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勤
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在广阔的鲁西南平原上,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连续进行多次大规模战斗,连战连捷,先后歼灭国民党正规部队6万余人,揭开了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被将士们称为“年年啃‘桃(陶)”的定陶攻坚战,是鲁西南战役中的一场重要战斗,创造了我军单独1个纵队全歼国民党军1个正规旅的范例,受到刘邓首长的表扬。
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
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解放战争第一年,全国战局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一年来,各解放区军民在党中央的正确方针指引下,已经歼灭了国民党正规军97个旅,使敌人的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降为373万人。其正规军队从200万人减为150万人,能用于进行战略性机动的仅40个旅左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则由127万人发展到195万人,其中野战军发展到100万人以上,战略机动兵力已优于敌人。
当时的战争形势是,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采取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被迫改为“重点进攻”,将进攻的重点置于解放区的东西两翼——山东和陕北解放区。蒋介石为了保障重点进攻,阻止晋冀鲁豫野战军南下支援山东战场,采用所谓“黄河战略”将花园口黄河决口全部堵死,黄河水被引入故道,构成从晋南风陵到鲁中济南约1000公里正面的所谓“黄河防线”,号称可抵40万大军。蒋介石企图以此阻挡解放军南进,并利用黄河从陕北到山东所构成的“乙”字形防线,将华北解放军聚歼于“乙”字形弧内的华北平原。
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英明决断,决定紧紧抓住有利时机,不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立即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为了实现跃进大别山、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进行了“三军配合,两翼钳制”的周密部署。三军配合是:以刘伯承、邓小平率領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首先在敌人守备薄弱和要害部位的鲁西南地区,实行中央突破,跨越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打开挺进中原的前门和通道,随即直趋大别山;以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左后一军,挺进苏鲁豫皖地区;以陈赓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右后一军,自晋南渡黄河,挺进豫西。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掎角,逐鹿中原。两翼钳制是:以西北野战兵团出击榆林,吸引进攻陕北之敌北调;以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胶东展开攻势,继续把进攻山东的敌人引向海边,并以华东野战军一部向敌泰安至临城之线出击,配合鲁西南战役。
在整个战略决策中,刘邓大军担负着战略突击的任务。而实施中央突破,打开挺进中原前门和通道的鲁西南战役,就成为关系到整个战略进攻胜败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如何彻底粉碎蒋介石的“黄河战略”,胜利突破黄河天险,成为摆在刘邓大军面前的第一道难关。
1947年6月21日,刘伯承、邓小平召集各纵队营以上指挥员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会上,邓小平作了报告,详细分析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战略反攻的必要性,并明确指出:反攻时机到来了!邓小平的动员报告,对广大指战员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树立必胜的信念、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顺利实施战略出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6月30日夜,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从张秋镇至临蹼集150公里宽的黄河面一线,发起渡河作战,以偷袭和强渡相结合的战术,一举突破敌人的黄河防线,拉开了鲁西南战役的序幕。
蒋介石看到黄河防线已被我军突破,华东野战军主力又在津浦线上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感到他在山东战场的左翼及后方受到严重的威胁。为了挽救鲁西南的危局,蒋介石匆忙飞抵开封,调集重兵分东西两路钳击刘邓大军,妄图将其围歼于黄河、运河的三角地带,或将其逐回黄河以北地区,确保陇海路及徐州、开封两大军事基地的安全。
敌人这一着,早在刘伯承、邓小平的预料之中。为了开辟战场,打通与后方的联系,为千里跃进大别山扫清道路,他们制定了“攻其一点(郓城),吸其来援(金乡),啃其一边(定陶),各个击破”的战术方针,决心首先歼灭郓城、定陶、曹县之敌,而后集中主力于运动中歼灭国民党军王敬久集团。
定陶守敌是有“御林军”之称的国民党军第一五三旅,全旅4000余人,属于整编第六十三师建制,原系广东军阀陈济棠的老部队。蒋介石1946年在庐山避暑时,该旅就负责庐山的守卫。1947年5月,因山东战局吃紧,该部奉调入鲁,准备到鲁中的津沪铁路沿线布防。因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该部又奉命调到鲁西南,于7月2日进占定陶城。
定陶能否啃下,关系到战役的全局。派哪些部队去战定陶呢?刘伯承、邓小平全面考虑了一下,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第六纵队。六纵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都是智勇双全的指挥员,其麾下的第十六旅旅长尤太中、十七旅旅长李德生、十八旅旅长肖永银个个都是虎将。
“我们真有福气呀,年年啃‘桃(陶)!”
