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时代学习变革的支持、挑战与应对

2021-06-07 08:07户艳茹和学新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户艳茹 和学新

摘   要 智慧时代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学习过程的崭新时代。智慧时代的信息技术将在观念、物质、关系等多方面为学习变革提供全方位支持,但是在变革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如技术崇拜主义、虚实世界迷失、人文关怀式微等挑战与问题。只有采取坚持目的理性、回归现实世界、加强师生交往等应对策略,才能推动学习朝正确的方向变革与发展,促进学生的智慧成长。

关键词 智慧时代  信息技术  学习变革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相继开发与广泛运用,人类迅速从信息时代步入智慧时代。“信息时代是智慧时代的序幕、前奏,智慧时代是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渗透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以创新创造为核心特征的嶄新时代。”[1]智慧时代的信息技术将会更加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甚至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手段、方式和模式等也具有根本性转变作用。智慧时代诸多智能化的技术会为学习变革提供怎样的机遇?学习变革过程中会面临什么挑战?我们又能采取哪些应对策略?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成为智慧时代学习变革的研究方向与核心命题。

一、智慧时代学习变革获得的支持

1.观念层面:关注未来发展,聚焦智慧成长

处于信息技术与学习深度融合的智慧时代,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虽然学者们对于智慧时代人才标准的表述方式具有差异性,但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与终身发展,并将学习目标定位于通过促进学生智慧学习,让学生形成智慧和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智慧本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是将文化、认知、体验、行为圆融统整的最终产物[2]。聚焦到学习领域的智慧学习是对传统知识学习观的一种超越,暗含学习最终目的由培养知识人转向培养智慧人这一深刻认识。智慧时代的信息技术将利用情境感知、无缝链接、全向交互、智能管控、按需推送、可视化等多种功能[3],全方位支持学习变革,并始终“把人置于最高关注,发掘人的潜能、唤醒人的价值、启发人的智慧”[4]。因此,面对现代信息技术超越简单学习工具,转变为支持学习变革的整体场域环境的现状,不能再将学习局限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获得,也不能仅仅以掌握信息技术为目的,而要以智慧成长为目标,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智能化学习环境,来寻求个体智慧的全面提升与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2.物质层面:拓展时空维度,丰富学习资源

传统学习过程过分集中于学校空间与课堂时间,学习时空受到极大限制,缺少灵活性,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智慧时代的信息技术为拓展学习时空带来新的生机,不仅将学习场所扩展为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双向一体化空间,还可以将一切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为学生学习服务,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状态。具体来说,在现实环境中,学习物理场所不再局限于学校之内,借助泛在网络无缝链接技术,咖啡厅、博物馆、飞机场等都可以构建成一个学习场域。在虚拟环境中,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虚拟现实环境为学生提供三维逼真的虚拟学习空间,使学生可以多感官参与学习,并通过人与环境的深度交互,增强学习沉浸感。在学习时间方面,以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在线学习平台,将众多学习资源与资料整合在云端,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设备,随时随地访问云平台,获取云端资料,进行移动式的高效学习。

信息技术不仅重建了学习时空,同时也丰富了学习资源。智慧时代的学习资源不仅总量呈指数级增长,而且种类也迅速增多。在互联网知识库的帮助之下,学生可以通过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任何不清楚的问题或不了解的知识,在几秒之内获得海量的资源,并可根据学习偏好选择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类的资源形式展开学习。

3.关系层面:深化人机交互,重塑师生互动

传统学习方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首要组织者与关键监督者。但是当信息技术介入学习后,学习交互将变成人机与人人之间的多向交流。在虚拟环境中,学生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观察事物,还能与环境进行持续深入的交流互动,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转向深层次的学习。另外,智慧时代的人机交互不仅仅局限于信息时代学生通过鼠标、键盘与计算机交互,还可以综合利用立体眼镜、传感器、数据头盔等多种工具,与虚拟环境中的事物展开最自然、轻松的交流,提高学习兴趣,增加体验效果。

在简单重复性工作逐渐被机器所代替的大背景下,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来的教育机器人可以充当教学助理的角色,不仅能像教师一样讲授知识、回答问题、布置作业,还可以即时感知学生学习状态,调整学习情绪,引导学生持续学习。因此,智慧时代的教师角色将发生巨大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陪伴者,师生互动也更强调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教师将从收集与整理学生信息、批改作业等繁冗的机械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转而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学生知识内化与智慧培养上。例如通过观察学习数据分析的学生学习行为表现与认知偏好等信息,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精准性与个性化的学习辅导。

二、智慧时代学习变革面临的挑战

1.技术崇拜主义

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学生,其学习和生活中到处充斥着技术身影,不具有很强分辨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的学生极容易陷入“技术万能论”的误区,认为技术是解决一切学习问题的灵丹妙药。过分依赖技术,对技术的盲目崇拜,造成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出学习者的权力和地位,丢失人的主体性和意识性。“人类世界逐渐地转变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世界,作为客体性的异己力量的技术逐渐地吞没人的主体性,使人的行为失去主动性、目的性和自由”[5]。

