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发展格局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取向研究

2021-06-06 04:58王飞王佳张宁宁张莉张红瑞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

王飞 王佳 张宁宁 张莉 张红瑞

【摘  要】2020年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从战略高度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理论:形成以国内循环发展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发展格局。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是我国保持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这是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国家的奋斗目标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这对于中国未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高水平的市场体系建设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Abstract】Since 2020,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s established the theory of building a new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a strategic height: to form a large pattern of development with domestic circular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body and domestic and foreign double cycles mutually reinforcing. Constructing a new development mode is a strategic choice for China to mainta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also a strategic choice for China to create new advantage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This is a major development strategy put forwar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in light of the changing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goal of building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is is of fundament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future high 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high level marke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high level opening up.

【關键词】发展格局;中小企业;发展

【Keywords】development patter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4-0124-04

1 新经济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0年中央决议方针提出中国新经济发展格局: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是中国历程上的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有短期困难因素影响,但是,这些都是次要的、短期的、临时的影响因素,不是该发展格局提出来的根本性动因。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贸易大国、人口大国、人均GDP突破1万亿的国家,选择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永续的必然趋势,分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1 传统的出口导向性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我国当前及未来经济的客观需求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40多年一直以年均9.5%的速度增长。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增长的两大关键驱动因素之一。其中,大规模外部流通的建设与对国内外资源这两个市场的大规模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自21世纪起,中国进入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生根本与巨大的变化: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万亿的经济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规模世界第一、资金跨国流动规模等均居世界前列。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各自地位和相互作用与前40年有很大不同,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关系正在从互补合作为主,逐步转变为互补与竞争合作并存。综合以上观点考虑,以及未来长期发展需要,必然对自己曾经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重新定位。

1.2 全球国际分工已经明确开始调整,迫使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需重新定位

国际分工重新调整,外循环的地位由升到降,内循环地位持续提升。自1995年以来,外国通过全球价值链分工从中国获得的真实收益占中国国内产出的份额大致经历了一个以2006年为界、先升后降的倒V型变化过程,中国从国外获得的收益份额则持续提高。进入21世纪,全球价值链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们比较一下我国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2006年与近期的2019年的数据:2006年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是35.4%,比三分之一还要强一点,到2019年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下滑到17.4%,绝对值下滑一半。这其中有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与经济规模大小有关系;二是与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关。历经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我国要素禀赋持续改变,经济总量和国内需求规模正持续扩大并加速扩大,只因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外循环的地位由升到降,内循环地位持续提升。

1.3 新经济发展格局最能够体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要求、我国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也是长期的根本性的内在动因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代表,在党中央针对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战略思想,是事关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要以解决发展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发展优势,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开放、更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1.3.1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我国巨大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将有力地帮助我国经济渡过难关。

1.3.2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充分发挥消费和投资的基础性作用,切实促进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过上更好的生活。

1.3.3 关键的产业链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构建新的发展模式的基础。

1.3.4 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外双流通互补,充分发挥内需潜力,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

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实现更强劲、更可持续的发展。充分发挥内需潜力,更好地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实现更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形成国内流通为主体,国内外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回顾2006年到2019年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不难看出: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用骄人的成就验证了其正确性及可行性。

在2020年的全球特殊时期冲击下,我国经济依然正增长,同样说明新经济发展格局的有效性。2020年的经济工作会议认为,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2 顺应并积极响应国家新经济发展,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取向

在中国,以销售收入和总资产为主要指标,选择年销售收入和总资产在5亿元以下和5000万元以上的中型企业;选择年销售收入、总资产在50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不足,发展动力不足;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差,市场影响力小;中小企业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较弱,无法及时识别和抵御经济景气、金融环境和行业形势的变化。因此,它们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与此同时,一大批中小企业成立。新型中小企业加快升级。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其中,小型微型企业1169.87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76.57%。将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纳入统计后,小型微型企业所占比重达到94.15%。

2.1 国家经济体系中中小企业起到的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是现代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因此,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数量都占有绝对优势。中小企业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欧盟、美国和日本的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是解决就业和经济增长问题的支柱。中小企业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促进创新的基本力量。它们是市场经济中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集团。中小企业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事关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事关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截至2019年底,我国中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微企业占97.3%。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75%以上的技术创新,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业,创造了相当于GDP 60%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中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它将继续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不可或缺的作用。以观研天下的图标说明(见图1)。

2.2 国家对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极其重视

2.2.1 对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视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18年下半年以来,针对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不畅、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企业税费负担较重、盈利能力弱化问题,以及市场公平竞争问题,中央和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仅2019年以来,比较重要的文件和政策精神就包括此次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如生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和昂贵,创新和发展能力不足。本文总结和深化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政策受益和民营企业从2020年开始,并要求所有相关责任单位实施从中央和国家机关,并通过新闻联播宣传报道,意味着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发展创新作为深化对内改革的重要内容,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2.2 优化营商环境保证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为落实《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务院令第722号,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19年10月22日颁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中小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