7月4日深夜,刘邓大军第六纵队的万余名健儿,借着夜色的掩护,行进在奔往定陶的大道上。
六纵政委杜义德骑在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上,走在队伍的中间,随着马蹄发出有节奏的“得……得……”之声,他的思绪不禁又回到白天——
16时,杜义德忽然接到刘邓首长让他去野战军司令部接受战斗命令的通知。接受命令后,他陡感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因为六纵司令员王近山在豫北战役中负伤住进医院,他现在是军政两副担子一肩挑。他们这次面对的定陶守军有1个旅,而刘邓大军在过去还没有过1个纵队全歼敌人1个正规旅的先例,何况敌人还有定陶高大坚实的城墙做掩护。但鲁西南大战伊始,需要用兵的地方多着呢,不然刘邓首长也不会将这个艰巨任务单独交给第六纵队。
望着刘邓首长信任和期待的眼神,杜义德的回答铿锵有力:“请司令员和政委放心,我们一定打好这一仗!”
此时此刻,行进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六纵的先头部队十八旅的旅长肖永银和政委李震,他们一边指挥部队行军,一边交谈着。
“看来,我们真有福气呀,年年啃‘桃(陶)!”肖永银开玩笑说。
“是呀,这次‘啃的一五三旅,听说是蒋介石的‘御林军。管他什么军呢,这次一样让他们难逃覆灭的下场!”李震回答说。
“说得对!比大杨湖难啃的,我们照样能啃掉。”肖永银收敛起脸上的笑容,一字一顿地说。
经过大半夜的急行军,部队在7月5日拂晓时分准时到达定陶外围。随后,六纵指战员对东西南北4个城关的敌人发起突然袭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占了县城4关,将敌人压缩到城内,完成了对定陶的包围。
随后,杜义德命令各旅加紧进行攻城准备,并很快完成了如下作战部署——攻城总原则采取三面围攻、一面撒网、重点突破的战法;十六旅负责主攻东门,四十七团是第一梯队,四十六团(欠二营)和四十八团是第二梯队;十八旅负责主攻北门,五十二团(欠三营)、五十三团是第一梯队,五十四团是第二梯队;五十二团三营负责佯攻西门;十六旅四十六团二营和十七旅五十团在城西南设伏防敌逃跑;十七旅主力集结于县城北6公里的仿山一带,准备阻击来自菏泽方向的援敌。
接下来,各部队又将任务进一步细化,早早安排好了突击连和突击排。例如负责主攻定陶北门的十八旅五十二团,又将攻城突击的任务交给了一营一连,一连3个排又都争着要担任突击排。最终任务交给了一排,一排排长正是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王克勤。
此外,纵队各级指挥员多次组织察看地形,研究战法,拟制了协同和火力计划。指战员们还利用有利地形,构筑了阵地和交通壕,十八旅的指挥所也前移到城北土堤后面。
7月8日8时,敌一五三旅旅长黄志鸿命令定陶守敌2个营,在强大火力掩护下,打开定陶北门向十八旅五十二团和五十三团的阵地发起攻击,企图驱逐十八旅远离城下。敌人一度攻占我军前沿阵地,十八旅旅长肖永银立即组织反击,夺回了阵地。战到17时,敌人渐渐不支,狼狈逃回城内。
在做好各项战备工作的同时,六纵指战员们还尽最大努力,帮助定陶人民重整家园,恢复生产。敌一五三旅在抵达定陶后,强迫全城百姓为他们赶修工事,加固城墙,在城垣四角和城门上修了碉堡,城墙上修建了部分野战工事和地堡;加深加宽了护城壕,壕外与四关通路上设置了大量鹿寨,并建了多处木质地堡,还在街头巷尾修建了许许多多的暗堡、炮楼。
黄志鸿为防止解放军利用村庄和青纱帐接近定陶城,还把距县城比较近的村子用大炮轰击一遍,强迫群众将县城周围数里内的高粱、树木统统砍倒。因此,定陶附近的大小村庄到处都是残垣断壁,道路两边被砍倒的树木东倒西歪,田野里也满是被铲断的横七竖八的高粱秆。这些给附近的乡亲造成严重损失,生活陷入困境,同时给我军攻击造成极大阻碍。
面对困难局面,杜义德和各旅旅长们紧急商定,组织部队尽量抽出人力、牲口,帮助饱经苦难的乡亲恢复生产、渡过难关。于是,定陶城四周的田野里,随处可见战士们在拉犁抢种。十八旅直属队在3天里帮助群众耕种2000多亩庄稼,受到定陶人民的一致称赞。
7月10日16时许,大战迫在眉睫,定陶城外的六纵前线指挥部却很安静。突然,电话铃声急促地响了起来,电话是刘伯承司令员亲自打过来的,向杜义德下达野战军司令部的攻城命令。
在通话中,刘伯承再次叮嘱杜义德:拿下定陶的意义,一是解放定陶人民,二是为我军南下扫清障碍。如果攻不下,我军过陇海路就会受阻。请你们攻必克,攻必全歼!
