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娜,何红想,张浩然,3,杨 暹,康云艳,董日月,李 唯,3,潘晓琴,寇尔丰,刘应亮,3,雷炳富,3*
(1.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生物基材料与能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光学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2;2.黄埔海关技术中心,广东 东莞 523073; 3.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茂名分中心,广东 茂名 525000;4.华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所需要的光源一般为白光,如何改善光色的品质、使光环境更舒适、更健康,是研究和改善人工光源的重要目标[1]。相较于白炽灯和荧光灯等传统光源,发光二极管(LED)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无污染、高效节能的特点[2-3],逐渐成为新一代具有广泛用途的固态照明光源。其中,最常用的是蓝光芯片和黄光YAG∶Ce3+(Y3Al5O12∶Ce3+)荧光粉封装的白光器件。然而,该方法制备出来的白光LED由于缺少红色荧光的成分,导致其色温较高,显色指数较低[4]。为了降低色温,提高显色指数,通常在封装LED时加入红色发光材料,拓宽器件的发光光谱,将冷白光调节为更舒适的暖白光[5]。
碳点是近年来新型的零维碳纳米材料,具有光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发光可调、低毒等特点[5],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生物成像[6]、传感[7]、光催化[8]和发光器件[9]等。其中,红色碳点是现在主要研究的方向。但是,无复合的红色碳点一般很难实现其固态发光,相关报道较少[10]。通常情况下,红色碳点需与其他基质复合,例如淀粉、二氧化硅、聚乙烯醇、纤维素等,利用基质的作用,克服其聚集诱导猝灭现象,才能实现碳点的长波长固态荧光。
目前,红色碳点及其复合材料在LED中的应用已经有一些报道。Zhang等通过聚集诱导制备红色碳点,与YAG∶Ce3+荧光粉混合用于制备白光LED[4];Wang等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质,复合了近红外碳点用于白光LED[11];Chen等通过碳点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形成具有蓝色到红色荧光的薄膜,从而制备了白光LED[12]。Li等通过碳点复合纤维得红橙色荧光粉并且实现荧光增强[13];Qu等通过碳点与淀粉复合得到量子效率为21%的橙色复合物[14]。
在本工作中,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高量子效率的红色碳点,红色碳点通过搅拌的形式,与纤维素复合,形成红色荧光粉。红色荧光粉与YAG∶Ce3+以一定的比例调配,封装到蓝光芯片中,得到暖白光LED,改善了白光LED的发光质量。
YAG∶Ce3+(Y3Al5O12∶Ce3+)荧光粉为实验室自制;封装用A、B胶、460 nm蓝光芯片购自深圳黄志照明配件公司;盐酸多巴胺、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甲醇、乙醇、邻苯二胺和纤维素粉购自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丙酮、盐酸溶液购自广州化学试剂厂。透射电镜(TEM)的型号是日本电子TEM2100F;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由Nicolet Avatar 360 FT-IR分光光度计测量;荧光光谱采用日立F7000测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Shimadzu UV-25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光电子能谱(XPS)采用赛默飞K-Aphla测试;碳点量子效率采用滨松F7100测试;电致发光光谱采用海洋光学光谱仪的积分球在直流电流下测量。
0.01 mol盐酸多巴胺和0.01 mol的邻苯二胺加入20 mL去离子水中,用盐酸溶液调节溶液pH,使其小于1。将该混合溶液超声10 min,转入50 mL反应釜内衬,之后将反应釜移入200 ℃烘箱,反应6 h。待反应后溶液冷却至室温,反应后的溶液移入截留分子量为3 500的透析袋透析1 d。最后将透析袋内的液体冷冻干燥,得红色碳点粉末。
将碳点的乙醇溶液(浓度为0.1 mg/mL)与纤维素粉混合,其中每10 mL碳点溶液中加入1 g纤维素粉,接着将混合液置于常温下搅拌2 h。接着用8 0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去掉上清液,再用无水乙醇溶液清洗3次,最后在60 ℃真空干燥烘箱中干燥1 d,得到红色荧光粉。
