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娜 周琳
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皱、配、怨、狮、逼”5个生字,读准“称、禁、撒”3个多音字;会写“鹿、狮”等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能结合文中鹿对角和腿不同的态度以及态度变化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具体。
4.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的不同态度,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明白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能够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象形文字“鹿”的图片)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字谜的游戏,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字?
生:是“鹿”字。
师:(板书“鹿”字)这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而且部首就是“鹿”字本身。鹿寓意着健康、富裕、爱情,在古代它被视为神物,人们认为它能带来幸福和长寿。
师:(课件播放狮子吼叫的声音)同学们,听出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了吗?
生:狮子。
师:大家说得非常正确。(出示狮子的图片。)这就是兽中之王威武凶猛的狮子。(板书:狮。)它是一个形声字,左右结构。
师:当美丽的小鹿和凶猛的狮子在大森林里相遇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鹿角和鹿腿》。(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题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1:为什么单独用鹿的不同部位作为题目呢?
生2:用鹿的角和腿作为课题,很有趣,吸引人。
师:《鹿角和鹿腿》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借助小故事来说明深刻道理的文章。《鹿角和鹿腿》这则寓言故事会藏着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思考课文围绕“鹿角“和“鹿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故事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
三、朗读想象,体验角色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鹿最初对自己的角和腿分别是什么态度,后来有什么变化?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用直线画出来,并体会鹿的心情变化。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师: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比喻。
师:(出示珊瑚的图片)同学们看像不像鹿角?
生:是的,像极了。
师:这个比喻特别生动形象,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让我们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
师:同学们,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吗?
生: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
师:在这个比喻句中,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的比喻突出了池水怎样的特点?
生:把水比作镜子,突出了水的清澈。
师:这句话中还藏着一个多音字呢,谁发现了?
生:称。
师:在本句中读chèn,意思是适合、相当,如“匀称、称心”。谁能用它的另外一个音chēng组个词?
生1:名称。
生2:称呼。
师:谁来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鹿角的美丽。
师:还谁想来读?可以抓住这句中的感叹词“啊”和两个“多么”,以及两个感叹号,想想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
生1:读出自豪的语气。
生2:读出骄傲的语气。
师:如果你是文中的这只鹿,现在的心情如何?
生:鹿发现自己的美丽后,心里美滋滋的,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生:我从“不禁”这个词感受到鹿一提到脚都控制不住讨厌自己的脚。
师:非常好,抓住词语来理解课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这个“禁”还是一个多音字,谁知道还读什么?
生:这个字还读jìn。
师:谁来组个词?
生:禁止。
师:从这句话中的感叹词“唉”和修饰词“太”,你读出了什么?
生:鹿此时对自己脚非常不满。
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从反问句“怎么配得上這两只美丽的角呢”,感受到鹿对鹿腿的厌恶之情。
师:谁再来说一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从描写鹿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体会到鹿遗憾、怅然若失的感觉。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谁愿意加上动作和表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师:在这段话中,你读出鹿此时什么心情?
生1:我从“差点儿”和转折词“却”,体会到鹿大难不死后的感慨。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生2:我从“叹了口气”这个动词,体会到鹿内心的后悔、恍然大悟的心情。
师:请同学们用波浪线画出鹿前后态度转变原因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端起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注意读出“狮口逃生”的惊险。
师:(出示“撒”)这个字读什么?
生:sā。
师:谁知道它另外一个读音?
生:sǎ。
师:(出示两个语境)你能把这两个读音准确地送回到它们的家吗?
生1:他把种子均匀地撒(sǎ)在地里。
生2:她撒(sā)起娇来如小鸟依人。
师:同学们能灵活运用非常好。
师:请同学们圈划出本段中鹿逃跑时的动词。
师:通过这些动词,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受到“狮口逃生”的紧张气氛。
师:同学们看过“动物世界”吗?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猛兽追赶猎物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播放视频。)
师:对于弱者来说,这真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那么文中的小鹿又将面临怎样的生死抉择呢?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感受此时的惊心动魄。
师:如果你是文中的鹿,经历过狮口逃生后,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1:角虽然美丽,但是却差点儿让我送命;腿虽然难看,但是却使我狮口逃生。
生2:我不能只欣赏角的美丽外表,却忽略了我实用的长腿。
四、搭建支架,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鹿对“鹿角”和“鹿腿”不同态度的词语以及态度转变的词语,你们都记住了哪些?
生: 角: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师:你能借助这些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吗?
(生练说。)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加上动作、表情,小组内互相练习,互相倾听,并评选出本组的“故事大王”。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全班讲故事。)
师:谁来说说刚才的同学讲得怎么样?
生1:讲得非常具体,能够用到关键词。
生2:能加上鹿的动作表情,让我们感受到了鹿心情的变化。
五、激活思维,理解寓意
师:通过《鹿角和鹿腿》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1: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生2:故事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师:谁能把刚才说的道理归纳成两个四字词语?
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师板书。)
师:《鹿角和鹿腿》这则寓言故事选自《伊索寓言》,这本书是古代希腊人传给后世的一部饱含生活智慧的文学作品,成为世界文学遗产的瑰宝。
师: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像鹿的角和腿一样,既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
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活出一个充实而精彩的人生。
反思
《鹿角和鹿腿》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故事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作为一则寓言,文章的寓意深刻,课文背后所蕴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我进行了有力的探索与深入的思考。
一、依托课程标准,精准确立目标
一节好的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遵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精准明晰。根据学段特点,要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重视“从词学文”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语文教学终极目标。我正是基于这一原则所设立了四个目标,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依据认知水平,灵活选择策略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而教学策略的选择就成为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我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突出了“实用多元”的特点。
1.趣味性。我以学生喜欢的猜字谜、听狮子吼叫、观看动物世界视频这样生动活泼的方式介绍了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紧扣课题和识字一举两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为后面的阅读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
2.多元性。在识字教学中,针对生字的不同特征,我采用了“字理识字、随文识字、图文识字”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实现了识字方法的“多元化”;在阅读教学中,我采取了“自由读、指名读、示范读、探究读、角色读”等朗读方法,着力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朗读教学的“多元化”;在挖掘课文蕴含的道理时,我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体现了方法的“多元性”。
3.情感性。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以及“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因此在本节课上,我非常注重朗读指导,以有感情地朗读代替分析,引领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激活文字,用美丽的阅读点燃感情,读出学生自己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元素。我让学生不带着任何问题,进行绿色阅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与文本对话,形成自己对故事人物、寓意的思考;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关键语句和人物的特点、读懂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情感变化,例如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引导学生抓住这句话中的感叹词“唉”和修饰词“太”指导朗读。体会鹿此时对自己脚不满的情绪。
三、立足课堂实际,回顾反思不足
课堂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本次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不充分。在重点语句分析上,可以让学生同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多谈体会,进而感受鹿对鹿角和鹿腿前后情感的变化。另外在指导朗读方面,我觉得还不够到位,不能很好地透过朗读体会态度的变化,这些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仔细琢磨和推敲,努力在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中萃取自己的教学特色,每一节课让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 編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