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跃
朱 学明,1923年9月出生,江苏盐城人,黄埔军校第18期生,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徐兰,朱学明夫人,1927年3月出生,江苏常州人。
初识朱学明夫妇是2019年,我和同事赴常州走访慰问朱学明。在其家中,我们围坐桌旁聊天。徐兰阿姨坐在丈夫身旁,静静地听着老伴说话,看着他微笑。虽然都已过鲐背之年,但丝毫掩盖不住他们彼此的恩爱。今年,我们再赴朱老家中看望,得知徐兰阿姨刚去世不久。从他们的女儿朱虹那里,笔者了解到朱学明夫妇相识相知、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
青年时期的朱学明,也曾憧憬爱情,择偶标准是模样顺眼、情投意合和知书达理。然而,生逢乱世,战火纷飞。他随着部队走南闯北,功不成、名不就,哪敢奢望什么爱情,以致婚姻无缘,难成眷属。然而,自古姻缘天定,兵荒马乱之际,朱学明跟随部队驻扎常州城,与当地姑娘徐兰千里来相会。
1949年春节,国民党淮阴团管区司令部撤退到江苏常州,分驻于青果巷、荆溪村和南直街一带。朱学明时任参谋处参谋,上司樊国勋安排他到常州市青果巷的东巷口凌寅女士家里住宿,地址是三近里5号。
这户人家男主人徐奕中在外地谋生,女主人凌寅40多岁,温文尔雅。家中6个儿女,大女儿徐兰当时23岁,见到朱学明总是羞涩地低着头。当时,凌寅家住房并不宽敞,但是她深明大义,为了让朱学明休息好,主动腾出原来徐兰住宿的半间房,而她们母女则挤到一起。凌寅的热情,让漂泊异乡的朱学明感到无比温暖。
刚开始,凌寅对这位国民党军队的下级军官心存戒备。接触一段时间后,凌寅发现朱学明喜欢读书,待人礼貌谦和,出门前和外出归来都会主动与她打招呼。同时,朱学明也逐步了解到,凌寅出身大家闺秀,德才兼备,是位女中精英”。她早年毕业于女子师范学校,做过老师、女保长、妇女代表和居委会主任,乐于扶危救困,思想进步,胸怀宽广。
朱学明到青果巷一带踏访古迹时,觉得这一带的古宅民居很有意思,回家便向凌寅询问青果巷的历史文化典故、名人轶事等。经过几次交谈,凌寅得知,万恶的日本鬼子曾一把大火把朱学明家乡盐城整个城区烧得精光;为了抗日,朱学明17岁就报考了黄埔军校;1943年元旦,日本鬼子扫荡苏中时,他英勇杀敌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被日本鬼子用铅丝捆绑起来,押到东台监狱关了一个多月,后来,在被伪军押解的路上才得以虎口逃生;他所在的部队一直与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与黄逸峰领导的联抗友好相处,共同抗日,从来没有发生摩擦”。慢慢地,凌寅对这位彬彬有礼的小伙子逐步有了好感。
此后,他们谈话时,常共同流露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朱学明气愤地告诉凌寅母女:1946年7月,他已经被作为优秀军官选调往号称荣誉2师的中国派日占领军 师,准备去占领日本,但是因为国民党忙于挑起内战,他突然接到命令又不去日本了。他坚决反对内战!他担任了国民党部队爱国官兵组织的进步团体群学社的名誉社长,发出的口号是:“此路不通,就去找毛泽东!”凌寅也向他流露出对国统区政治腐败、物价飞涨的不满,还把自己的弟弟、妹妹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弟弟已经在皖南事变中英勇牺牲的情况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朱学明。
时间长了,朱学明注意到,凌寅与他交谈时,徐兰总是静静地坐在一旁,从不插话。虽然他们从来没有对视过,但是,他感觉到徐兰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总是含情脉脉。
1949年3月的一个夜晚,凌寅得知朱学明准备离开常州,要和军校同学华杰、周文忠前往上海的253师,便跟他作了一席深谈,委婉地表达了她的心意:你我虽属萍水相逢,但一见如故,这是注定的缘分。我们接触一段时间以来,我看重你作风正派,便想到我家大女儿徐兰性情朴实,你们双方在性格、年龄和文化程度等方面都相当般配,我真心希望你能成为我们家的乘龙快婿。”
凌寅不知道的是,朱学明从刚开始接触这个家庭,便产生了羡慕之情。面对徐兰的朴实端庄,他也早已心生好感。如今,双方缔结姻缘的好事,竟由慈祥开明的徐伯母主动促成,实在令人感动。朱学明17岁就离开家乡参加抗日,父母去世,他都没能回盐城老家见上最后一面,他时刻怀念自己的父母。此时,在异乡常州,他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眼眶一热,忍不住激动地大叫凌寅一声:“妈妈,我愿意!”从此,他顺理成章称呼凌寅为 妈妈”。徐妈妈也不再称他为 朱先生”,而直呼 学明”。
/ 朱学明、徐兰结婚照。
彼时,国民党丧失民心,朱学明想尽快脱离国民党部队,特别是得知弟弟朱学俊已经参加了重庆号军舰起义之后。他主动找到徐妈妈商量前途。他们商定了进与退两种方案:一是带兵起义为上策。朱学明先随部队赴闽南,伺机带兵起义,学习弟弟学俊为人民立功。二是如果起义不成,则回到常州另谋出路。为准备后路,徐妈妈让他用朱敬白的名字与他们家的亲属关系,在常州当地报户口领取身份证。她还为朱学明量体裁衣,做了身便衣让他随身携带,并约定了双方可靠的通讯地址。准备工作就绪的那天晚上,凌寅母女一起为他送行。临别时,徐妈妈谆谆叮嘱:“谨言慎行,但愿你走上学俊起义之路,顺利归来!”朱学明说:“妈妈,您放心,请日月作证,我会一辈子对徐兰好的。”皎洁的月光下,他身旁的徐兰是那样的美丽、清纯、端庄。