创造我军1个纵队全歼国民党军1个正规旅的范例
7月10日19时整,随着杜义德的一声令下,六纵仅有的几十门大炮依托护城河堤的有利地形,对定陶东门和北门发出了怒吼,定陶攻坚战正式打响。
短短十几分钟,炮兵就将东门和北门上的城门楼摧垮,并分别将城墙炸开一个大缺口。硝烟弥漫中,爆破组在工兵的配合下,立即对鹿寨等障碍物实施连续爆破,为步兵的冲锋扫清了一个又一个“拦路虎”。
20时零5分,炮火延伸,我步兵立刻发起冲击。担任主攻东门登城突击队的十六旅四十七团一营二连,在特等英雄刘玉芳的带领下,经过10多分钟的激战,突破东门,首先登上城头。
与此同时,十八旅担任北门突击队的五十二团一营一连在炮火支援下,前赴后继,勇猛登上了北门城垣,并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反冲击,掩护二、三连登城,巩固了突破口。
战斗中,王克勤率领突击排冒着密集的弹雨,越过护城壕,一口气冲到城墙缺口下。他命令三班副班长陈群赶快把云梯架上,并第一个登上云梯。当他向云梯第四阶挺进时,突然,敌人射来的一颗枪榴弹落在护城壕边上,爆炸声起,王克勤从云梯上摔了下来。
三班班长张老四一看排长负伤,一面命令战士迅速登城,一面把王克勤扶起来。当他用手摸到王克勤的右肋时,只觉一股热血正从排长身上往外涌!他连忙叫陈群给排长包扎,并说:“快把排长背下去!”但是王克勤坚决不下火线,忍着剧痛推开張老四,说:“不要管我,快冲上去!”张老四含着眼泪,大吼道:“为排长报仇!冲啊!”带领战士们向城头杀去。
战士们奋不顾身地登上了城头,打退了城墙上敌人的反扑,巩固了突破口。这时,该向后边的战士们发出登城的信号了,可信号枪还在排长手里,怎么办?正当张老四和战士们着急之时,突然,2颗信号弹从城脚腾空升起。
原来,王克勤强支着身子在云梯下坐着指挥战斗。他向刚冲上来的一班班长说:“机枪掩护好!……扩大突破口!”他又对刚上来的二班班长喊道:“右边有敌人的机枪,把他干掉!”他向身旁的陈群说:“你……你……你不要守着我,快……快……冲!”他注视着城头的战况。当同志们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城头时,他忍着钻心的疼痛,用右手慢慢地从腰里抽出信号枪,高高举过头顶,向大部队发出了登城的信号……
十八旅抓住战机,立即令各团主力和第二梯队投入战斗,攻进城内。于是,五十二团向西南、五十三团向南、五十四团由北门突入后向西再向南发展。从东门突入的十六旅四十七团、四十八团等部,也立即向纵深发展,快、猛、狠地打击敌人。突入城内的我军,不与小股敌人纠缠,不为小的胜利所诱惑,勇猛穿插,迅速将敌割裂、包围,并采取迫击炮平射、工兵爆破、步兵突击相结合打法,连克地堡。
守城的敌军退潮般向城里撤,受惊的马嘶鸣着到处乱窜。有一股敌人见没有逃路,把枪放在地上喊:“八路公(军),莫打,我们告穷(缴枪)!”战士们不懂“告穷”,正要开枪,一个胆儿大的广东籍敌兵高举双手走过来,嘴里一遍遍地喊着:“告穷!告穷啦……”战士们这才明白,于是大家齐喊:“告穷呀!告穷不杀呀!”
激战至午夜,城内守敌大部被歼。残敌一部发现南门没有部队攻城,西门攻击力度较弱,就急忙向城南和城西南角突围逃跑,被早已张好口袋、单等“请君入瓮”的十六、十七两旅的伏击部队全歼。
敌一五三旅旅长黄志鸿率领残部乘夜在南门突围而出,爬过城外堑壕,向南退却。在离城十余里的地方又被解放军伏击,死伤无数。黄志鸿和副旅长陈丹青等狼狈逃脱。该旅除在阵地上伤亡过半外,自旅参谋主任谢超文以下残余官兵,都成了解放军的俘虏。在广东部队中声名远播、历史悠久的“御林军”一五三旅,在定陶全军覆灭。
到11日凌晨1时,战斗全部结束。我军以伤亡397人的较小代价,取得了歼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三师一五三旅4000余人的胜利,并缴获各种火炮15门、轻重机枪123挺、步枪2100余支、军马100余匹,还有大量其他物资。定陶战斗创造了我军1个纵队单独全歼国民党军1个正规旅的范例,受到了刘邓首长的表扬。
天亮时,六纵打扫完战场,还没有来得及庆祝胜利,从野战医院就传来王克勤牺牲的不幸消息。刘邓等首长深感痛惜,专门给六纵拍发了一份唁电,痛悼英雄王克勤。
定陶的解放,使刘邓大军取得了“啃敌一边”战术方针的胜利,打退了蒋介石的钳形攻势,为腰斩敌王敬久兵团的东路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刘邓大军先后取得六营集大捷、羊山集外围战、羊山集攻坚战等战斗的胜利,歼灭国民党军4个整编师师部、9个半旅共6万余人。7月29日,中共中央特传令对刘邓大军给予嘉奖。
8月7日,刘邓大军在鲁西南经过短暂休整,挥师南下,开始千里跃进大别山。(题图为鲁西南战役纪念馆雕像)
(责任编辑:林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