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壮丽人生

2021-06-06 05:58吴志菲
党史纵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济南山东

吴志菲

在中共一大代表中,王尽美是离世最早、生命最短暂的一位。尽管他的生命刻度永远停在了27岁,但他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燃烧的一生,他的诗句“革命天才明”成了自己人生最好的注脚。

“陪读生”一心想“换命”

1898年6月14日清晨,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现属诸城市)一户佃农家庭里诞生了一个乳名叫“仓囤”的男孩,他便是王尽美。朴素而又直接的乳名,寄托着经常忍饥挨饿的一家人期待有满仓满囤的粮食的愿望。

近乎赤贫的生活令王尽美从小就尝尽艰辛。母亲经常一边纺线,一边讲述亲眼见过的义和团反洋教的故事,使童年的王尽美对英勇斗争的义和团产生敬佩之情,也在他幼小的心灵种下了反抗的种子,培养了他最为朴素的反抗压迫的意识和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情感。

王尽美7岁时,地主王介人为8岁的儿子祥儿设塾启蒙,想找一个年龄相当的孩子陪读。王尽美母亲立即托人去说情,并领着儿子登门相求。王介人因为跟王尽美同是王氏家族,又见他聪慧伶俐,就答应了。私塾先生张玉生按谱序给王尽美起名叫王瑞俊,字灼斋。难得的读书识字机会为王尽美日后走上不平凡的人生道路铺就了第一段基石。后来,祥儿得急病去世,学馆关闭。

不久,王尽美再到地主谋耕堂家为他的儿子春儿伴读。可不到半年,春儿也暴病身亡。地主便诬蔑王尽美是“穷命”,“克”死了他的孩子。王尽美非常气愤,发誓再也不为地主孩子陪读,从此在家劳动。农暇时,他刻苦自学,阅读进步书刊,关心国家大事。过年了,看到地主家张灯结彩,杀猪宰羊,他便去问母亲:“地主家为什么那么富?”母亲叹息道:“人家命好,咱穷人命苦哇。”“那咱和他们换命行不?”幼小的王尽美心里忿忿不平。

母亲看儿子痴迷读书,想办法让他进了学费低廉的村塾。不久受辛亥革命影响,村塾被废除。由于王尽美成绩优秀,新式初等小学的校长破例免除学费让他继续学习。在学校,王尽美品学兼优、思想敏锐,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被学校指定为“大学长”。

1913年初小毕业后,王尽美以优秀的成绩获得全免学杂费入读枳沟高等小学的机会。任教的王新甫老师是一位具有资产阶级民主进步思想的教师,他经常在课堂上慷慨激昂地讲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铁路风潮、武昌起义等故事,介绍有关进步书刊。这些重大事件与进步思想触动了王尽美的心,他开始对政治书刊产生浓厚兴趣,感到社会的变革关系着每个人的命运,萌发了民主主义思想与救国救民的志向。

1915年,王尽美高小毕业,回到家乡务农。这一年,由母亲做主,17岁的王尽美与大自己1岁的李氏成婚。

迷茫中找到革命的方向

1918年春末夏初,王尽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北园分校读预科,他的世界由此打开了一扇敞亮的窗户。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昔日是德国侵略者的俎上之肉,如今又要变成日本侵略者的釜中之鱼,山东人民深感切肤之痛,斗争尤为激烈。五四运动的爆发,使王尽美充分地意识到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于危在旦夕之际,自己不能置身事外。他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投入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的洪流中。

当时,王尽美被同学们推选为山东省立一师北园分校代表,积极联络学生建立爱国反日组织,带领同学参加集会、游行,开展宣传活动。在王尽美和石愚山、朱孟武等的倡导下,一师联合济南21所学校学生代表70余人,在5月7日晚正式成立山东省学生联合会,并议定学联的目的与要求为:惩办卖国贼;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拒签《巴黎和约》,无条件收回青岛和胶济铁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学生有游行示威的权利。山东学联成立后,与各地学生爱国运动遥相呼应,迅速投入斗争。

