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意义篇:《论语》治天下,圣哲耀古今

2021-06-06 06:00牛红梅陈宏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修己整本书论语

牛红梅 陈宏

教学目标:

1.难点:观照孔子智慧的多向性。

2.重点:对孔子思想进行个性化解读,探索如何用孔子智慧修己正身,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归纳总结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苦禅大师曾于日本长崎孔庙亲笔题联:“至圣无域泽天下,威德有范垂人间。”诚如斯言,孔子以73年的坎坷人生,照见中国乃至东亚的历史,创造出饱含诗意、无可替代的至理哲学。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挖掘《论语》中蕴含的孔子智慧,在繁盛、浮躁又充满变数的时代,思考如何用孔子智慧修己正身,体会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朴素幸福感与充实感。

二、提问孔子智慧的多向性

明确:多个角度,学生们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观点即可,力求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学生充分表达观点后教师进一步明确:孔子的智慧于你们和老师而言都意义重大,学习孔子,就是提升做人的水准,就是修己,只有这样才有“始之于存养慎独之微,而终之以化育参赞之大;行之于日用常行之间,而达之于国家天下之远”(《王阳明全集》卷三《表拟唐张九龄上千秋金监录表》)。

三、学生讨论如何依圣人言而修己

讨论后明确:从“仁”“道”两大方面慢慢学来。

(一)仁

1.朗读相关语句: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学而》)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人仁焉……曰: 恭、宽、信、敏、惠。”(《阳货》)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2.教师明确:孔子的“仁”是爱别人,是亲爱其亲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是换位思考的人道主义精神。孔子一生始终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首位。仁既是孔子自己的为人准则,也是他的育人原则。

(二)道

1.朗读相关语句:

“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八佾》)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2.教师点拨:孔子的“道”是“对包括政治、伦理、道德在内的理想社会结构形式和社会行为规范的总抽象与总概括”。(刘振东《论孔子之“道”的性质、意义和影响》)

3.师生达成共识:贯穿于孔子生命中的毕生目标,即是弘道。孔子强调做人的基本道德,拥有了这些道德,才能在社会上长久立足。如果抛弃了这些做人的底线,也许一时得志,但无法长久。

四、教师谈如何依圣人言而修己

1.向学、博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张》)

孔子一生向学,孜孜以求,“师苌弘师襄老聃”(韩愈《师说》)。孔子一生博学,融会贯通,精通六艺,且会射箭,会唱歌,有谋略。“《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庄子·天下》)。孔子以六艺教弟子三千,弟子们正是因为熟练掌握了这些知识,才在各诸侯国大展才干,成就功业。

2.多思、多研。

孔子整理并修订影响后世的《诗》《书》《礼》,续写《易经》,作《春秋》;倡导影响世界的“仁”;教弟子三千,并开启教育史上多个先河。

3.修身、修炼。

孔子为何能有如此成就?他不畏惧鲁国季氏权利的威逼,也禁受住了卫国重金的诱惑,正是有了这样的心境,才能不被外物所干扰,丰厚自己的底蕴,在许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不仅被当时人爱戴,更被后世人推崇。

4.引路、引航。

孔子引导弟子学习经典文化,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后辈教师要学习孔子的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交友时交好人,交高人;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和学科发展趋势;注意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素养的养成。

五、评价至圣先师孔子

(一)学生回顾第一课时“历朝历代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评价”内容。

(二)教師进一步补充习近平总书记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态度与评价。

1.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到山东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

2.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讲话。

3.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了解《儒藏》编纂情况。

教师小结: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怀有浓厚的感情,在不同场合、不同内容的讲话中,曾多次引用孔子的话,如“吾日三省吾身”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三)课堂练习:给孔子的颁奖词。

明确:为孔子写“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提醒学生注意颁奖词要具备情感性、深刻性、简洁性的特点。

附三位学生当堂习作:

1.您是漫漫长路上救济苍生的天纵之才,您拥有播撒“仁”“礼”思想于天下的执着信念。烽烟四起,您是黑暗夜空中明亮的星;黄沙阵阵,您是夕阳西下时孤独的树。您是一段悠长的歌谣,唱响于两千五百年后的神州大地!

