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豪杰 袁勤俭
关键词:学术谱系;学术谱系繁衍:严怡民;影响因素;扎根理论
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其科研成果所产生的价值.更体现在学术后代的培养上。让下一代学者中有自己指导过的学生是科学家的工作超越时代的最有效的方式,也被认为是科学家对科学事业做出的“最持久的贡献”。事实上,科学研究的传承和发展与科学家学术谱系的发展密切相连。而学术谱系繁衍能力决定着学术谱系的发展演化,是学术谱系的一个核心特征,也是学术谱系发展壮大的基本保证。
早期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研究主要是按照谱系学的研究方法梳理著名科学家的学术生涯及其学术后代的繁衍过程,绘制科学家学术谱系树,并对谱系树中的主要学者的学术贡献进行分析。近年来,学界对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研究兴趣有所增加.已经有部分学者尝试基于科学家学术谱系中成员的数量,探讨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能力的计量方法:Russell T G等基于谱系成员的代际数和每一代成员的数量,采用C(某位导师作为学位论文委员会成员的次数)、T(某位导师学术谱系中学生总数)、G(某位导师学术谱系中学生的总代际数)、w(某位导师学术谱系中学生数量最多的一代成员的数量)等8个度量指标评价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深度和广度;常欢在借鉴Russell T G的计算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能力方法的基础上,选取其中6个度量指标,对地质学家刘东生和Na.thaniel Rutter的繁衍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刘东生学术谱系的繁衍能力较强;Malmgren R D等则构建了学术谱系繁衍能力的计算公式发现学者在学术生涯的前2/3时期相较于后1/3时期具有更强的学术繁衍能力。目前学界对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仅有个别学者基于对学术环境的了解,尝试从学生培養机制、学科、社会环境等外部环境角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被认为是科学家学术谱系形成与发展的必要过程,探索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学界的共识。然而前人对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影响因素的研究,仅基于个人经验层面的探讨.且未涉及对影响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内部因素的挖掘。本文拟以情报学家严怡民学术谱系为例,采用扎根理论,通过对严怡民学术谱系4代成员的深度访谈,系统性探讨影响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内外部因素,并分析其中的作用机制。
1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扎根理论是在经验资料基础上,运用系统化的程序建立理论的较为科学有效的质性研究方法。其主要应用于管理学领域的研究,尤其适用于尚未成型或者还未达成共识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采用扎根理论对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探索研究是合适的。本研究借鉴经典扎根理论的三阶段分析方法.首先通过个人深度访谈收集原始数据;然后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及选择性编码,逐步分析数据,直至理论达到饱和;最后从数据中浮现理论,构建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①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②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1.1数据收集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属于目的性非概率抽样。其样本的选择,强调代表性与研究深度,选择那些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丰富信息的样本。因此,本文在受访对象的选择上.遵循以下原则:①受访对象须是严怡民学术谱系内的活跃成员,对所处的学术谱系的繁衍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②尽量保证受访对象分布在学术谱系的不同代际、不同机构,以排除因受访对象分布单一导致的偏差。基于上述原则,通过对工作机构、教育经历、学术后代的数量、学术成就、主持项目、所获荣誉、研究领域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选择受访对象。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工作同步进行.并在数据分析中采用不断比较的思路,将数据中的新范畴纳入理论,对理论进行持续修正,直至理论饱和。
原始数据的收集自2020年4月-2020年8月。依次访谈了严怡民学术谱系内4代成员,共有21位受访对象接受了访谈邀请.受访对象基本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每位受访对象的访谈时间为30~90分钟。首先初步拟好访谈提纲,并在后续的访谈中.根据实际访谈数据的分析结果对访谈提纲及时微调。为确保访谈效果,在正式访谈前将访谈主题以及涉及的相关概念,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等渠道,与受访对象事先进行沟通,以便受访对象对访谈问题的深入理解,从而有助于访谈的顺利进行。在征求到受访对象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录音,并对关键词进行记录。访谈结束后,在24小时之内完成访谈记录的整理工作,形成扎根理论分析的原始资料。从21份访谈记录中随机抽取16份访谈记录进行编码分析,剩余5份访谈记录留作理论饱和度检验。
