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付文 刘志鸿 许华 商飞 徐甲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文莱位于亚洲东南部,加里曼丹岛西北部,北濒中国南海,总面积为5 765 km2,海岸线长约162 km,海洋区域总面积为38 600 km2,共有33个岛屿。文莱的四大河流为文莱河、都东河、马来奕河和淡布隆河,其中文莱河、淡布隆河交汇入文莱湾,与南中国海汇成一体。2013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文莱,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文莱达鲁萨兰国联合声明》,双方决定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并一致同意加强海上合作,推动共同开发[1]。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文莱期间,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建立中国-文莱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见证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等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文莱政府于2008年提出了文莱中长期发展规划“2035宏愿”,并相应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2],重点突出强调要通过大力吸引外资发展非油气产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改善营商环境,以实现经济发展多元化。这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和互联互通,从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高度契合[3]。在这样的背景下,系统了解文莱渔业发展现状,提出中国-文莱渔业合作建议,对于深化中国-文莱渔业双边合作有重要意义。
文莱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有各种海洋鱼类(尖吻鲈、金枪鱼等)、海洋甲壳动物(蓝虾、斑节对虾、虎虾等)、海洋软体动物及淡水鱼类等[4]。文莱初级资源与旅游部2018年渔业数据[5]统计表明,2018年文莱渔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渔业仍不能为文莱居民带来较多经济收益,文莱渔业发展潜力巨大。
文莱渔业主要以捕捞为主,2018年捕捞产量13 566 t,占全部渔业总量的72.5%,其中,内陆淡水捕捞量较低。近年来,受渔业资源压力影响,文莱政府为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渔业限制法令,加强了对商业渔船及小型渔船作业范围、吨位大小、渔具装备及国外渔船等管理。另外,渔业局目前采取多项措施保护海洋生态,包括设立海洋保护区,积极推动海洋生态还原计划[5]。为确保最大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目前的捕捞渔业政策允许的最大经济捕捞量(MEY)通常低于最大可持续捕捞量(MSY)的20%。
文莱的捕捞渔业主要为小规模捕捞和商业捕捞,2018年小规模捕捞产量约占总捕捞量的68.5%。文莱全国有23家商业捕捞公司的37艘较小作业渔船,其中包括拖网渔船、围网渔船和长班轮,吨位大部分在6~150 t。由于第一海区(0~3海里)(离岸)2008年实施禁渔政策原因,87%的作业渔船在文莱第二海区(3~20海里)及第三海区(20~45海里)内作业[1]。相反的,文莱2005年远洋捕捞量仅1 235 t,第四海区(45~200海里)远洋捕捞渔业有待开发。文莱政府对渔业资源保护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近岸小规模渔业捕捞人数。渔民数量从2010年的3 907人逐渐减少至2018年的1 975人,其中全职渔民(主要从事商业性捕捞)基本维持在1 000人,但兼职渔民由2 875人减少为1 040人(图1)。
图1 2010—2018年小规模捕捞渔民数量统计表
文莱水产养殖产量由2010年的424 t增加为2018年的1 248 t,增长了2.94倍;养殖渔业产量占渔业总量比由2010年的2.6%增加为2018年的6.7%[5](图2)。文莱水产养殖业增长空间大,这与文莱政府保护海洋渔产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有关。文莱渔业局会同文莱经济发展委员会批复180 km2的离岸水产养殖区域,政府鼓励更多人投入水产养殖,也欢迎外国投资者到文莱投资水产养殖事业。以出口为导向,从育苗场到加工场纵向整合,养殖高价值品种,对养殖环境开展有效环境影响评估,实施水产养殖规范等指导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2018年,文莱有88家渔业养殖企业,主要集中在Buang Tawar,Sungai Bunga,Tanjong Pelumpong,Pulau Keingaran等区域分布。文莱水产养殖包括海水养殖、半海水养殖及淡水养殖,主要的经济价值鱼种为橙斑石斑鱼、鲷鱼、鲈鱼、老虎斑、巨型海水鱼、观赏鱼及墨西哥湾蓝虾等。
2018年,海水虾养殖的产量占其水产养殖产量的58%。文莱虽开始重视渔业经济发展,但仍处于渔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科技力量薄弱,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专业人才和养殖管理水平不足,严重限制了文莱海洋渔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6]。随着国内外市场对水产品需求增加,文莱大力实施引进国外投资和技术,作为文莱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2 2010—2018年水产养殖产量
由图3可以看出,文莱水产品加工产量从2010年的560 t增加到2018年的3 853 t。其中,水产品加工产量中的冷冻海产品量从2010年的308 t增加为2018年的2 320 t。数据表明,冷冻鱼品在供人类直接消费的鱼类中占比最高,水产品加工方式仍然处于初级加工阶段,冷冻水产品加工及干、罐头制品占据主力军,水产品加工附加值低,不利于文莱水产品贸易的长足发展。由此可知,文莱应开展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研发,着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与贮运技术,构建高端化、优质化的海洋食品和生物制品产业结构,满足社会对海洋食品多样化、安全化和优质营养的需求。
图3 水产品加工产量与冷冻海产品量
在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文莱初级资源与旅游部积极指导涉渔加工业企业遵守文莱达鲁萨兰国鱼品加工厂卫生要求手册中的准则,创建危害分析的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控制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最易发生安全危害的环节,并提高食品加工企业对食品安全进行审核检查人员的业务能力。