王尽美身着校服,胸前斜披写有“还我河山”的白布条,站在街头慷慨陈词,不时挥舞拳头。他悲愤的情绪和雄辩的口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五四运动中,王尽美结识了济南省立第一中学的学生邓恩铭,两人志同道合,结为好友。

不久,王尽美响应济南学联发出的外籍学生回各县开展运动的号召,跟几名骨干一起回到家乡。在他们的策划下,诸城各学校开展了反日救国运动。为更好地发动群众,王尽美和县城里的几名教师一起编写了易学易记的《救国五更》《国耻记》《高跷段》《打花棍》等歌曲。在母校,他热情洋溢地向师弟们介绍五四运动的发生经过,鼓励他们参加革命活动。

1919年下半年,王尽美升入山东省立一师本科第十一班。由“山东问题”引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传播,让王尽美在迷茫中找到了革命的方向,并站到了中国政治舞台的前沿。

1920年初,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王尽美正好代表山东学生去北大联系事宜,得知这个情况后就在北大红楼拜访了钦慕已久的李大钊。两人相谈甚欢,王尽美提出加入研究会的愿望,李大釗非常高兴,当场让他填表。于是,王尽美就成了该研究会的第一批外埠通讯会员之一,得到了刚刚出版的中译本《共产党宣言》。加入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后,王尽美更加频繁地来往于北京与济南之间,刻苦攻读所能找到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章。

10月1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出版的《泺源新刊》创刊,这是一份以介绍新书刊、宣传新思想、揭露社会陋习、批评旧教育、倡导教育改革为宗旨的进步刊物。王尽美、邓恩铭都曾在该刊发表过文章。

11月,王尽美联络邓恩铭、王志坚等11人在济南商埠公园发起组织进步学术团体“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并任主编。励新学会会员王景鲁曾回忆说:“励新学会的会址,是在齐鲁书社内,那儿有新书可读(如《新潮》《新青年》等),也常请学校名教师、社会名流到会演讲。”《励新》半月刊登载了大量有关山东教育和妇女解放及讨论社会改造问题的文章,通过具体事实剖析社会,痛斥反动当局的罪恶,抨击社会时弊,启发青年觉悟,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这一时期,王尽美的思想也产生了飞跃性进展,逐渐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在山东五四运动中颇负声望的王乐平与陈独秀相识,彼此间有通信联系。当陈独秀组织成立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后,曾致函王乐平,约他在山东组建共产党组织。王乐平遂将正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王尽美、邓恩铭介绍给了陈独秀。

1921年初,在北京、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帮助指导下,王尽美与邓恩铭等人成立了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

毛泽东口中的“王大耳朵”名载一大史册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相继建立了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时机已到。

1921年6月,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收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通知,请他们派2名代表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经过讨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决定推举王尽美与邓恩铭出席大会。之后,王尽美与邓恩铭搭乘火车南下,奔赴上海,是外地抵沪较早的代表。

至7月22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陆续到齐。为保密起见,大部分代表以“北京大学暑期旅游团”的名义寄住在预先租下的已放暑假的博文女校校舍。

王尽美是第一次来上海,也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活动。但是,在等待开会的时日,他拒绝了上海这个大都市现代风光的诱惑,闭门不出,贪婪地阅读着大会发起组准备的有关资料和代表们带来的各种书刊。他在这里遇到的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代表人物,是闪耀着时代风采的革命先锋。他们从中国不同的地方汇聚到这里,绘制中国未来的蓝图。他们中有王尽美早就熟识的张国焘、刘仁静;还有虽是头一次见面,但王尽美早知其名、读过其文,并引起强烈共鸣的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人。他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聚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缘,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在博文女校,王尽美与毛泽东进行了真诚的交流。王尽美说:润之,你的《湘江评论》办得真好!你的大作《民众的大联合》目光远大,议论痛快!毛泽东说:你们的《泺源新刊》也办得不错,文章切中时弊!

