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的路径研究

2021-06-06 13:28康学艺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1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发展路径

康学艺

摘 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化,其根本任务始终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现阶段,各学科教学都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本研究阐述了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的主要价值,并分析了体育课程思政融合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思政融合;体育课程;发展路径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健康不仅在于体魄,还在于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

一、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内涵

高校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坚持“育体先立德”的教育理念。幾千年来,立德一直是中国文人讨论的话题。南怀瑾先生在解读《论语》中“德不孤,必有邻”一句时谈道:“自己有道德的涵养,能体用兼备,自然会影响近身的人。《大学》里的修、齐、治、平也是这个道理。一般人往往以现前利益的眼光,批判道德为无用之修养,这显然是错误的认知。”

体育首先是教育。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学校的每一个要素都要发挥育人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体育课也应承担起育人的重担。体育教师通常靠身体动作示范展开教学活动,所以其“身教”的作用更为凸显。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从体育实践活动的构成来看,包括但不限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课外锻炼、体育竞赛;从体育教学参与者的角度而言,思政教育需融入所有学生、教师及教育管理部门。

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的价值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一个强大的国家,只有人民的思想保持高度统一,其发展才会具备源源不断的驱动力。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特色。高校应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导向,通过建设课程体系,挖掘各门课程的价值意蕴,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确保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思政增强主动锻炼意识

体育课程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对人的身体、心灵进行教育。若只为成绩从事体育运动,学生怎能增强主动意识?体育教师需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被动练习转变为主动练习。著名体育教师毛振明曾指出,课程目的不仅在于增进身体健康,而且还在于传承体育文化,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能力与习惯。学生仅保持运动参与还不够,还需要有主动锻炼意识。体育重在“主动”二字。众所周知,没有人可以靠仅有的体育课堂时间就达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的目标。

(三)思政建立终身运动观念

终身运动思想一直都备受关注,但在实践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体育运动绝对不是生活中的插曲,它应该是与生命同等长度的交响曲。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终身运动?如何使体育运动变成一种终身投资?思政教育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完善体育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终身运动观念。

(四)思政培养体育运动精神

高校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是培养大学生勇敢、拼搏,赢时尊重对手、输时越挫越勇的精神。从团体运动项目来看,体育精神更容易被理解为团结、合作、包容;从个人竞技项目而言,体育精神通常被理解为拼搏、顽强、坚持。如果将“体育”升华到“教育”,它的精神将融入一个人的骨髓,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格的形成,这将决定一个人终身成长的高度。

三、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生成路径

(一)教师为体育思政课程铺路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必须明白:体育思政是什么?为什么要把思政融入体育课程?为谁教?教什么?怎样教?在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出思政课程的关键,即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就需要教师为体育思政课程铺好路、搭好桥。体育教师首先从自身做起,接受“思政融入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并为实践教学工作做好一系列准备。这些准备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实际上,体育教师的这个准备过程就是在铺路、搭桥。

(二)思政要素融入体育课程内容

思政要素如何融入体育课程内容?这个问题或许给很多年轻体育教师带来了困惑,但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笔者认为,可以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结合线上慕课资源,将思政元素碎片化地融入每节体育课。倘若将体育课程内容划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可以把相关案例如“中国女排5连冠”等融入体育理论课程。高校体育实践课程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1至2项专项体育运动技能为目标,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

(三)评价结果需要思政支撑

体育课程考核与评价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如何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更表现了刺激的程度。思政理念须支撑体育课程评价。笔者认为,评价重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然后才是单纯的专项技能学习结果。《刻意练习》的作者安德斯·埃里克森,是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专注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如何获得成功。他在著作中指出,所有杰出人物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法则,即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最重要的4个关键因素包括练习要有目的性、保持专注、练习过程要有反馈、练习要不断走出舒适区。无论是哪个关键因素,对其评价的指向都在于过程。笔者认为,对于思政引导下的体育学习评价,教师的评价应重在过程与方法,然后才是专项运动技术。

(四)明确体育课程思政制度建设

体育课程思政想要持久发展,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建设做支撑。体育思政教育既不是口号,也不是简单的说教。为了使思政教学不流于形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从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将体育教师团队分层管理。分层依据可参考职称、教学经验、教学成果等多方面。总之,让在思政课程方面优秀的教师发挥好带头作用,用“以老带新”的形式开展体育课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这里的“老”指的是思想觉悟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丰硕的教师。“新”教师与之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老教师引领,并参与培训及学习。

第二,成立体育思政课程小组,定期分享交流。需要注意的是,同组内成员要包括各年龄阶段、各种教学水平、不同职称的教师。这样可以在教学团队内部打造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上课氛围,使教师互相交流经验。

第三,持续完善教学监督制度。在已有的制度上,由各专业中的教育教学专家组成教学监督小组,鼓励青年教师将思政要素融入体育课程;从听课记录中重点突出体育思政效果的评价,以此督促并鼓励年轻体育教师快速转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欧平.高职高专课程思政:价值意蕴、基本特征与生成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20):59-61.

[4]毛振明,赖天德,陈雁飞,等.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上)——体育课程性质的表述和目标体系的讨论[J].体育学刊,2007(3):1-4.

[5]安德斯·埃里克森,罗伯特·普尔.刻意练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6]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责编:红 茶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发展路径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初中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解析
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发展路径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