2.一位慈祥的长者,深邃的眼眸里蕴藏着仁爱的光芒;一本厚重的《论语》,沉吟的文字中流露出师者的智慧。出游列国,讲经论道,一生坎坷,万世圣贤。

3.您坚守君子之风,读诗书礼易乐刺破半昧晨暮;您向往圣王之治,乘齐鲁晋楚云穿越万世风雨。您的车轮留下的,是您思想的印记,是无比丰盈的精神家园。

六、《论语》系列课回顾与总结

同学们,老师通过你们给孔子的颁奖词,感受到了你们对孔子的無比敬重!孔子思想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色彩,那些伟大的话语,每次重温都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

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三评价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论语》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部分到此结束,但希望同学们课堂外的阅读永远不要停止,对儒家思想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进一步阅读《孟子》《礼记》等书,期待同学们勇猛精进。我们的学习永远在路上!(师生高声齐读整本书最后一篇《尧曰》,完成《论语》整本书教学。)

【课后反思】

这是《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最后一节课,我把教学重点定位个性化解读孔子智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孔子智慧修己正身。应该说最后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收束整本书的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在“探索孔子智慧的多向性”这一环节,重在扩大学生们的参与面,提高参与度,人多智慧多,话多共鸣多,最后教师汇总并形成了孔子智慧结构图,给学生以特别完整直观的印象。在“学生们讨论如何修己”这一环节,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从孔子的“仁”“道”两个角度去分析,期待我们每一个人修身正己,治国安邦,平定天下,这也是学有所得吧。“教师谈如何修己”是学生们非常愿意用心感知的环节,学生们特别想听一听老师的肺腑之言。所以在课前也充分准备,理清思路,给学生们展示了自己四个方面的思考:“向学、博学”“多思、多研”“修身、修炼”“引路、引航”,这也是我授课《论语》的思想收获吧。在当堂练笔颁奖词环节,学生们思维活跃,写出了许多大气厚重而不失文采的语句,练笔很成功。最后设计了齐读《论语》第二十篇的环节,用齐声诵读结束课程,有仪式感,有感染力。

现在回顾整个《论语》整本书阅读系列课:第一课领略阅读《论语》的方法,第二课分析孔子的主要思想内涵;第三课绘制心中的“孔门十哲”人物形象;第四课概括“君子”的特点;第五课解读《论语》中体现的孔子教育思想;本节第六课对孔子智慧的个性化解读,思考如何用孔子智慧修己正身。这一路走来,有陈宏老师耐心指导,颇多受益,无限感恩。师生一起探究,思维碰撞,深度交流,完成了既有个性化解读,又有共性读书方法与共同阅读体验的整本书阅读课。我和同学们一样,越来越热爱传统文化,也真正体会到了《论语》带来的朴素幸福感与充实感。

《论语》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内容到此结束,但课堂外的阅读永远不会停止,参与的相关课题研究仍在继续,我对孔子思想的学习与理解,永远在路上!

【教学评价】

牛红梅老师讲授的《论语》系列专题课是 “国学经典进校园”课题研究与整本书阅读相结合的一个有益尝试,牛老师对教学教研勇于探索,对国学经典无限钟爱,让人非常感动。本课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堂课,一以贯之的体现了牛老师理性、热情的追求,锵锵之声,余音绕梁。

清晰的理性思考,是整本书阅读最需要的教学设计理念,牛老师对《论语》的深刻领悟和深深热爱,使这个系列课在阅读时间、问题设计、课堂研讨、课堂习作等方面高屋建瓴,设计先行,保障了整本书阅读课的质量。

扎实的文本阅读,是整本书阅读永远的设计和教学重心。在牛老师的《论语》课堂上,没有干巴巴的说教,那句句入心的圣人之言按照教学目标的引导,被学生们挑选、汇集与研讨,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在思想的争锋中思考,在教师精到的点拨中加深印象,三观重塑,善莫大焉。

完整的流程规划与实践,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的保障。确立《论语》阅读的总目标;每堂课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并调整流程,可以单独拿出来成为示范课;每个教学步骤都围绕总目标展开;踏踏实实地实践并完成每个步骤、每堂课,形成最终的整体教学效果——这样的整本书阅读与实践,值得重视与学习。

深刻的教学反思,贯穿《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是教师成长的加油站。牛老师每一次教学反思都可以独立成章,这是一位《论语》读书人的信仰与思考,也是一位老教师的坚守与谦卑,每次看到牛老师平淡的说,完成了教学目标,都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期待《论语》能更多的走进中学语文课堂,期待更多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分享。

基金项目: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十三五”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国学经典进校园”(HJZ135-002)

■ 编辑/李    莉

猜你喜欢
修己整本书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论语》整本书阅读
如何读懂《论语》?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修己”与“安人”——“中庸”内涵辨正及其伦理原则探析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