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在内涵剖析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举措:科学布局——契合区域发展,合理组群——明晰组群逻辑,改造课程——重构课程体系,建设资源——共享教学资源,优化师资——打造教学团队,保障质量——改革评价体系。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专业群;产业发展;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林徐润(1975- ),男,广东揭阳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副研究员。(广东 深圳 51817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0GXJK283)和2018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管理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DJG20193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8-0058-04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包括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202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提出,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高职院校要加强内涵建设,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科学布局、课程重构、资源共享、师资建设、质量保障等举措,开展高标准、高质量专业群建设,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内涵剖析——广东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关键要点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体系完备,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这些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组群逻辑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从专业建设转向专业群建设,在我国起步于国家示范校建设阶段。“双高”计划文件中特别强调专业群建设,明确提出专业群建设要求,专业群建设进入了高水平、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前提是高水平的科学组群,这是专业群发挥集聚化、高端化和特色化优势的基础,也是专业群建设对外面向产业、行业、企业、岗位等需求,对内实现各种资源共享、共建、共育、共研等建设发展的工作起点。
专业群构建原则目前普遍接受的是“三相一共”原则,即“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专业群组群可以遵循“三相”的组群逻辑,实现专业群“六共享”,即“教学团队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实训场所共享、平台课程共享、教材开发共享、教法改革共享”。通过“三相”,精准布局专业群专业,聚焦发展,优化配置,动态调整,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实现“六共享”,高效整合资源、建设资源,充分发挥集群效应,形成人才培养合力。
(二)秉承理念
打造“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专业群,理念至关重要。秉承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和统筹发展等发展理念,可以有效促进专业群高水平建设。
1.集群发展。专业集群理念源自“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西方经济理论,由美国学者麦克尔·波特创立,其含义是: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企業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高职院校开展专业群建设,采用专业集群发展模式,对接相同产业链、相关职业岗位或相通的学科专业基础,整合现有专业,形成集群式专业结构,有利于对接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
2.融合发展。融合发展理念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类型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具“高等性”与“职业性”的双重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专业群建设注重德技融合;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专业群建设精准对接企业,与企业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教学、科研互相促进,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促进教学内容与科技进步同步,实现教科融合;发挥服务社会职能,着眼终身学习,专业群建设对接社会需求,加大社会培训力度,实现育训融合。
3.统筹发展。统筹资源,对各专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综合布置,重点建设,实现共享,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部驱动力。统筹发展要以学生为中心,切实发挥专业群集群发展效应,将原来分兵作战的各专业有机集合在专业群内发展,将原来散落的专业资源统筹整合,实现“教学团队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实训场所共享、平台课程共享、教材开发共享、教法改革共享”,最大程度形成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合力。
(三)建设要素
1.专业要素。专业要素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要按照产业、岗位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及群内专业建设发展情况,通过建立健全专业群内专业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关停并转、新增派生,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群内专业设置,不断挖掘专业潜力,激活专业活力,形成发展合力。
2.课程要素。课程要素是专业群建设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要按照专业群的整体规划,进行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重置,体现群建设理念,着力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开展课程模块化、项目化等改革,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等融入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3.师资要素。师资要素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任务。“双师型”团队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特色,决定着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要通过专业群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加大群内师资共育共享,促进群内教师互帮互助、扬长避短,实现共建共赢,做好人才培养的师资保障。
4.机制要素。机制要素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加快完善专业群组织领导机制、动态管理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协同合作机制等。高职院校要大胆创新专业建设体制机制,不断探索专业群建设的新模式、新方法及新路径,推进专业群可持续发展。
二、现实分析——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群组群逻辑不够清晰
专业群建设建立在科学组群的基础上,要开展系统的面向产业、行业、企业以及区域经济的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技术基础相近的原则组建,对专业进行组合,对资源进行整合,发挥专业集群效应,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而实践中一些高职院校专业群的专业划分不够科学合理,把一些不相关的专业牵强地划分到同一专业群里,或限于现有二级院部的内部,很少有跨二级院部的专业群合作,或为相关项目申报而建设,导致未经系统调研和科学论证,仓促上阵生硬组合,无法厘清组群逻辑,无法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共建,甚至造成推诿内耗等不良后果。