1.2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指研究者保持开放的心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概念标识与诠释的过程。基于编码过程严谨性的考虑,借鉴了经典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由两名研究者共同编码,并进行不断比较与反复审核。为了保障研究的信效度,在访谈过程中将访谈要点与受访者进行确认.并撰写访谈备忘录。通过备忘录时刻提醒要对访谈资料中所呈现的概念保持敏感,并注意捕捉新线索。依次通过标签化(a+序号)、初步概念化(aa+序号)、概念化(A+序号)、范畴化(AA+序号),对访谈记录进行逐字逐句地分析。由于原始数据较多,本研究只举例说明开放式编码的概念提取过程,如表2所示。所有访谈记录共提取了114个初始概念,归纳为36个范畴,如表3所示。
1.3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编码分析。主轴编码阶段的内容是通过聚类,整合相似范畴,增加范畴稠密度.发现范畴之间潜在的关系,提炼出主范畴。根据本研究的特性,通过考察情境关系、类型关系及过程关系,对开放式编码阶段所获得的36个范畴进行归纳聚类,最终形成5个主范畴(AAA1~AAA5,包括导师方面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谱系方面的因素、学术环境、科研机遇),并将主范畴归入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2个维度,如表4所示。
1.4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指在主轴编码的基础上,厘清各范畴之间的关系,确定核心范畴,并寻找合适的故事线把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组织在一起,以构建理论模型。依据访谈记录的故事线,梳理5个主范畴之间的关系,挖掘出核心范畴,揭示主范畴中的典型关系结构,如表5所示。
通过梳理故事线,本研究确定“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这一核心范畴,围绕核心范畴的故事线可概括为:导师方面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谱系建设方面的因素、学术环境和科研机遇5个主范畴对科学家学术谱系的繁衍存在显著影响,如图1所示。导师方面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与谱系建设方面的因素是影响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内部因素。学术环境与科研机遇是影响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外部因素。导师方面的因素包括导师的学术水平、学术背景、学术思想、治学态度、战略格局、教学风格、学术影响力、人格魅力、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生命力、培育学生质量、项目经费以及时间精力,是影响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决定性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包括学生的科研兴趣、人生理想、自我效能、学术自觉、性格特点、学术规划、学术潜质、学术传承能力、应用能力以及传播能力,是影响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重要因素。谱系建设方面的因素包括谱系规模、谱系交流、谱系结构、谱系氛围以及人际关系,是影响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重要因素。学术环境包括指标政策、报考情况、教师职业特点以及非学术工作环境,是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重要外部环境。科研机遇则指学术研究机会以及偶然因素,也是影响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外部因素。
1.5理论饱和度检验
利用开放式编码阶段预留的近1/4的访谈记录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分析.结果并未产生新的重要范畴和关系.未发現新的主范畴关系结构,5个主范畴内部也未发现新的构成因子。由此,上述“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影响因素”的内在机理在理论上已达到饱和。
2研究结果讨论
2.1导师方面的因素
导师方面的因素对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导师的学术水平、学术影响力、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的生命力、学术思想等范畴。
科学家学术谱系的繁衍,一方面体现在导师吸引到足够数量与质量的学术后代:另一方面体现在导师通过对学术后代的培养.使其学术贡献得以代代相传。导师不仅是学生重要知识的来源,也是科学界重要的看门人。尤其是隐性知识,包括科学规范知识以及塑造思维方式的高层次专业知识的获得,更离不开导师的指导。导师在学生进入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可以从表现更好、研究效率更高的导师那里学到更多。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又增加了其留在学术界的机会。因此,导师的学术水平是吸引学术后代的基本要素。
在一定的学术水平基础上,如果导师拥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那么他可以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优势,便能吸引到更多的学生。其一,导师在学科领域中的影响力是学生显示其能力的重要前提,由高影响力的导师提供指导有助于证明学生的素质。其二,学术影响力大的导师的学生也可能受益于“马太效应”,从而使他们的研究工作得到更多的关注。其三,如Long J S等将导师描述为学生的“就业代理”.学术影响力大的导师在帮助学生获得学术工作(这是他们向大量学生提供指导的先决条件)方面发挥了更为直接的把关作用,并能够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帮助。
