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在校学习,不仅仅是获得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预习习惯是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部分,良好的预习使得后续的学习针对性更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本文以初中物理为例,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培养;预习习惯;预习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04-0012-02
作者简介:吕武(1989-),男,湖北襄阳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生时期所学的知识不足以应对将来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怎样才能去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呢?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知识,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预习时的自主探究,使得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以养成.因此,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下面笔者仅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谈谈对中学生物理学科预习习惯的培养.
1 安排预习时间,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良好的预习必须要有时间作为保障,就目前中学生所处的环境来看,中考是他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随之而来的课程学习科目多、难度大,在校学习时间安排紧凑等.少之又少的课后时间既要完成各科作业,又要复习学习过的知识点.在时间这么紧张的情况下,用什么时间来预习,预习的时间怎么保障呢?教师应当以学习任务为依据,选择预习内容,制订预习计划,规划出专门的预习时间.其实,为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预习能力,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布置预习任务,给预习以时间保障.
2 明确预习目标,培养良好预习习惯
跟教学一样,学生预习也要有目标,预习目標是预习的前提.如果预习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学生的预习就会漫无目的,起不到培养良好预习习惯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设计预习目标,解决好学生预习什么,怎样去预习,怎样去落实反馈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让学生去这样预习的原因,是不是最优的预习方法.预习目标是预习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必须遵循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操作以及可评价的要求.预习设计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达成预习目标:
(1)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对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的知识有所准备;
(2)通过对新知的预习,能自主解决书中的一些问题;
(3)找到一些通过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就会有针对性地去理解课堂上的重难点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
3 设计预习内容,培养良好预习习惯
预习内容的设计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习惯的培养,要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去完成.在预习前,教师应精心编写“预案”作为预习内容并提前下发.预案的设计,体现出层次性、开放性和趣味性,避免布置学生通过教材就能直接获得答案的内容.预案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方面:(1)章节学习目标、重难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目标.(2)基本知识.章节所涉及到的规律结论、物理量、单位、公式等作为基本的预习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罗列出来,让学生填空,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知识的全面性.(3)知识的理解.规律结论的由来、建立,公式的推导,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等以填空、问答的形式设计成预习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4)疑惑问题.对于不清楚的结论、规律、概念、推论等,要求学生列举出来,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更有针对性.(5)预习检测问题.针对预习内容,对预习的效果,以简单几道基础题来检测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以发散性思维题来检测学生的深层次预习.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中所涉及到的“回声",学生大多没有直观的认识和相关生活经验,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教师在设计预习内容时,可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对回声的简单介绍,可设计让学生做实验:在家里大喊一声能不能听到回声?找一间空房喊一声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可上网查资料,了解天坛三音石的发声原理,再对照课本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这样的预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指导预习方法,培养良好预习习惯
学生对预习都是了解的,学生也基本能做到课前先预习,但大都欠缺预习的规范性.有的学生预习就是把课本上的黑体字圈圈划划,更有甚者仅仅是翻翻书本了事,并不是学生不想好好预习,往往都是预习方法的缺失.教师要加强对预习方法的指导,切勿使预习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更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去随意预习,要教给他们正确规范的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发挥出预习应有的效果.
4.1 批注、眉批、注释、思考
在预习时,要求学生将知识的脉络,物理规律的关键字词、探究过程,在教材的空白处进行批注.如预习“液体压强”一节时,要求学生,在教材上注明液体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同时鼓励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还应该开动脑筋,将液体压强特点的探究过程、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过程脉络化.物理规律、结论是根据什么得到的?得出这些规律所用到的知识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哪些是通过预习可以理解的,哪些是还有异议的等也进行批注记载.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囫囵吞枣,不了了之,预习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并不是说有问题是学生没有好好预习,相反,只有在预习中深人思考的学生才能提出这些有价值的问题.
4.2 咬文嚼字深入理解
批注、提出问题只是预习的一种基本方法,预习的根本目的是要弄清问题,解疑答惑.解疑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咬文嚼字,抓住概念、规律中关键的字词反复阅读,逐句推敲.通过这种方法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疑难问题的认知,攻克知识堡垒.如在预习“杠杆”一节时,反复阅读推敲动力臂、阻力臂、杠杆的平衡等概念,指导学生紧紧抓住“距离”“静止或匀速转动”等关键字词,深人理解.多数学生通过预习后,都能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3 难点、疑点记录
在预习时,由于认知的限制,有些尽管通过努力也理解不透彻的问题,应要求学生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便于课堂听课时更有针对性.如在进行“内能”这一节新课的预习时,有些同学在预习本上记录了“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区别吗?”“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可以为零吗?”“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吗?”“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放出了熱量吗?” 这些难点、疑点的记录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精力集中在“刀刃”上,有效提高课堂上的专注度和学习效率.
5 加强评价激励,巩固预习习惯
学生进行预习后,往往都会希望自己的预习效果能得到老师的评价和肯定.作业有布置就得有检查,教师及时对预习效果检查反馈评价,并给予鼓励,会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能很大程度上巩固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对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从学生的教材和预习笔记本着手.检查学生在教材的圈画标注,预习本上记录的收获和问题;再结合谈话交流的形式,分享交流预习中的疑惑和收获,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预习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教师在谈话中也可以了解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样,教师可及时获得学生学情的第一手材料,根据学情,及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去突破重难点,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持之以恒去坚持的事情.在坚持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课堂效率的提高,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意志品质的全面提升,更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笔者在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希望自己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更好地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魏艳春.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10):74.
[2]王进.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06):38.
[3]周燕.预习能力培养策略浅探[J].当代家庭教育,2019(17):108-109.
[4]包玉英.养成预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J].天津教育,2019(11):105-106.
[5]盘秀花.培养预习习惯,提升有效教学[J].华夏教师,2019(11):27.
(收稿日期:20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