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国家重大规划 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
——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下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思考

2021-06-08 01:14曹小衡
黄埔 2021年3期
关键词:产业链融合经济

□ 曹小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经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了宏伟蓝图,引发两岸各界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国家重大规划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和重要力量,同时这一新的规划也为新时代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值得高度关注。

国家重大规划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

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始终是国家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举措。从1953年开始至今,国家已经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就编制实施了8个,将这些规划(计划)连接起来,就是中国70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路线图。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17年10月,中共在十九大上进一步提出新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即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然后向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目标迈进,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为落实新两步走的战略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换言之,《纲要》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纲要》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特别关注:

一是《纲要》明确强调了科技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纲要》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体现出中国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将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在解决卡脖子科技问题上向前大步推进的决心。与此同时,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正在形成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在国际层面,将采取新的方式进一步强化科技的国际合作;在国内层面,将形成新的举国体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在区域层面,将进一步巩固以京津冀、长三角、华中西南地区、东北及西北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为代表的科创中心;在企业层面,将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创新成果的应用性和转化率等等。

二是《纲要》建议强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上。“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并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因此,中国会坚定推进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具体来看,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现代化,制造业发展将继续得到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会持续壮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现代服务业会持续向专业化、多样化、高品质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服务业品牌认知将持续增强;基础设施体系将持续完善;数字经济将与实体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数据共享和开放平台建设将加快,共同推动实体经济由量大转向量大质强。

三是《纲要》明确提出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面对新形势,两岸需要在经济上深化合作、产业合作上转型升级,企业互利共生上也要进一步探讨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打造适应新形势的合作新模式。祖国大陆已提出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祖国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台商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在祖国大陆上市,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支持更多台胞台企在参与十四五时期建设中实现更大更好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提质增效,在新发展格局中再上新台阶。使之进一步融入祖国大陆经济,并与祖国大陆共同融入国际经济,为台胞台企在这一轮祖国大陆市场结构调整中创造新的机会,也使两岸企业有更多机会携手跨越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各种障碍,找到新的、更大的合作空间。

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需聚焦国家重大规划

回顾40余年两岸经济合作,成功的经验有千条万条,归根结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两岸经济融合发展需始终聚焦于国家重大规划,正如汪洋主席所言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2020两岸企业家峰会贺词)当前,祖国大陆经济转型升级、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已成定局,面对新形势,两岸经济合作需要再出发”,共同探讨新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打造适应新形势的两岸合作新模式,使台商台企在这一轮祖国大陆市场结构调整中不错过新的机遇,也使两岸企业找到新的、更大的合作空间。

具体而言,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聚焦于国家重大规划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其一,融合发展需聚焦两岸科技创新合作。如上所述,《纲要》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人才层面和体制机制层面明确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具体路径,可以肯定,科技创新将持续成为未来5年乃至长远的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在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台湾自2005年起,已经连续18年跻身世界前20名以内,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设计的12大类指标中,台湾创新能力位列前茅,2018年总体创新能力位居全球第四,一些产业具备世界先进水平,且多年来台湾百万人均有效专利数排名均在世界前列。

当前,祖国大陆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两岸科技合作需求显著增长,同时,祖国大陆内需市场快速扩张,对高新科技产品也有旺盛的需求,这些构成了两岸深化科技合作的新机遇。尽管两岸科技与产业合作面临美国保护主义和岛内非经济因素的不利影响,但相信两岸业界合作最终还是会服从于市场的逻辑。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两岸有必要携手制订新的两岸科技产业合作战略,建立新的架构流程、瞄准新的课题、开拓新客户、进入新市场,推动两岸科技创新合作有突破性成果。

其二,融合发展需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纲要》提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点阐述了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并强调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可以肯定,“十四五期间,需求端的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驾马车都将有新的发展,其中,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提升,消费环境将持续优化;投资将合理增长,通过对两新一重领域的持续投资,进一步补齐短板、维护经济安全、优化结构;对外开放的质量将持续提高,在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将进一步协调发展。