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学生在进行导师选择时关注的问题之一。其一,要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否和自己的研究兴趣相符;其二,要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自己研究方向的匹配度;其三,评估自己能否胜任导师的研究方向;其四,分析导师研究方向的前沿性。因此,导师的研究方向会影响到学术谱系的繁衍。从长期来看,研究领域生命力旺盛,有充分的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值得进行长期的研究,那么它会吸引更多学者来研究,学术谱系也因此得以繁衍壮大。
导师在塑造学生的学术态度和学术思想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导师严谨、踏实、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以及面向实际需求、创新、与时俱进等学术思想会传递到学生身上,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其传承与发展对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无疑也非常重要。
此外,导师培育学生的质量、导师的学术背景、导师的战略格局、导师的教学风格、导师的人格魅力、导师的时间精力和导师的项目经费也会对学术谱系的繁衍产生重要影响。
2.2学生方面的因素
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以及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是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壮大的基石。因此,学生方面的因素是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重要因素。而学生方面的因素对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科研兴趣、学术自觉、人生理想、性格特点、学术规划、自我效能、学术传承能力、应用能力、学术传播能力、学生资质、学术潜质、学生发展方向等范畴。
学生的科研兴趣、学术自觉、学术理想以及对自己性格特点的评估是影响其走上科研之路的因素。学生的科研兴趣是指学生力求从事科研活动的倾向,是学生走上学术之路最初的萌芽。在科研活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会产生相应的学术自觉,他会发现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空间。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学术理想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成本、时间、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因素对学生而言并非十分重要。此外,学生可能还会评估自己的性格特点是否适合从事科学研究。
学生的学术规划与自我效能是影响其坚持科研之路的因素。学生的学术规划主要是指学生对未来研究方向的规划。如果学生的家庭发展进一步支持学生的学术发展,那么学生进行科研之路的决心也会得到加强。自我效能是指学生对自己科研能力的主观判断.积极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所承担的工作,由此将持有进取的科研态度;而当学生的自我效能比较低,认为无法胜任科研工作,那么他将对科研工作产生消极回避的想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成功的科研经验(如得到导师的肯定或论文发表顺利)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反之反复失败的科研经历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影响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信念。
学生的学术传承能力、应用能力与学术传播能力则能够直接增强学术谱系的影响力,进而提高学术谱系的繁衍能力。学术传承能力体现在:学生对导师学品人品的深刻理解和潜移默化的感悟,自觉融人自己的教学与科研之中;门第的认同和遵从;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学术传承能力为学术谱系的繁衍奠定了基础。应用能力体现在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如果科研成果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国家战略需求、地方或者企业的实际需求,这也会大大提高其知名度,进而促进学术谱系的繁衍。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学术成果浩如烟海的环境下,学生如果具有较好的学术传播能力,把团队成果推广出去,对学术谱系的繁衍也有一定的帮助。
而学生资质、学术潜质与学生发展方向则是导师在选择学生时考虑的因素。学生资质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学术潜质则包括上进心、端正的態度、合作精神、人品等。“学生最重要的潜质,其实是上进心”“端正的态度是做好科研的基础”“相比智商来说,做好学术研究更需要的是团队精神”“学生可以没有前期成果,但需要有好的人品.因为学生科研相关的能力比较容易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并非所有学生毕业后都会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导师也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发展方向,考虑自己能否真正帮助到学生。
2.3谱系建设因素
谱系建设是指为了实现谱系科研绩效及学术产出最大化而进行的谱系管理行为。谱系建设是实现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重要因素。谱系建设对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谱系规模、谱系交流、谱系结构、谱系氛围以及人际关系5个范畴。
