保护景观的历史价值。古镇的原真性保护,才能使人们了解和记住过去,也明白珍惜当下时光的重要性。
景观的特色创新不是一味追求新的外来设计概念,也不是拘泥于传统,而是取传统设计理念的精华,并与现代景观理念相互结合。例如,在城市园林的设计过程中,空间布局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过程,但通常较难处理,而中国古典园林中“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留园(图2)的空间布局手法富有特色,值得借鉴。留园中多处运用了空间流动的手法,擅长将较冗长的空间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并巧妙地分隔开来,比如,在入口前厅中开设天井,增添采光;在长廊中利用各个空间不同的宽窄高低,营造光线的明暗变化,使封闭的长廊变得富有生气。除此之外,中式古典园林中还有“步移景异”“虚实互生”等,都是利用空间的绝妙手法。
图2 中国“四大名园”之留园(作者自摄)
景观的设计体现,离不开生态自然的配合,在创新的同时,也要保留其最大特点——“自然”。师法自然一直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思想精髓,近代张永和的二分宅正是将空间流动特色和自然景观结合得较为完美的例子,从外部看二分宅是封闭、孤立的,但内部实际上是完全向自然开放的。在建筑被分成两半这样的“二分”设计下,引入了不同的景致、空间,配合着不同的山坡地形,自然形成的小溪也被纳入了住宅中,可谓拥有着“山水”意境。“二分宅”并非是盲目效仿古建筑形象,而是用巧思结合了古今艺术所形成的一栋富有弹性的建筑,其中的景观也真正做到了“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里去”。
综上,对于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而言,发展是需要创新的,需要多元素的融合来帮助其更新换代。随着时代文明的发展,自然景观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或者说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现代景观设计更富想象力,更加自由,更加有艺术性,也更具视觉感官体验。
例如,日本“枯山水”式园林(图3)通过借鉴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精髓,立足于本土特色文化,加入含有日式元素的景观小品,再赋予其禅意,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枯山水景观,简约却不简单。这是文化上的融合所带来的改变,中国现代景观也可以在设计中糅合其他国家的文化及设计理念。
图3 日本“枯山水”景观(来源:筑龙学社网)
不仅是不同文化可交流相融,技术与艺术形式也可相互借鉴,以期得到更好的发展。将现代艺术融入中式新古典园林,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例如现代构成艺术往往运用至当代景观设计中,在构成艺术的观念中,“点”是其中一个关键的要素,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园林设计师要想让自己的设计吸引更多的观赏者,就要巧妙利用好“点”的设计,用“点”这个视觉中心来突出现代园林设计特色。除此之外,“点”的应用还体现在具体地点和形态优势上,体现在设计师的选址上,使园林形态在多方面配合下,能够更好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点”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点缀作用,使得园林景观整体看起来更具有特色。再如,景观设计借鉴中国国画中的留白艺术,“留白”是一种带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艺术意境创作手法,让观赏者在有限的作品空间中制造出无穷的想象。在现代景观的设计中,也可以变二维为三维,让虚与实结合,以此艺术手法来营造特殊氛围与抽象意境,使观众在不同的心境与立场下,体会到设计者所表达的情感,最终能够获得不同的感悟心得。
从技术层面上看,运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借助科技的力量,现代景观可以更加生态环保,同时又不失美观。例如,使用陶瓷仿石代替天然石材——天然石材属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自然资源,作为其代替品,陶瓷仿石应运而生,它具有环保节能、纹理仿真的特点,甚至比天然石材硬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更不易变色。我们所谋求的发展,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变的是材料与工艺,不变的是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式古典的重要表现手法。
从趋势上看,当今中国现代景观艺术的发展,与新材料、新工艺、新艺术形式,以及新技术的交融不可避免,从而能够更好地推动现代城市环境的发展。只有率先改变自身,树立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自信,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本土文化,才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环境艺术,为城市带来更加优秀的景观设计。
注释:
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