1949年4月,朱学明经同学华杰介绍,到253师任师部少校参谋。不久,部队由上海开赴福建补充新兵。行军途中,部队临时成立军容风纪纠察队,朱学明任队长,周文忠任副队长。他们随军乘登陆艇从海上航行至厦门港登陆,再徒步行军至闽西龙岩。当时,解放军尚未渡过长江,国军钱塘江防线上驻扎着白崇禧统率的30万兵力。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朱学明在军中服从命令,静观其变。行军沿途,不管是经过城镇的商贸集市,还是农村的瓜田果园,他都带着纠察队对部队官兵的军容风纪进行纠察,基本做到秋毫无犯。
/ 朱学明夫妇。
253师驻扎在龙岩的一个多月,并未接到新兵。朱学明却因染上山间瘴气,生了一场恶疾,高烧不退,头痛不堪,吐泻不止。幸亏得到战友顾克传的照顾,顾克传将他背在身上熬过数个日夜。不久,前方传来消息,解放军成功渡过长江逼近福州,白崇禧的部队退逃到广西。253师从龙岩回调南靖,改编为国防部第5突击总队”,再开往厦门集结,朱学明调入第9军军官队任区队长。
10月17日凌晨,解放军攻进厦门市区。守城的国军首脑机关及其主力部队,大部分早已撤退,一部分留守部队和后勤人员除极少数逃亡金门外,其余都甘为解放军的俘虏。朱学明的军官队并无战斗任务,上级指挥机构撤退时也无暇顾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自行解散。
1949年底,朱学明拒绝跟随国民党去台湾,换上便服,揣着常州居民证,自行返回常州。他归心似箭,想立即回到岳母家中,回到至爱徐兰身边。途中路过上海,因身无分文,他在上海叔祖朱厚福家中逗留了几天,得知弟弟学俊起义后在安东海校。朱学明在上海找到了同学曾瑞林,他正和母亲、姐姐一起,暂以贩卖蔬菜为生。承蒙他们的帮助,朱学明稍事休整,整理好行装,马不停蹄地返回常州。
朱学明辗转多地,最终顺利到达常州。虽经风云剧变,所幸岳母全家老小平安健康,令他十分欣慰。见面时,他们亲切依旧。这时候的朱学明心情烦躁,徐兰每晚都要约他到青果巷散步,鼓励他追求新生活。长长的青果巷里,留下了他们一串串脚印。在徐兰的精心照料下,他积劳成疾的身心得以迅速恢复。
这段时间,他如饥似渴地读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等理论著作,思想认识得到了升华。
1950年初,上海朱厚福叔祖特来常州探望。在岳母和叔祖的主导下,朱学明同徐兰当年4月去了上海,在同学曾瑞林的陪伴下参加了大上海的集团结婚仪式,喜结连理。
同年10月,常州工人教师学习班招生,虽只录取13人,却有200多人报名竞争。朱学明担心考不上,徐兰不断地鼓励他,给了他大胆走进考场的勇气。最终,《常州日报》放榜录取名单,朱学明榜上有名。徐兰高兴地举起报纸,翘起大拇指说:“看,我的丈夫就是有水平!”
当了人民教师后,朱学明废寝忘食,努力工作,先后获得了扫盲积极分子 模范教师 优秀教师 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朱学明和徐兰育有3个女儿,分别是大女儿朱建华,二女儿朱建平,小女儿朱虹。朱学明夫妇晚年一直住在小女儿朱虹家里,朱虹夫妇极尽敬老之道。大女儿、二女儿虽不住在一起,对他们也关怀备至,经常嘘寒问暖。遇上他们生病住院,孩子们轮流日夜守护,不厌其烦。
2014年,常州市委宣传部出品的电视剧《青果巷》正式上映。朱学明夫妇与3个女儿、女婿一起观看这部电视剧。趁此机会,朱学明把他与青果巷的故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们。他想让子女们懂得:青果巷里,是有真爱的;我们的社会,也是有真爱的。我们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青果巷,感谢我们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把我们的真爱,奉献给青果巷,奉献给我们的社会。
当子女们异口同声夸赞剧中女演员青果美时,朱学明对他们说:“青果肯定是美的。但是,我总觉得你们的妈妈徐兰,无论年轻时还是现在,都要比青果还美!”全家人都被他逗笑了,尤其是徐兰笑得特别灿烂,特别舒心。
回首过往,朱学明觉得自己对不起徐兰。徐兰嫁给了他,被他连累,一个人拉扯大3个孩子。这辈子,她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可徐兰总是淡淡地微笑:我认定你了,你是个好人。再苦再累,只要想到我们在一起,心里就又甜滋滋的了。”
孩子们经常带他们出门旅游,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品尝各地美味。另外,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常州市有关领导,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时常前去看望慰问。近些年,朱学明多病,幸亏老伴徐兰呵护有加,3个女儿、女婿懂事孝顺,身体才逐渐恢复。
在全家人的鼓励下,朱学明积极参加当地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活动。他还动手撰写了二十多篇回忆录,创作了几百首诗,把亲眼见到的日本鬼子犯下的滔天罪行,把和战友们一起与日本鬼子英勇战斗的经历写下来,教育青少年一代,毋忘国耻,努力振兴中华。
2020年5月,徐兰因病离世。朱学明非常伤心。他说如果有下辈子,还要娶徐兰,与她再续前缘,好好照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