谱系规模主要指谱系成员数量的多少与分布的范围。谱系成员数量越多,规模就越大,其学术后代进入学术界的成员也越多;谱系成员分布的范围越广,也越有利于学术谱系的繁衍。
谱系交流即科研团队内部发生的包括组会、读书会等所有形式的交流。在组会上,导师传递的不仅包括显性知识,更多的是隐性知识,是一种言传身教的过程;团队成员在交流中,会衍生出很多非常好的想法,这也就是集体智慧。“师门有个读书会,读书会所交流的图书.并不要求跟研究课题非常相关,但可以拓宽团队成员的研究视野,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交流形式。”谱系交流对于科学研究本身或者团队科研能力提高是有帮助的.合作性团队的研究绩效很高。
谱系结构是指谱系成员的代际分布结构,可以把学术谱系理解成一个树状图,学术谱系是由部分粗壮的节点以及在这些粗壮节点基础上扩散出的分支构成。学术谱系中,每一代成员都有部分粗壮的节点,学术谱系的繁衍才不会中断,并不断发展壮大。所以,从谱系成员的代际分布结构,也能看出一个学术谱系的繁衍能力。
谱系氛围是指在一个谱系中逐步形成的,可以被谱系成员感知并认同的气氛。良好的谱系氛围有助于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激发谱系成员积极工作的动机,学术谱系也会因此壮大。反之,如果导师只关心个人的发展,忽视谱系的成长性,会使谱系成员丧失积极的精神与要求,不利于实现学术谱系的长远发展。因此,谱系氛围对学术谱系的繁衍也很重要。此外,人际关系有利于导师招收到更多的学生,也有利于学术谱系的繁衍。
2.4学术环境
学术环境是学术谱系繁衍的重要外部环境。学术环境对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指标政策、报考情况、教师职业特点以及非学术工作环境4个范畴。
影响导师招收学生数量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学校里的指标政策。“每位导师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指标”“每年报考的情况.也会有一些不一样”“比如报考的学生特别多,这种情况下分配给相关导师的学生可能相应的增加”“没有满意的学生时,会少招点”。
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是吸引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因素之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高校教师这项职业,在人们心中属于道德标杆的职业,容易获得社会公众的尊敬;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相对灵活,科研工作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等特点,容易吸引到喜欢这类工作特点的学生;此外,高校的学术氛围也影响了很多学生的职业选择。
反之,非学术工作环境相对缺乏创新性,与高校工作环境对学生的吸引力相比,非学术工作环境则从另一个方面影响到学生科研之路的选择。
2.5科研机遇
学术研究机会、偶然因素等是影响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的外部因素。学术研究机会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有机会接触到感兴趣的科研项目。“学生在做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培养了他对这个研究方向的一些认识和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科研的机会也很重要”“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收敛自己的兴趣”。如果学生接触不到合适的科研项目,就可能错失这方面兴趣的发掘。此外,还有一些偶然因素促使学生走上了科学研究之路。
3研究结论
科学家学术谱系是构成学术积累的必要条件,是延续科学传统的载体.也是学术共同体的重要单元。本研究选取情报学家严怡民学术谱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深度访谈获取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影响因素的原始资料,运用经典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等步骤,提炼出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研究发现,导师方面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谱系建设方面的因素、学术环境、科研机遇5个方面的因素对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产生重要影响;基于科学家学术谱系的主导者角色得出,导师对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导师的学术水平、导师的学术影响力、导师的研究方向、导师研究领域的生命力、导师的学术思想、导师的治学态度、导师的学术背景、导师的战略格局、导师的教学风格、导师的人格魅力、导师培育学生的质量、导师的项目经费和导师的时间精力13个范畴上:基于科学家学术谱系的协作者角色得出,学生对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科研兴趣、学术自觉、人生理想、性格特点、学术规划、自我效能、学生资质、学术潜质、学生发展方向、学术传承能力、应用能力、学术传播能力12个范畴上;基于科学家学术谱系的组织方式得出,谱系建设对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谱系规模、谱系交流、谱系结构、谱系氛围以及人际关系5个范畴上;基于科学家学术谱系的外部环境得出,学术环境对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指标政策、报考情况、教师职业特点以及非学术工作环境4个范畴上;此外,学术研究项目、偶然因素等科研机遇也会对科学家学术谱系繁衍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