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学生下肢优势侧与非优势测位置觉对比分析*

2021-06-07 01:29阮丽蓉游永豪李子祥
运动精品 2021年2期
关键词:被动阻力受试者

阮丽蓉 游永豪 李子祥

(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本体感觉是通过本体感受器接收到外界的刺激信息,在经过中枢神经系统反馈处理,使我们能感知关节的动作和位置,在人体运动中,关节的稳定性依靠来自本体感受器的感觉信息传入,来促进这些肢体动作的产生并协调各肌肉的收缩来维持稳定性,它主要包括运动觉、力量觉,位置觉等[1]。关节位置觉作为评价本体感觉功能的指标之一,在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较多,因其有效性、准确性、安全性、量化评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被国内外视为本体感觉测试的常用方法之一[2]。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都需要精准的位置觉,下肢位置觉为维持身体平衡,提供有效的肌肉收缩力量和肌肉收缩速度等重要信息,位置觉的降低会影响下肢各关节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下肢位置觉的测试主要是以膝关节和踝关节为主,具体测试方法有角度重现法、阈值测量法[5]、视觉模型法和体感诱发电位法等。其中采用角度重现法和阈值测量法的较多,角度重现法主要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不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下,先令受试者的膝关节被动或主动的定位于某一屈曲角度,后令受试者通过被动运动或主动运动并依靠自我判断重新建立上述角度,并对角度重建的精确度进行分析[3,4]。重复角度与目标角度之间的误差反映本体感觉敏锐度的高低,误差越大,表明本体感觉敏锐度越低[6]。

本体感受器分布于关节内部结构中,是由关节内的力学感受器及神经纤维组成的。影响人体位置觉的原因众多,主要包括前庭功能、下肢肌力、髋部肌肉等维持身体的平衡,肌肉疲劳状态对下肢位置觉也具一定的影响,肌肉疲劳可造成膝关节本体感觉的降低,使关节受伤的危险提高[9]。良好的下肢位置觉则是完善动作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可以使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对下肢的运动、位置及受力有清晰的感受,保证人体根据运动状况调整身体位置,维持身体的平衡[7,10]。在大脑到脑干水平的控制下,可以增加反应速度和效率,更好地对运动中产生的关节应力做出反应,帮助维持关节的稳定性[8]。本研究主要采用角度重建法,对下肢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位置觉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提高运动成绩和避免运动损伤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为本体感觉研究的完善提供参考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为普通大学生,男、女各10人,身体状况良好,无损伤史及手术史,实验前6个月,所有受试者均未进行过位置觉的练习,为防止疲劳对本实验造成的干扰,实验前24 时内未做过剧烈运动。所有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均了解实验内容但对实验目的并不知情。

表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

1.2 位置觉测试

1.2.1 下肢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判断

踢球法,过程中采用同一个足球,踢球时左右侧均采用原地踢球动作,以消除双侧助跑与踢球动作衔接环节连贯性不一致对实验的影响。试验时,受试者双脚前后开立,支撑脚放置于球同侧后方约10cm位置,踢球脚自然向后迈出,双脚间距离以受试者自我感觉舒适为宜,双手背于体后,重心前倾移至支撑腿,同时踢球腿开始积极送髓,大腿前摆,小腿后屈,以膝关节为轴,小腿加速前摆全力将球踢出。要求受试者能够自然地将球踢出,每次踢球时尽量踢向球的中心(判定方法:测试者观察和受试者自己体验)[11]。

1.2.2 测试仪器

米朗本体感觉测试仪,由米朗直线位移传感器、数字式位移显示表、负重绳、量角尺、滑轮和杠铃盘组成,将传感器上的直线与负重绳利用绑带固定于实验对象脚踝处进行试验,位移传感器与数字式显示表连接,通过数字显示表获取实验所需数据。

1.2.3 测试方案

角度重建法,分120°和150°两个角度,采用无阻力、2.8KG、5.4KG的阻力进行测试,受试者呈坐姿于实验器材水平面上,大腿平行与桌面,小腿自然下垂,夹角为90°。使用改装后的米朗位移传感器,用于测试本体感觉。受试者被动的做小腿伸的动作达到目标角度,认真感受10秒回到起始角度。闭上眼睛,开始主动复位,感受到目标角度后做出反应,测试者记录数据。受试者回到夹角90°的状态,闭上眼睛,在被动的过程中感受目标角度,感受到后做出反应,记录数据。非优势侧同上述测试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通过本体感觉测试仪进行主动和被动两种复位方式,采集目标角度与复位角度的差值,不同阻力和角度时采用多次测试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指标数据,运用excel表格进行整理统计,最后运用SPSS18.0系统,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进行对比。显著性水平取0.05。