中共一大开幕后的第二天,王尽美代表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汇报了其组建的过程,并对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尽管年纪较轻,但他举止从容不迫,充满朝气。

为避开法国巡捕的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迁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王尽美不时为代表们撑船使桨。为了会议的安全,代表们带着乐器、麻将牌,以游客的身份作掩护。王尽美用笛子为大家吹起了《渔家乐》《步步高》等乐曲,受到代表们的好评。毛泽东笑着拍着他的肩膀说:“王大耳朵同志,你可是多才多艺啊!”

会议期间,王尽美逐一拜访每位代表,热情地跟他们交谈。在住房里,在餐桌上,在女校的院内,他利用一切机会向他们求教,和他们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他的虚心好学和追求真理的执着,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更加坚定了王尽美为实现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献身革命的信心和决心。为此,他改名叫王尽美,并写了一首《肇在造化——赠友人》的诗:“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从此,王尽美献身于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王尽美精神抖擞地回到山东后,把一大会议的精神向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进行了传达,并对如何落实一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抓紧党在山东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随着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王尽美肩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他的活动领域已从学校扩大到社会,从知识分子扩大到工人群众。他的工作范围从党内到党外,从党务到事务,千头万绪的工作使他应接不暇。他风尘仆仆地奔波着,呕心沥血地工作着。

为了避开校方监督的视线,王尽美常常是白天在校内工作与学习,夜晚翻越校墙到外边活动,但时日久了总难免走漏风声。1921年冬天,王尽美在学校壁报栏内发表了一篇题为《饭碗问题》的讽刺文章,直接揭露反动学监徐禹臣以办教育自诩清高,实则专事钻营、唯利是图的伪善面孔。王尽美的文章写得辛辣犀利,将一个伪君子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揭去他道貌岸然的盖头,让一些受蒙蔽的学生识破真相。为此,他触怒校方,被以“不务正业和破坏校规”为由开除学籍,从此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把革命火种撒向齐鲁大地

1921年8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9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了为期5天共10余人参加的扩大会议。据罗章龙回忆,王尽美也出席了这次会议。

1922年1月,王尽美、邓恩铭、高君宇等作为中共代表出席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4月,他回到济南,积极贯彻大会的精神,努力推进山东革命运动的发展。6月,根据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中国勞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正式成立,王尽美任主任。

当时,铁路大厂工人俱乐部和夜校开办不到1年,就被新上任的交通部部长强行关闭。1922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执行部主任罗章龙来到山东,发展了工厂第一名党员李广义,并与此时已任山东支部主任的王尽美深入工人们之中,深切感受到大厂工人不甘心受压迫的心情。罗章龙和王尽美认为在铁路大厂建立工会的时机已经成熟。在他们的组织下,李广义、薛文英等人迅速联络数百名工人,筹备成立工会。1922年6月18日,铁路大厂工会正式成立,王尽美代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发表祝词,称工会的成立为山东劳动界带来了曙光。

7月,王尽美被中共中央调往上海,同邓中夏、毛泽东等人共同起草制定了《中国劳动法大纲》,并发起了请愿运动,要求北洋军阀政府的国会通过《劳动法大纲》。这个《劳动法大纲》实际上成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行动纲领。同月中下旬,王尽美与邓恩铭又以山东代表的身份出席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向大会汇报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精神,参与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大后,党中央派陈为人到山东指导工作。8月,在陈为人的指导下,中共济南支部建立,王尽美任支部书记。9月,王尽美被调赴中央和邓中夏一起负责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当时,他以劳动组合书记总部特派员的身份组织了京奉铁路山海关铁工厂工人大罢工,并取得了斗争的胜利。随后,又参与领导了秦皇岛码头工人和开滦五矿工人的罢工斗争。