(二)专业群内专业各自为政
专业群建设不是群内各专业建设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在集群理念、融合理念和统筹理念的指导下,科学规划、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统筹建设。而实践中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仅仅是冠以“专业群”的名称,走形式主义,建设思路仍然是按照传统专业建设路径,各专业不仅各自为政,不整合资源,更有甚者彼此拆台、抢占资源。
(三)专业群建设缺乏大视野
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需要密切关注产业、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动态,需要结合新技术、新工艺,需要深化产教融合。而实践中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建设规划完成之后,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在内部建设上。殊不知专业群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大视野,联合行业主流企业,加快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步伐,定期开展调查研究,不断调整建设规划。
三、策略选择——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举措
(一)科学布局——契合区域发展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现有的产业生态布局,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布局专业群,制定中长期专业群建设规划。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校企双元育人,依托产业集群开展专业群建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加强与行业主流企业合作,建设特色产业学院。针对区域經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为社会和产业培养所需人才,优化专业结构,保障专业设置的高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依托特色专业,构建优势专业群。
(二)合理组群——明晰组群逻辑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在科学规划专业群布局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专业群组群逻辑,制定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专业群建设规划。实践中,遵循“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三相一共”组群原则,选择3~5个专业组建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专业群,制订专业群建设方案,以学生为中心,加大专业群建设力度,实现专业群“六共享”,即“教学团队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实训场所共享、平台课程共享、教材开发共享、教法改革共享”。
(三)改造课程——重构课程体系
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要着眼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培养需求及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联合行业主流企业对专业群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依据岗位核心能力要求进行课程改造,增强新兴技术在教学内容中的覆盖。将传统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为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模块”“拓展模块”三大类型。其中,“平台课程”是专业群内所有专业共同开设的课程,培养学生通识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程”是专业群内各专业分别开设的课程,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活动必备的岗位专业能力,包括专业核心课和集中实践课;“拓展模块”是选修课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课程,包括专业拓展课和公共拓展课。通过专业群课程体系重构,可以有效实现底层课程即平台课程“共享”,中层课程即“专业+方向”课程“分立”,上层课程即拓展模块课程“互选”。
(四)建设资源——共享教学资源
专业群教学资源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环节。专业群教学资源建设不仅包括教学素材、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包括实训基地、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共建共享。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协调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行业主流企业在课程开发、标准制定、素材采集、案例设计、教材编制、基地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五)优化师资——打造教学团队
专业群教学团队是由专业群带头人领导的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要改变传统专业教研室的管理模式,对专业师资进行统筹整合,打破传统专业限制,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师资保障。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从专业群的“群”视角出发,为教学团队创造教学、科研、培训等平台,促进教师沟通交流,培养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合作建设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工作,完善专业群教师假期实践制度,做好专业群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组织工作。高职院校要加大对技术技能大师聘请的力度,可以通过校企共同设置高层次人才专家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与科研大师工作室等方式吸引高层次、高水平技术技能大师。此外,高职院校要从专业群的“群”视角出发,完善专业群教师考核制度,有效提高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改革与创新融合。
(六)保障质量——改革评价体系
专业群建设要改革原有专业评价体系,从保证学生学习成果和育人成果的角度,科学构建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在高职院校内部,将专业群建设与内部教学诊断改进有机结合,依托智慧校园平台、数据平台和质量保障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从专业群的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角度,评价分析专业群人才培养效果及目标的达成度,及时开展诊断与改进。在高职院校外部,有效开展第三方评价工作。通过毕业生就业与跟踪调查、企业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加强专业群建设外部保障机制建设。总之,要内外结合,有机衔接,保障专业群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子季.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5):3-9.
[2]李海东,黄文伟.粤港澳大湾区视阈下区域产业学院发展的若干思考[J].高教探索,2020(3):23-28.
[3]任占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4-8.
[4]张红.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9(6):105-108.
[5]周建松.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政策、理论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0(3):3-11.
[6]邹火龙.“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对策[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5-7.
[7]周建松.精准把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要义[J].中国高等教育,2020(1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