2.虚实世界迷失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虚拟现实情境,在帮助学生身临其境观察事物,与环境达到深度交互、深层次理解知识的同时,本身也具有潜在的风险。在此依据虚拟现实技术的“3I”特征,即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想象性(Imagination)来详细分析虚拟现实的双面影响[6]。第一,立体逼真的虚拟现实情境可以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的参与,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与参与环境之中,全方位观察事物。但长期专注于虚拟环境,容易导致身心还处于发展过程中、没有较强判断分析能力的学生模糊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界限,陷入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同时又在现实世界中迷失自我。第二,学生在虚拟世界中与学习对象进行多维互动,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但交往的对象是虚拟的,不是现实世界中活生生的人。真实世界中人际沟通的信任、友谊、合作等社会性特征都是学生在虚幻的世界中学不到的。第三,在与虚拟对象交互的基础上,学生可借助联想、逻辑推断等思维过程,对未来进行想象。但虚拟世界只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学生对未来的想象与思考只能回归到现实世界才能将其落实。

3.人文关怀式微

随着智慧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学习的各个过程,学生可以完全脱离教师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导致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地位的可有可无和人文关怀的日渐式微。例如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智能教学系统可以充当“教师”或“学习助理”的身份,通过模仿教师的行为来帮助学生进行某领域或某学科知识的学习。在学习活动开展之前,智能教学系统能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风格为学生推送符合其水平、特点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系统可即时感知学生学习状态与进度,随时调整学习内容的多少、学习进度的快慢,也可以随时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与困惑;学习结束后,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准确的反馈和恰当的评价,给学生布置作业。教师的作用在技术的挤占下慢慢被消磨与侵蚀,学生越来越依赖技术,学习过程中“来自教师温暖细心的情感关怀、耳濡目染的言行示范、潜移默化的支持教导几乎不复存在”[7]。

三、智慧时代学习变革的应对策略

1.坚持目的理性,防止技术僭越

技术是辅助学习的工具和手段,应用技术的目的也是助力学习变革,促进学生智慧成长。虽然在提供丰富资源、做出精确运算等方面技术比人更先进,但技术目前只能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或认知能力提高作用显著,而无法涵养人的意志、情感、品德、价值观等人性方面的品质。因此,我们既要关注技术,学会使用技术,但又不能被技术所束缚,应正确认识技术的地位与价值。在理性看待信息技术为学习带来变革性影响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坚守学习初心与目的理性,认清技术运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自身的智慧养成和全面、自由、创造性的发展。在使用技术的同时,一定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技术只是为促进学习变革服务的,而不应该让技术僭越其身份和地位,使自身受制于技术。务必看到技术的应用限度,警惕技术对学习目的的背离,通过发挥人类独有的意识与理性,防止技术对人的异化,保持人性的独立。

2.超越虚拟情境,回归现实世界

“虚拟现实是对真实现实的虚拟,它虽然可以超越现实,远离现实,但虚拟现实的功效最终要为真实现实服务。”[8]在此我们可以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作出明确推断:虚拟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拓展,是为现实世界服务的,现实世界是虚拟世界的基础与目的。一定要认识到运用虚拟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更智慧地在现实世界中成长。虚拟世界虽然引人入胜,但它并不是需要面对的最终世界,它只是了解现实世界的中介和工具,学生与现实世界才是最终的主客体双方。学生可以在虚拟情境中深化对事物的认知,但这种认知并不能取代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学生可以与虚拟对象进行交往互动,但还是要更多地到真实生活中去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沟通,发展人的社会性;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世界去想象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现实世界去进行实施与落实。只有理性看待虚拟世界,并回归现实世界,才能真正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功用,完善学生社會性的发展。

3.加强师生交往,凸显人文关怀

师生之间具有三重关系:业务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9]。或许技术能够充当教师在教书方面的知识性角色,但绝对无法代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互。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言简意赅地揭示出教育的本质:“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10]。教育不只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技能,更在于关涉人的精神,通过培养人的智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只有通过人的教授,人的身体和精神才能都得到进步。“只有人才能教人像人那样思考,而机器只能教人像机器那样思考”[11]。如果学生只是每天面对着机器和屏幕,而脱离了人与人交往的环境,其结果只能是把学生变得跟机器一样没有感情与人性。因此,智慧时代的学习仍然需要教师的参与和帮助,“教师无法被机器取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和协作应确保作为教育的核心”[12]。所以,在借助技术深化认知、发展智力的同时,还要通过教师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来促进精神发展,让技术与教师共同发挥作用,助力学习变革与智慧养成。

参考文献

[1] 首届智慧教育国际研讨会.智慧教育宣言[J].电化教育研究,2017(12):2.

[2] 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3] 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9-34.

[4] 曹培杰.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J].教育研究,2018(08):121-128.

[5]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48.

[6] Burdea G C, Coiffet P.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J].Presence Teleoperators &Virtual Environments,1992(06):663-664.

[7] 辛继湘.当教学遇上人工智能:机遇、挑战与应对[J].课程·教材·教法,2018(09):62-67.

[8] 胡敏中,贺明生.论虚拟技术对人类认识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02):57-60.

[9] 王本陆.关于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05):47-50.

[10] 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

[11] 陈晓珊.人工智能时代重新反思教育的本质[J].现代教育技术,2018(01):31-37.

[12]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R].北京: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2019:59.

[作者:户艳茹(1993-),女,河北衡水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和学新(1966-),男,河南获嘉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