水产品是全球人类食物蛋白质的第三大来源,2017年,鱼类在全球动物蛋白消费总量中占比约为17%,在所有蛋白中约占7%。此外,约33亿人口的人均动物蛋白摄入量中有近20%来自鱼类,人均食用鱼类消费量从1961年的9.0 kg(鲜重当量)增至2018年的20.5 kg[7]。2018年文莱渔业总产量为18 666 t,渔业捕捞、养殖和水产加工等总产值达到7 936万美元。据文莱渔业局2018年统计数据[5],文莱人均消费水产品量约为40 kg,居东盟区域内诸国之首。世界银行《按收入水平划分的最新国别分类(2020—2021)》显示,2019年文莱人均国民总收入为32 230美元,属于高收入国家[8],但文莱渔类产品自给率仅约83.4%,水产品仍不能满足本国生活需求,文莱政府通过发展渔业来减少对进口渔产品的依赖,并实施渔业发展政策包括港口设施现代化,设立新渔业设施,提升港口内外设施,提供奖励和培训等[9]。
2018年文莱水产品总进口量为5 469.10 t,进口量占水产品生产总量的29.4%,主要从马来西亚(3 307.70 t),中 国(350.11 t)及 新 加 坡(316.59 t)等25个国家和地区进口水产品(图4)。文莱渔业产业渔业产值预计2020年的出口市场潜力为4 071万美元,并已获得东盟国家、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台湾、中国、加拿大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渔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2018年文莱水产品总出口量为1 763.50 t,约占生产总量的0.95%,主要出口对象为中国台湾(670.11 t);澳大利亚(135.38 t)及中国大陆(84.41 t)等国家和地区。以上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大陆与文莱渔业进出口贸易体量较小,也说明中文两国开展渔业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文莱渔业局隶属于初级资源与旅游部,主要任务是通过使用高新技术提高生产力,并通过增加市场出口实现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增长。文莱的渔业管理部门行政框架如图5所示,主要包括渔业投资科、生物安保与支撑科、水产养殖业发展科、捕捞渔业发展科、加工业发展科、研究与发展科等10个科室。渔业局的职责包括根据《渔业法令》和《管理条例》对渔业资源管理及保护,渔业种群评估管理,发展合理和可持续的水产养殖业,海鲜产品开发,在海产品加工业中实施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计划及为渔业提供技术和支持服务等。
图4 2018年文莱水产品进口国家及地区分布
图5 渔业管理部门行政框架
为加强渔业管理,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文莱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以规范渔业生产。2004年文莱渔业局执行新的渔业法规《(鱼类加工场所)修订》,需持有新法规颁发的许可证才允许经营鱼类加工厂和鱼类养殖场。2008年1月起,在文莱第一海区实施禁渔政策[10],缓解渔业资源减少状况。2011年,根据《文莱达鲁萨兰国国家计划》要求提倡负责任的捕鱼行为,打击非法/未报告的捕捞活动。
2.1.1 两国政府日渐友好的双边关系是双方渔业合作的基础
2009年11月,中国-文莱双方在出席10+3农林部长会议时共同签署了两国在水稻种植、渔业养殖合作项目合作备忘录[11]。2013年10月,国家总理李克强在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渔业合作直接惠及民生,有利稳定,应当先行”。2019年10月韩长赋部长会见文莱初级资源与旅游部部长阿里时表示,两国继续在水产养殖、杂交水稻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为文莱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12]。
2.1.2 文莱对现代海洋渔业技术发展需求迫切
文莱仍处于渔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科技力量薄弱,发展不平衡,养殖模式粗放,种苗过于依赖于捕捞或进口,饲料加工技术落后和水产品加工能力低下,严重限制了渔业产业的升级和再发展,文莱对先进水产养殖技术有着根本性的需求。
2.1.3 中国与文莱渔业具有明显的经济-资源互补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海洋渔业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探寻新的发展道路成为当下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面临的战略选择。文莱与中国有地缘、经济发展需求等多方面的共同利益,与文莱合作具有渔业资源共享度高、产业资源互补性强和产业种类共通性广等特点。同时,也可显著提升我国渔业科技水平与对国际渔业资源的配置能力,助力我国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1.4 中国与文莱渔业合作技术上的可行性
中国作为渔业生产大国,从1950至2018年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由100万t增加到6 457.66万t(图6),所占全球产量由6%增加到35%[6]。其中,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养殖产量是捕捞产量的3.4倍。中国已培育出一批国际领先,对现代渔业有革命性影响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在海洋渔业领域技术积累雄厚。以我国先进的海洋渔业科技为先导,利用文莱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输入和示范我国先进的海水鱼类繁育、养殖与加工领域的链条式技术,将显著提升文莱渔业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其尽快摆脱海洋渔业技术落后的发展局面。
图6 1950—2018年世界与中国渔业总产量变化
中国与文莱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包括渔业的交流与合作务实推进,两国关系呈现积极发展势头。国家相关部门及高校、科研院所层面与文莱渔业的合作项目稳步推进。2008年9月,中国广东省海洋渔业局与文莱渔业局签署了《渔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在水产养殖、鱼产品加工、人员技术培训、渔业资源保护与研究以及水产品贸易等领域进行全面的渔业交流与合作[13]。文莱大学副校长阿比赞赏文莱研究机构与中国企业在海洋合作上形成崭新模式,并培养了相关人才[14]。2013年10月,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文莱达鲁萨兰国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对双方在能源领域,特别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文莱国家石油公司之间的现有合作表示满意,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与文莱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建立合营公司的协议,双方将共同进行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勘探和开采。
