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艳艳
急性心肌梗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多见的一种病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该病症的重要原因[1]。患上该病症的患者常常表现出心前区剧痛难忍,病情频繁发作。其严重程度已经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生命安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除了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外,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等。因此本研究旨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对心绞痛发生率和负面情绪的影响,现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论述。
纳入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平均41例。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4例和17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53.54±4.26)岁。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9例和22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51.48±3.58)岁。两组患者上述基本信息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以可以进行比较。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已经通过本次研究的审核,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加入研究之中。
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通常护理手段进行干预,如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用药指导、常规的心理干预、常规的病房环境护理、一般体位指导和并发症的预防等。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手段进行干预。主要护理内容为以下:
①环境护理。将病房的温度和湿度调整在舒适的位置并保持。保障病房阳光充足,舒适整洁,通风良好。
②生命体征监测。详细记录患者心电图等各项生命指标,细致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则要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师或者当班医师,并协助其迅速处理。
③康复护理。患者如若急性发病,则务必让患者卧床休养,指导和帮助患者取适合的体位。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和口腔,定期为患者翻身,预防褥疮。
④心理护理。由于该病症不能很快治愈,病情反复,加上待在陌生的环境,患者和家属都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会对治疗和恢复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对其介意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疏导其情绪,再通过讲述成功出院案例来增加其信心和依从性。
⑤饮食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喜好,为其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以清淡和易消化为主,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禁烟禁酒。
①统计两组心绞痛发生率。
②统计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满分100,分越高表示情况越严重。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比对[(±s),分]
表1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比对[(±s),分]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1 58.24±4.76 49.12±3.42 58.16±4.29 46.51±4.22观察组 41 57.97±6.23 35.14±4.27 58.64±4.34 38.73±3.16 t/11.735 8.325 16.745 7.537 P/P>0.05 P<0.05 P>0.05 P<0.05项目 n
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26.83%(11/41),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为7.32%(3/4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之中死亡率比较高,发病急病情发展非常迅速,患者能够感受到剧烈的痛苦,常有濒死感。该病发作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该病的基本发病原因,会让血管腔产生急性的阻塞,导致心肌供应不上血,从而使心肌较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和坏死的状态[2]。有研究表明负面情绪会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比如焦虑和抑郁。选择一种合适的护理手段干预,是当今热门探讨话题。
以患者为本,是优质护理的中心思想,其强调在基础的护理工作之上进行强化,以为患者考虑为中心点,从各个方面展开质量上乘的护理工作,保质保量[3]。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护理干预确实能够提升治疗的效果,且更好的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更多。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其心绞痛发生率。其中优质护理的效果更优于常规护理,对治疗有积极意义,建议临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