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明
作为一家中国BOPP薄膜行业中惟一两次获得专利优秀奖的企业,德冠新材虽然在科创板的首发申请获通过,但从《红周刊》此前发表的《德冠新材资金链紧张借钱分红,研发投入不足,营收增长乏力》文章来看,其经营上还是存在不少风险点的,比如毛利率比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低、营收增速出现下滑、研发投入不足等,如今进一步梳理还可发现,德冠新材报告期内的财务数据还存在一定异常,采购和营收数据缺乏相应数据支持情况。
查看德冠新材近年来的经营情况,可发现其营收增速正在变慢,据招股说明书,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0.07亿元、10.58亿元和4.74亿元,其中,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速仅为6.45%和5.05%。与此同时,净利润也不稳定,2018年和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14万元和5564万元,其中2018年下滑31%、2019年增长84%。
值得注意的是,《红周刊》记者查看其同业可比公司国风塑业、斯迪克和永新股份近年净利润增速情况,发现他们的业绩表现在2019年并没有大幅增长,增速最高的斯迪克仅在45%左右。这意味着,德冠新材2019年的净利润猛增并不是一个行业普遍现象。
那么,德冠新材是为何在2019年会突然实现净利润大增呢?记者分析后发现,首先在费用上,虽然2019年相较2018年营收多了约5000万元,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基本增长很少甚至有所减少。若查看公司近年经营情况,可发现其2017年至2019年“三费”占营收比例是在不断下降的,而且所占比例要低于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公司为了获取更多利润空间,加强了费用的压缩。
对于成本压缩的可持续性,德冠新材在招股书中坦言,“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費用、研发费用等期间费用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相关费用支出,若公司无法维持对费用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由此可见,这种靠压缩费用获取利润空间的方式是很难持续的。事实上,在2020年上半年,其“三费”占营收的比例已经开始上升了。
除了靠压缩费用之外,《红周刊》记者发现,其2019年相较2018年的财务费用减少了417万元,其他收益增长了464万元,一增一减下,为公司创造了881万元的利润空间。
不过,令《红周刊》记者疑问的是,德冠新材2019年的资金并不宽裕,当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还为-4166万元,造血能力并不佳。此外,在此前《红周刊》发表的文章中,也曾提到过不少有关公司资金紧张的情况,而对此,公司却在招股书解释称,“2019年公司盈利稳定,周转效率提升,减少银行贷款导致利息支出减少233万元”,显然,这一解释与公司的资金链现状是并不相符的。显然,这种减少利息费用提高利润空间的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令人疑问的。
招股书披露,德冠新材2019年的其他收益突然增长了464万元,原因主要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出现增长,其中,增长最多的是企业用电用气成本补贴资金,2018年时仅为7万元,而2019年则达到了272万元。
出现这一情况或许与公司所处城市佛山市当年的政策有关。在佛山市人民政府网站上,《红周刊》记者查询到这一政策的解读,与德冠新材的情况相对比,记者发现了一些疑点。首先,德冠新材2019年采购电力比2018年还要少,并不符合政策中“企业2019年新增用电量(同比增长量),必须大于或等于10万千瓦时”这一条;其次,公司2019年天然气采购74.85万立方米,即使符合政策中的用气补贴,但政策中称使用管道天然气给予0.1元/立方米的气费补贴,这样来算,德冠新材的天然气补贴也仅为7.485万元。
那么公司提到的272万元补贴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是因为德冠新材符合第三条补贴标准?对此公司需要做出解释的,若无合理解释,则公司不仅可能存在虚假补贴增加净利润情况,也有可能是公司实际能源采购和消耗要比披露得多,实际成本更高,而毛利率更低。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冠新材的能源供应中,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热力分别为454.17万大卡、304.16万大卡、414.69万大卡和222.4万大卡,可以看到2018年至2019年出现了较多波动,但若查看公司两种主要产品功能薄膜和功能母料的生产情况,功能薄膜2017年至2019年产量逐渐降低,功能母料产量逐渐增高,并没有高低起伏情况,那么为何热力供应值在2018年反而出现一个低点,这与实际的生产情况相匹配吗?2018年实际能源成本是否存在隐藏?这些疑问同样需要公司解释。
另外,若查看公司近几年的产能情况,可发现占公司收入约90%的主要产品功能薄膜报告期内产量是在不断下降的,而且产能利用率也在下滑,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为87%、85%、82%和80%。另一种产品功能母料虽然产量有所上升,但占比不大,且产能利用率也更低,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为50%、62%、62%和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