例如,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依法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做好条例的宣传解读和贯彻实施工作,推动有关规定落地见效,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2.3 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模式取向是适应国家新经济发展格局的要求

任何企业都是一定经济背景下的经济细胞,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所处经济环境及经济环境效用。国家新经济发展格局为要求健康成长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及条件,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应该顺延其内在要求。

3 适应新经济发展格局要求,中小企业发展模式取向途径分析

3.1 坚守“服务生态安全、服务人类健康”主旋律

新经济发展格局下,中小企业与传统中小企业相比的一个特点是,新发展范式下新的社会责任承担和新发展阶段下历史使命的承载。对新经济发展格局下中小企业的评价体系中,特别是以生态观及人类健康观为社会责任的担当与履行,也要作为特别重要的一环,借此形成良性社会导向。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国际格局的重大调整,新经济下的中小企业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布局与发展需求,特别是服务于以生态优先及人民健康需求。强化对新经济发展格局下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引领需要顺应新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共同探索民生福祉与国家发展战略之间的价值协同空间,是在价值落点和价值共创模式上的持续优化。

3.2 围绕企业使命愿景驱动人才梯队培育及企业文化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人才管理工作中,要克服“见人不见人”和“重用而忽视培养”的倾向,形成“成才、用才、评才、爱才”的社会氛围,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吸引、留住和利用的科学机制。核心是中小企业必须形成围绕企业使命愿景驱动人才梯队培育制度。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这是管理学界的共识。新经济发展格局下的中小企业同样必须尊重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承。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承贯穿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中。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承不仅是中高层管理者的事,也不仅是企业文化管理部门的事,中小企业应当有全面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承思维。

但是,现状是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承常常不到位,企业文化流于形式是现在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失败的症结所在。企业文化落地难,导致企业员工士气低下、一盘散沙,人浮于事、组织合力低、效率慢,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承没有起到引领的作用,员工价值观不统一;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承也没有起到组织激励的作用,员工缺少主观能动性,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员工满意度低,导致人才流失。

3.3 以科技创新及业态数字化转型铸造核心竞争能力,推动数字经济增长

3.3.1 重视科技、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是中小企业把握新技术革命的唯一途径,也是中小企业抓住国内市场升级机遇的唯一选择。模仿式、跟进式、引进式是中小企业过去的创新范式,未来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创造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同时要兼顾两个领域,一是新经济发展格局引领的领域,二是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领域,两者不可偏废。同时,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创新,还有企业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往往交织在一起,这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变化。

3.3.2 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中小企业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的数字化转型

未来经济将数据提升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因为高质量的数据可以带来高价值。社会经济完全数字化,所有企业都必须以数据发展。数据资产的有效管理和使用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对于全球经济发展来说,现在数字化经济是主要的发展内容,各个国家都在制定相关的战略方案,希望能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来稳定国家,而数字化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各个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新经济发展格局要求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其实代表了企业如何利用技术来从根本上改变绩效的一次彻底反思,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要从管理层开始进行跨部门的协作,把以业务为中心的理念与快速的应用程序开发模式进行结合。所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了企业内部的动力,增加企业内部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会带来如下重要价值:

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会为中小企业节约成本:云技术可以降低IT成本,这只是成本节约的一小部分。新技术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来显示并帮助中小企业优化广泛的业务流程。同时,现代数字技术可以帮助简化工作流程,改变中小企业开展业务的方式,减少员工在此过程中的工作量和费用。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创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主要好处是它提供了关于所有客户的数据,使企业能够改善客户体验场景,从而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渠道和信息向客户发送信息,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数据,给客戶带来所需的场景体验。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准确地进行市场细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技术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关于客户的信息,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发现他们以前从未意识到的新的细分市场机会。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离不开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以新经济发展格局为背景。

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其关键在于国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而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同时需要以高质量发展的中小企业为载体。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具体承载者,对于解决就业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无可厚非。当前我国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口尚有6亿,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差别明显。这要求我国设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及国家政策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一方面要逐渐缩小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总体比重及通过中小企业良性成长推动国家总体经济规模扩大。另外,绝对不能忽视经济国际循环对国内经济循环的有效意义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易善秋.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物流金融发展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0,39(05):111-118.

【2】杨鸣晖.中小企业发展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J].今日财富,2019(18):71-72.

【3】王双陆.新时代中小企业发展模式[J].商讯,2019(14):52-53.

【4】张欢.我国中小企业的天生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5】冯朝军,温焜.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模式[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01):31-34.

猜你喜欢
中小企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