分别称量25 mg YAG∶Ce3+荧光粉、10 mg所制备的红色荧光粉,加入到A、B胶中(A、B胶体积均为200 μL),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好的凝胶滴在460 nm的LED芯片上,固化后进行LED的电致发光光谱测试。
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得到红色碳点。图1为碳点的透射电镜(TEM)图像,由图1(a)可知碳点呈球状且无聚集现象。碳点的粒径分布如图1(a)插图所示,平均粒径约为2.88 nm,且碳点的粒径分布较集中;图1(b)的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图像明显呈现出碳点的晶格条纹,其晶格间距为0.17 nm;图1(c)为选区电子衍射(SAED)图,通过计算,验证了碳点的晶格间距约为0.17 nm。
图1 (a)碳点的TEM图像,插图:碳点的粒径分布图;(b)碳点的HRTEM图像;(c)SAED图像。
图2 碳点的FT-IR光谱
图3 (a)碳点的XPS图谱;(b)~(d)红色碳点的C 1s、N 1s、O 1s高分辨XPS图谱。
图4 (a)碳点的UV-Vis光谱;(b)碳点在激发波长为540 nm的荧光发射光谱和在发射波长为600 nm的荧光激发光谱;(c)碳点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发射光谱;(d)碳点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发射光谱;(e)碳点在氙灯照射下的荧光变化;(f)红色荧光粉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发射光谱,插图:荧光粉在太阳光下和在紫外灯下的图像。
红色碳点与纤维素混合搅拌得到的红色荧光粉量子效率为18%。红色荧光粉的变温荧光发射光谱如图4(f)所示,室温情况下荧光粉存在两个明显的发射峰,分别位于610 nm和655 nm处。随着温度的升高,荧光粉的荧光强度有所下降,当温度升高至150 ℃时,红色荧光粉的荧光强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有较强的荧光。图4(d)中的两张插图分别是荧光粉在日光灯下和紫外灯下的图片,荧光粉显示红色荧光。
基于红色荧光粉稳定的发光性能以及较高的量子效率,并且有很宽区域的红色荧光发射,将该荧光粉用于调控LED的发光及色温、显色指数等发光性能。YAG∶Ce3+荧光粉封装LED色温较高,显色指数较低,在黄色荧光粉中添加所制备的红色荧光粉,增加LED红色区域的发光,可拓宽LED的发光范围,使得光谱更加接近日光灯,在降低LED色温的同时,提高显色指数。单独YAG∶Ce3+和YAG∶Ce3+掺杂红色荧光粉封装的LED的电致发光光谱如图5(a)所示,红色荧光粉的加入增加了LED的红色区域,拓宽了LED的发光峰宽。图5(b)为不同量的红色荧光粉掺杂的LED灯在变电流(10~60 mA)的电致发光光谱。随着电流的增大,LED各部分光区域光谱的比例几乎保持一致,表明红色荧光粉掺杂的LED在不同电流下工作时,发光性能较稳定。单独YAG∶Ce3+和YAG∶Ce3+掺杂红色荧光粉封装LED的电致发光光谱的色坐标分别是(0.299 2,0.327 3)和(0.327 3,0.352 7),如图5(c)所示。由于红色荧粉的加入,所获得的LED发光的红光比例增加,使得LED的色坐标向右移动。在这两种LED照明下,图片的显色情况如图5(d)、(e)所示。相较于YAG∶Ce3+封装的LED,掺杂了红色荧光粉的LED的色温由7 296 K下降为5 714 K,显色指数由78.2升高至82.9,但流明效率由133.27 lm/W下降为124.6 lm/W,稍微有所下降。这是由于红色荧光粉的吸收与黄色荧光粉的发射有重合区域,黄色荧光粉的一部分发光会被红色荧光粉吸收,并且黄色荧光粉的量子效率高于红色荧光粉,进而导致LED的流明效率下降。但整体而言,掺杂红色荧光粉的LED更适合于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
图5 (a)单独YAG∶Ce3+ 和YAG∶Ce3+ 加红色荧光粉封装LED的电致发光光谱;(b)YAG∶Ce3+ 与红色荧光粉封装的LED在变电流下的光致发光光谱;(c)单独YAG∶Ce3+ 和YAG∶Ce3+ 加红色荧光粉封装LED的发光对应的色坐标(由左到右);(d)~(e)YAG∶Ce3+ 和YAG∶Ce3+ 加红色荧光粉封装的LED在光照下的图像。
本文将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的高量子效率、表面富含官能团的红色碳点与纤维素粉搅拌复合得到红色荧光粉,其具有发光稳定、耐高温等性能。将其与YAG∶Ce3+荧光粉按2∶5的比例混合进行封装,实现了LED冷白光向暖白光的调节,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LED色温、提高了显色指数,使得光的质量更加符合人眼舒适度的需求。该研究对于制备更高性能的暖白光LED具有指导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