长久以来,两岸经济合作的主导样式是两头在外”,即产业链上游主要依赖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产品的市场也主要在美、日等西方国家,只是生产工厂落脚于中国大陆。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两岸的经济合作方式也必然会在合作的内容、模式、路径有新的范式。祖国大陆将会积极引导台商台企参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人民币国际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通过扩大台商台企参与内需市场投资、建设和提升产品在祖国大陆内需市场的占有率,实质性地融入祖国大陆经济的进程中,与祖国大陆企业共同参与国际竞争。

其三,融合发展需聚焦深化两岸产业链合作。《纲要》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强调了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提出了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以及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等等,体现了祖国大陆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高度重视。

一段时间以来,两岸相当一部分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呈现低地位、高参与度的状况,使两岸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仅能获取较低的产品附加值,其影响力、发言权和安全发展都受到全球价值链主导者及不合理经济秩序的约束与控制,这对两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有极大的低端锁定和易于被替代的隐忧。为突破上述困境,两岸有必要在全方位参与现有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制度环境、打造资源整合和要素聚集新平台,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有效率的对接。

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为两岸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有效对接指明了方向:一是两岸产业要转入更高层次的制度性合作,推进两岸核心经济群合作,如: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构建有自我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二是两岸业界要携手参与国际竞争市场,共同开辟第三方市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增强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合作,提升两岸企业在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国家重大规划背景下推进两岸经济融合的挑战与机遇

2016年5月,民进党全面接掌台湾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立法、司法、经济、军事、外事大权,出现了台湾和两岸关系史上所未有之局面,岛内政治生态日趋复杂充满变数,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使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堪忧。

但40年一直在风雨中前行的两岸经济关系已具备特有的运行规律、积蓄了抵御风险的能量,仍将会向前推进。同时由于祖国大陆、国际和两岸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在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下,如何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行稳致远,值得高度关注。为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判断:

一、中国大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市场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融合。根据世界银行最新预测,尽管美国经济总量仍居世界第一,但其增长的绝对量已经被中国大陆超过,而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拉大。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2018年中国大陆经济增量的绝对额6706亿美元,美国为5031亿美元;2019年中国大陆为6716亿美元,美国为4463亿美元;2020年中国大陆为7017亿美元,美国为3111亿美元;2021年中国大陆为7322亿美元,美国为2977亿美元。数据来源:2019年世界银行。其中,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来源于全球经济展望数据库,GDP增长额根据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进行计算得出。以2010年不变价为基期。

中国、美国和世界的预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及增量绝对额(单位:%,亿美元)

二、中国大陆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中国大陆经济面临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课题。在这一大背景下,两岸的经济合作方式也必然在合作的内容、模式、路径上追求创新、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范式,尤其将会加强在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创新创业、更高层次的产业链等方面的合作。过去20余年,两岸经济合作快速增长基础是祖国大陆经济旧的发展模式,而旧的发展模式所依赖的是祖国大陆经济快速、持续的增长;人口红利与环境对出口超长增长的支撑;经济、金融和地方财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过重以及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等。新形势下,上述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祖国大陆将会积极引导台资企业融入中华民族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根据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使两岸经济合作在祖国大陆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国际经济规则重构的进程中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三、两岸企业基于市场规则的自发合作将成为两岸经济融合的主导。两岸经济合作已40年,有了较深的相互了解和较好的合作基础,会最大限度地排除来自岛内政治势力的挑战。同时,在祖国大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台商台企将有机会在基于市场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更为平等的经济主体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台商台企在未来若干年,两岸经济合作在以下三方面将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在区域层面,参与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打造台商投资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州新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等对台合作平台;在产业层面,在强化制造业合作的同时两岸金融、两岸资本市场将有机会开展多层次合作;在企业合作层面,两岸企业将有机会进一步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企业间相互持股、合作创新、共创品牌、共拓市场,催生一批新的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中华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自2010年4月以来多次提出海峡两岸经济关系的本质首先是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纲要》中也提出两岸要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过去40年两岸各界共同打造两岸经济合作基础的动能强、潜力大、韧性足,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体,相信只要我们抓住 十四五 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重大机遇期,与台商台企共同努力,一定能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再上层楼。

猜你喜欢
产业链融合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融合》
不忘初心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大格局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铲除论文造假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