2016年6月,中国-文莱双方同意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高度加快推动“文莱-广西经济走廊”建设工程[15]。自2018年农业农村部“‘一带一路’热带国家水产养殖科技合作”等国际合作项目实施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文莱水产养殖发展中心在水产养殖领域开展了务实深入合作,先后派出5个团组赴文莱开展技术合作和人员培训,建立了金目鲈、石斑鱼等海水经济鱼类的繁育和养殖系统,为当地海水养殖产业提供了亲鱼、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支持,示范带动了当地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的发展。2019年4月,文莱水产养殖发展中心挂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文莱海水养殖技术研发基地”,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农业对外交流合作的一张靓丽名片。表1为部分中国-文莱渔业科技合作情况表。此外,文莱政府大力推行改善营商环境,提供了众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政策保障。
目前,仍存在开展渔业合作过程中存在投资、管理服务信息不对称,缺少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和风险防范机制;缺少渔业科技交流与培训机制;部分地区因文化差异带来误解或文化冲突,或因环境污染问题终止项目合作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双方的项目交流合作。
増强中国与文莱的政治互信,设立渔业高级官员定期会晤机制,鼓励有实力企业组建联合体抱团参与文莱“2035宏愿”建设,与文莱实现互利共赢。外交部会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从国家层面成立海外渔业项目工作委员会并建立一体化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中国-文莱渔业合作项目顺利实施。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发布有效投资环境信息服务,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合作国营商环境,促进渔业企业间信息互联互通,选派水产规划专家赴文莱选定适合海域,建设渔业示范产业园区。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应加大对高校、科研院所及涉渔组织开展的中国-文莱渔业科技交流合作提供稳定项目经费支持。协调文莱国内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海域、土地及劳工资源)支持。
表1 部分中国-文莱渔业科技合作情况表
构建双方信息化渔业管理合作平台,更高效地开展沟通合作,更好服务渔业管理工作安排;开展技术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对双方关心的新课题、新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各自在的渔业技术优势,深化双方在技术创新领域的交流合作,如中国-文莱海水养殖技术合作研究中心、中国-文莱渔业联合研究中心、中国-文莱海洋赤潮防治联合实验室及中国-文莱食品工业联合实验室等;成立国际水产养殖科技与产业发展联盟,为文莱水产养殖科技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咨询和智库服务,将提升文莱水产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推进渔业科技国际合作协同创新。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文莱渔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高端国际学术研讨会,展示和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加强渔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以科技创新为主题发起渔业博览会、养殖技术交流会与文莱开展渔业科技和产业务实合作,有效提升文莱水产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促进当地渔业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分享和推广中国渔业发展成功的经验,促进文莱渔业高质量发展和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帮助文莱由传统产业向多元化产业发展,塑造科技支撑对外合作的范本。构筑合作发展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举办“一带一路”境外投资贸易对接会、成果推介会及展览会专区。通过短期培训和进修、合作研究、技术考察以及派遣专家顾问等多种合作方式,帮助文莱加强渔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升其渔业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
根据文莱“2035宏愿”规划及当前国情、渔业发展现状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文渔业合作的重点领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加强渔业相关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深化水产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深加工等流域的技术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文双方未来可致力于拓宽渔业贸易领域,优势资源整合、互补和共享,拓宽渔业企业对外发展空间。其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基于文莱当前渔业基础设施落后,中文双方未来可加强渔业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合作,参与文莱沿海渔港、码头等渔业相关基础设施的升级与改造。最后,务实开展人文交流,推动互利共赢,
2017年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行稳致远关键在于结伴成行”[16]。建立两国政府间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促进民心相通。积极开展两国政府间与民间渔文化的人文交流,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项目,为两国的经贸合作发展提供民意基础。
总之,推动和加强中国和文莱渔业合作从根本上符合两国利益,将为文莱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两国共同应对全球和区域贸易模式的转变,实现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