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
(连云港市灌云县中医院,江苏 灌云 222200)
疝气即在正常脏器与组织上异位生长,最终形成机体的缺损或薄弱点,一般为切口疝、白线疝、腹股沟疝及脐疝等,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目前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即疝修补手术。该手术主要是修补与拉拢缺损的两端,患者多要求全麻开展微创术,术后恢复速度更快。该术式对人工网片予以利用,将腹壁缺口修补,其组成为中轴与两层网片,中轴作用在于将缺口堵住,网片在内外侧贴覆后利用抗压原理将腹壁压力挡住,将术后复发与疼痛现象减少。但患者面临手术多会表现出程度不一的负性情绪如紧张、担忧等,还有部分患者担心手术是否会对身体及术后日常生活与工作等产生不良影响。且疝气手术后因止血不彻底致液体分泌出现间隙后可能会引起阴囊肿胀;早期出现急性非细菌性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切口浆液肿;神经受损或被牵拉可能会导致顽固性疼痛,睾丸动脉或精索受损则会导致睾丸炎或萎缩;慢性腹腔高压未得到合理处理则会导致疝复发[1]。我院对疝气手术者运用优质护理,致力于将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将患者心态稳定的同时开展全面宣教,将预后全面改善。现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1 月收治的疝气手术患者46 例,将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本次纳入对象为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1 月收治的疝气手术患者46 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疝气并符合手术指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沟通困难者;麻醉或手术禁忌症者;既往疝气手术史者。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各23 例。对照组中男性22 例,女性1 例,年龄为27~74 岁,平均年龄为(48.2±7.4)岁;观察组中男性22 例,女性1 例,年龄为29~72 岁,平均年龄为(47.3±6.3)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术前收集患者病史、口头宣教疾病相关知识,术后观察有无并发症,一旦发生则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等。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士要与患者开展沟通交流,对患者情绪变化予以动态掌握,介绍病房环境与医护人员,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与紧张感,提高依从性与配合度。饮食要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与纤维素,确保患者营养需求充足,将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同时还要开展术前训练,主要为床上排便、锻炼腹壁肌及应用便器等。术前1d 要对手术相关问题予以细致讲解,结合患者心理状态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过于担忧、紧张及害怕者可重点讲解手术的安全性、术者的工作经验,甚至可邀请恢复较好者现身说法。对于担心手术安全性或对术后生活有影响者可重点宣教手术的流程、作用机理、临床疗效及术后注意事项等。还要宣教疝气的诱因及不良生活习惯对疝气的影响,提高患者与家属的科学认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告知术后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方法,可通过健康教育手册结合PPT、视频的宣教方法,事半功倍。做好备皮工作,从脐部至大腿中段与会阴部。术前禁食8h,禁水4h。术前要时刻观察患者心理状态与顾虑所在,合理沟通,保持态度尊重、平和,入室前要将膀胱排空。
1.2.2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情况,监测生命体征,确保处于稳定状态;积极预防并发症,定时更换敷料与强化切口清洁,了解有无渗漏、出血等现象,及时清洗会阴部,确保切口局部处于干燥清洁状态预防感染。术后48h 内可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并在切口处放置500g 沙袋避免阴囊内有切口内渗血积存,一般持续8h。术后指导家属定时按摩患者双下肢,从下至上,开始于小腿远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12h 内若无恶心呕吐且肛门排气后便可恢复饮食,但要坚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原则,补充营养物质如蛋白、纤维等,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类食物,多食新鲜蔬果,对维生素予以补充,加快肠胃蠕动,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床上或床边小便,以促进术后恢复。同时要叮嘱患者不可用力大便,尽量避免打喷嚏与咳嗽等,防止腹内压提升。指导患者锻炼腹股沟肌肉,如提肛运动、提睾运动及呼吸锻炼等,坚持科学、长期锻炼,避免复发。此外,术后使用肉桂丁香等中药外敷于神阙穴外以发挥行气止痛之效,将患者疼痛感减轻,术后2d 给予薄荷油湿热敷神阙穴预防便秘。
1.2.3 延续护理
出院时要叮嘱患者定期复查,3 个月内不可提重物,合理休息,适当运动,避免劳累,增强抵抗力。将联系卡发放至患者手中,一旦有疑问可直接拨打卡片上方电话联系医护人员。出院后1 周电话随访1 次,还可每日通过微信等软件延续院外健康教育,对患者用药、情绪、运动及饮食等情况予以了解并结合患者实际开展强化指导,对正向行为予以鼓励,将负向行为纠正,增强自控能力。将患者作为中心,全面了解其病情,指导家属监测患者生活行为;鼓励患者每日搭配营养饮食,集中注意力排便,每日多喝水或饮少量蜂蜜水及环形按摩腹部以预防便秘。
统计两组术后肛门排气、离床活动、首次进食及住院时间等;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于出院时应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评估内容涵盖健康教育情况、基础护理操作、仪容仪表、服务态度、专业知识、心理护理及工作态度等,患者自主填写,总分为100 分,满意度正相关于评分。
SPSS 21.0 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χ2进行组间比较;标准差()和均数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若P<0.05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而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术后共5 例出现并发症,其中3 例恶心呕吐,2 例出血,总发生率为21.8%;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8,χ2=5.610)。
对于中老年人群而言,腹腔内脏器经腹股沟缺损突出至体表而形成的腹股沟疝为常见疾病,资料称我国有>60 岁人群的腹股沟疝患病率>11%,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本病每年递增速度为0.3%[2]。资料称疝气主要诱因为剧烈运动、咳嗽、腹部用力过度均会增加腹部压力,吸烟也为常见诱因[3]。当前临床治疗疝气首选疗法为外科手术,而手术效果也会受到患者自身因素与术后因素影响,因此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但常规护理缺少系统性与全面性,导致患者无法对疾病产生科学认知,对于手术也是概念模糊,术后也只是常规监测病情,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故而无法满足人们逐渐提高的医疗服务需求。
我院引进优质护理模式,此为新型护理模式,资料称在疝气手术患者中使用可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减少术后并发症[4]。本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而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为21.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证实这一点。原因在于优质护理方案中会制定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如术前访视、图文视频结合的宣教方式可拉近护患距离,提高患者对疾病与手术的科学认知,消除或减轻不良情绪,进而提高依从性;术后切口护理、饮食指导、按摩下肢及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并改善机体营养状态,进而增强抵抗力,有利于促进康复;指导患者锻炼腹股沟肌肉,如提肛运动、提睾运动及呼吸锻炼等,坚持科学、长期锻炼,减少复发风险;合理使用中药外敷以减轻疼痛,薄荷油湿热敷以预防便秘。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监测患者生活行为,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及去除首次发病诱因,促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负责用心,提高护理满意度,便于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扩大影响力[5-6]。
综上所述,在疝气手术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