2 结果

2.1 不同阻力时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对比与相关结果

表2 不同阻力时优势侧与非优势侧主动位置觉对比

由表2可知,随着负荷的增加,双侧间的平均值和差值逐渐增加,但不同阻力时优势侧与非优势侧主动位置觉的差异不显著,说明膝关节阻力增加时,主动位置觉会变差,但是相同阻力时,膝关节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主动位置觉大小基本一致。

表3 不同阻力时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被动位置觉对比

由表3可知,在无阻力时,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被动位置觉差异显著,阻力增加时,双侧间被动位置觉差异不显著。说明膝关节阻力增加时,被动位置觉也会变差,相同阻力时,膝关节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被动位置觉大小基本一致。但是无阻力时,非优势侧的被动位置觉比优势侧的好。

2.2 不同角度时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对比与相关结果

表4 不同角度时优势侧与非优势侧主动位置觉对比

由表4可知,随着角度的增大,不同角度时优势侧与非优势侧主动位置觉的差异不显著,说明膝关节角度越大,主动位置觉就越差。膝关节角度相同时,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主动位置觉基本一致。

表5 不同角度时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被动位置觉对比

由表5可知,不同角度时,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被动位置觉差异显著,说明随着膝关节角度越大,被动位置觉就越差。膝关节角度相同时,非优势侧的被动位置觉比优势侧好。

3 讨论

关节活动幅度是指关节在运动时可以发挥的最大角度。下肢的关节分别为髋、膝、踝三大关节,这三大关节在运动中有时主动活动,又有时被动活动,列如走路时,髋关节和膝关节就是自主运动,而膝关节则被动运动。无论是主动的关节活动还是被动的关节活动对于各个项目的运动员来说都是重要的[12]。在付常喜,陈现超[13]的研究中,结果表明,在15度、45度、75度指定角度位置觉的差异显著,损伤侧本体感觉功能的减退导致膝关节不稳,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常规的膝关节功能康复注重增强肌力练习和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已有临床研究证实,常规康复训练能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有利于提高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改善膝关节部分稳定性,对改善膝关节功能起到显著的作用。

偏侧性是Broca[14]首次提出的,并指出人体在左右两侧的运动组织和大脑功能不同,优势侧在众多运动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任何一项运动的核心动作不是由一条腿来完成的,非优势侧腿在维持身体平衡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两侧肢体相互配合才完成一项运动,要想让运动成绩有所提高,就需要减少优势侧腿对非优势侧腿的补充[15]。

根据拉菲尼感受器的生理机制,在较大的压力状态下,应该能形成更准确的位置觉。随着关节负荷逐渐增加,位置觉会逐渐精确。此点在康复技术上也有相应的意义,即予以本体感觉刺激时,较大的刺激诱发准确的位置觉,从而易于形成准确的运动控制[16],运动最小阀值测量法和力量重现法在不同关节角度时所得结果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而关节角度重置法却具有显著性,关节角度越大,位置觉越差[17]。运动最小阀值测量法在测试过程中,关节角度只有微小的变化,力量重现法在测试过程中关节角度保持不变,而关节角度重置法的起始角度和目标角度差异较大,在置位和复位过程中时间间隔长,影响了记忆的保持,从而导致关节角度重置法在不同关节角度时所得结果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在关节角度越大,置位和复位过程中时间间隔越长的条件下,位置觉会越差。

正确的测试方法是实验研究的基础,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让受试者充分了解测试流程。测试过程中,测试的时间、间隔时间、测试者的动作与反馈需要特别注意。测试过程中同时也采用摄像技术将实验过程记录,保证每个受试者测试环境的稳定。所获得的目标角度与复位角度数据,取其差值的绝对值,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符合正态分布条件,说明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从实验得出,不同阻力和角度时,主动位置觉的影响差别不大,被动位置觉差异显著。随着阻力和角度升高,从而改变位置觉一系列的感知,使位置觉感受变差。两侧位置觉差异显著会导致人体在参加体育运动中,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造成两侧肢体不平衡,提高运动损伤的风险,建议加强两侧肢体的力量和位置觉训练。

4 结论

4.1 膝关节阻力增加时,主动位置觉和被动位置觉都会变差;相同阻力时,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主动位置觉大小基本一致,被动位置觉大小也基本一致。但是,无阻力时,优势侧的被动位置觉比非优势侧差。

4.2 膝关节角度越大,主动位置觉和被动位置觉都会越差;膝关节角度相同时,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主动位置觉基本一致,但是被动位置觉比非优势侧差。

猜你喜欢
被动阻力受试者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基于正交试验的整车驱动轮滚动阻力因素分析
工程船舶拖航总阻力预报方法
Explore wild skating on nature
蔓延
猪猴跳伞
适度惩罚让人进步
重要的事为什么要说三遍?
简易姿势测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