1923年1月,王尽美任京奉铁路总工会秘书。1个月后,他被严密监视其行为言论的反动当局逮捕,后经工人兄弟营救获释。因敌人通令缉捕,中共中央于1923年2月调他重回山东。这年10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王尽美任书记,负责领导山东党组织的全面工作。是年秋,他曾一度复往北京,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干事,参与营救二七大罢工中被捕的同志。

1923年10月,王尽美任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在他的推动下,中共济南党组织先后发展为支部、地执委,并派党员赴青岛、淄川、青州等地从事工农运动和建党建团工作,把革命的火种撒向齐鲁大地。

从劳苦大众中走出来的王尽美分外重视开展群众工作,他走到哪里,革命声音就传播到哪里。他用乡亲邻里、各路商贩喜闻乐见的吟唱、朗诵、宣讲等方式进行革命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直击贫苦百姓的内心。听众时而沉思落泪,时而振臂高呼,宣讲结束后人群常久久不肯散去。

王尽美还用《苏武牧羊》的曲调,填上自己创作的歌谣,四处弹唱:“工人白劳动,厂主吸血虫。工人无政权,世道太不公。工人站起来,革命打先锋。”有一次,王尽美从天津到济南,特意乘坐最便宜的闷罐车,因为那里多是中下层民众。一路上,他宣讲革命道理,每到一站,有人上下,他就一遍遍反复讲,吸引了一拨又一拨乘客,把革命火种播撒一路。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王尽美遵照中共三大的决定,于10月5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开始与山东国民党著名人士王乐平一起酝酿改组山东国民党的问题。

1924年1月,王尽美、王乐平等6位山东代表去广州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通过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会后,王尽美回到济南,向中共党员、青年团员传达了会议精神,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他积极帮助国民党在山东建立基层组织,同时吸收国民党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共产党。

1924年11月,王尽美、王乐平、阎容德、王哲去北京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国民会议运动讲演大会。返程途中,12月下旬,孙中山在天津接见了王尽美等人。孙中山以他个人的名义委派王尽美为国民会议宣传特派员,回山东宣传和筹备召开国民会议的工作,并授予盖有“孙文之印”的委任状。

王尽美等回山东后,具体研究了在山东开展国民会议运动的意见,进行了分工。王尽美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积极建立与发展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并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积极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发展党的组织,使山东党的工作迅速发展。

长期的忘我工作和艰苦生活,使王尽美身患肺病并越加严重,多次咳血昏倒,但重病没有阻挡他奔忙的脚步。从济南到青州、从青州到潍县、从潍县到青岛、从青岛到淄博,王尽美一路与时间赛跑,为信仰踏上“永不停止的革命行程”。

王尽美的长子王乃征,出生于1919年1月。由于父子之间聚少离多,父亲的形象对于年幼的王乃征来说都是很模糊的。

在王乃征的记忆里,父亲个子高高的,很少回家,回来后也总是往外跑。“印象最深的是,那时我常常要到村里的学校叫父亲回家吃饭。”“那时,父亲因为在外读书,思想活跃,每次回到家里总要去村小学找老师们说话,一说就是很长时间,常常忘了回家吃饭。”快到吃饭时,母亲就让王乃征去叫父亲。因为年纪小,王乃征并不知道父亲与老师在交谈些什么,多年以后他才明白那是父亲在与进步教师交流思想。

1925年8月,王尽美一病不起。病危期间,他没有与前来探视的同道好友讨论自己的病情,而是在中共青岛市委的负责同志面前口授遗嘱,交代未竟之业:“希望全体同志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吃力地讲完最后一个字,冷汗已经湿透王尽美薄薄的衣衫。随后,他过目确认,并按上手印。8月19日,积劳成疾的王尽美永远闭上了明亮而睿智的眼睛,终年27岁。

2009年9月,王盡美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责任编辑:林晓清)

猜你喜欢
济南山东
我和我的家乡
秋意·济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Paving Memory Lane
山东老家规 (中)
徒步·丈量济南之美
傅有田
傅有田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