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嫒嫒
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培养语文语感与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更加凸显。那么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导向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即成为每个一线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此之前,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然后根据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与培养方向,制定针对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见,核心素养是品格与能力,而且是必须具备的。
具体到语文核心素养,在不同学习阶段有着不同内涵,但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文化感受能力四个维度。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即针对这四项能力。如:语言理解与应用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需要学生在大量阅读基础上进行培养。思维能力则是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阅读后能够独立思考,学会使用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审美能力则是在阅读中感受汉字、汉语之美,产生审美体验。文化感受能力即是通过阅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信心。
二、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即需要以此为导向对教学工作进行优化,切实实现以阅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阅读教学开展中教师必须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理清核心素养的内涵,从意识上给予关注才能更好地促进发展。在前文论述中主要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四项构成进行浅要分析,基于此的语文阅读教学就需要进行全面覆盖,不可厚此薄彼。
其次,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提升学生自主阅读与独立思考能力。谚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不仅是要求学生多读、广读,更是具有“深入阅读”的意味。尤其是针对小学生阅读中关注故事情节,浅尝辄止的阅读方法,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需要教师给予阅读指导,让学生亲自进行深入的阅读、仔细的探究,发现文本阅读中的核心问题,才能引发深度理解,触发学生思考,这才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途径。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即是要求学生“精读”,然后延伸阅读,迁移应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读、精读,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再次,边阅读边想象,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审美感受。传统阅读教学往往将学生看作文本的理解者,而不是再现者,学生无法在阅读中将自己脑海中的思维与文本内容对接,这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在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阅读教学,教师需要借助各种途径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新,感受文本中的画面。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小儿垂钓》古诗阅读中,诗歌内容简单明了,阅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大部分学生缺乏钓鱼经验,根本无法感受画面之美。此时,教师则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小儿垂钓的画面展示出来,让学生阅读中配合图片、音频等强化对诗歌的理解。同时,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场景,获得审美体验,进而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第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感受能力,即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名人故事等引入教学之中。语言是文化的載体,任何民族的语言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化感受能力的发展必然也将通过阅读语言文本获得。例如:一年级上册《春节童谣》借助一篇童谣将中国传统春节展示得淋漓尽致,也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春节故事、自身春节经历等,使学生在阅读与体验配合之下更好感受传统文化,形成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及传承文化的信念,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
最后,阅读中关注知识积累,提升学生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语言知识应用能力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将积累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让阅读教学服务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在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中,将阅读、交流等学习方式看做学生语言知识的输入;写作、说话作为语言知识的输出。只有有效输入,才能应用输出。所以,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语言应用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例如: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中要求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目的意识,写作中能够写清楚事物、写清楚过程,在阅读中感知写作方法。那么,在阅读后教师可以安排习作,让学生进行仿写,以写促读,以读促写,最终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发展。
从实际情况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并未能突出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所以,日常教学中需要明确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与培养方向,进而以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基础,突出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初衷所在,希望研究能够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