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琳琳,郭清,蒋春红
胆总管结石属于人体胆道系统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因素与肥胖、高脂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胆绞痛、黄疸等[1]。本病特点为无法通畅排石、难以溶石,进一步可导致病情恶化,从而引发胆汁淤积、肝硬化等严重疾病[2]。微创术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临床针对胆总管结石常用的手术方式,但由于老年患者缺乏对该治疗方案的认知,往往容易产生焦、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可影响手术正常进行与疾病预后。故本研究对我院行ERCP取石的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应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并探讨其实施效果,内容如下。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参照组43例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62~81岁,平均(71.47±5.91)岁;研究组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63~80岁,平均(71.43±5.9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均符合胆总管结石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均符合手术指征;均知情同意加入。
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存在恶性肿瘤及免疫系统疾病者。
参照组:护士常规告知患者手术时间、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行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遵医嘱予以抗生素抗感染等。
研究组:(1)术前优质护理:患者入院后,护士立即开展全面护理评估(包括药物过敏史、年龄等基础信息,生命体征、自理能力、皮肤及心理状态等);针对情绪不佳患者,护士可积极介绍ERCP取石治疗的优势及安全性,以缓解其紧张情绪;重视术前宣教及访视工作,耐心向患者讲解术中注意事项、术后恢复方案,消除其内心顾虑。(2)术中优质护理:护士对术中所需物品准备齐全,并备好急救相关药品;由熟悉ERCP取石手术流程的护士负责配合手术医师开展相关操作;造影导管及导丝插入前护士严格检查导管内空气是否排空;注意控制导管插入力度,避免用力过猛对患者造成损伤;进境及操作期间,时刻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若其出现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立即暂停相关操作;整个手术操作全程护士均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预防院内感染发生。(3)术后优质护理:严格执行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制度,并加强巡视力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引流液情况,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处理措施。(4)并发症护理:术后6h对患者血淀粉酶指标值进行抽血复查,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医师;观察患者有无休克早期征象,对患者体温及生命体征变化实施严密监测,若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症状,及时抽血送检、实验室通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查找出感染病菌,护士遵医嘱应用足量且具有高敏感性的抗菌药物抑制感染。
(1)术中指标:主要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手术时长以及出血量。(2)统计患者首次排气、下床活动、引流管拔除及住院时长。(3)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4)护理满意情况:自制调查表,总分100分,内容包括健康宣教、服务态度、心理疏导及专业能力四方面,各项满分25分,分值越大越满意。
运用统计软件SPSS 21.0行t检验和x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意义。
研究组患者术中SBP、DBP、HR、手术时长以及出血量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s)
组别 n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 手术时长(min) 出血量(mL)参照组 43 134.89±9.96 82.91±4.52 96.12±7.01 64.34±5.17 24.23±2.71研究组 42 125.03±9.28 74.05±3.67 84.72±5.37 45.98±3.56 19.31±1.58 t 4.719 9.907 8.402 19.026 10.194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研究组患者首次排气、下床活动、引流管拔除及住院时长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组别 n 首次排气时长(h)下床活动时长(h)引流管拔除时长(d)住院时长(d)参照组 43 35.17±5.38 31.75±3.69 3.69±0.86 7.02±1.73研究组 42 26.03±4.02 20.72±2.73 1.93±0.52 3.97±0.95 t 8.856 15.637 11.384 10.041 P P<0.05 P<0.05 P<0.05 P<0.05
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研究组患者对护士健康宣教、服务态度、心理疏导及专业能力的满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所示。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比较(±s,分)
组别 n 健康宣教 服务态度 心理疏导 专业能力参照组 43 19.69±2.3919.45±2.3819.12±2.4719.64±2.14研究组 42 22.49±1.2523.02±1.0422.87±1.9122.56±1.86 t 6.744 8.924 7.817 6.708 P P<0.05 P<0.05 P<0.05 P<0.05
ERCP属于微创技术,在胆胰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应用广泛;其同时具备疾病诊断与临床治疗的功能,且具有创伤小、机体恢复快等优势。但老年患者存在体质差、心肺功能衰退等问题,无法接受时间过长的手术操作,容易出现体力不支现象,导致手术风险较高;且老年患者顾虑过多、情绪不稳定,容易对手术的进展形成阻碍,从而不利于机体康复。既往开展的常规护理模式中,护士未能及时发现患者术前及术后各阶段心理变化并积极采取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疗效及护理效果;故临床又开始积极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优质护理干预模式。
李丽、邱雪、刘瑞玲等学者研究指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治疗期间,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助于其满意度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手术成功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模式中护士全面做好术中相关护理配合,通过不断练习以确保手术开展期间保持稳定、精准、轻柔且快速的护理操作,从而减少术中不必要的耗时,有效缩短手术时长;同时,可有效避免老年患者因手术时间延长而产生的相关风险,为其手术操作安全提供良好保障,有助于手术疗效提升。护理人员在术前积极开展胆总管结石疾病知识健康宣教并向患者讲解手术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能够在获取患者信任的同时有效提高其认知水平,从而消除其因担心手术预后而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而提高其手术治疗配合度,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开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术中采取优质保温措施可以避免凝血功能异常,减少因低温刺激而引发的机体交感神经反应及内分泌改变,从而促进术后机体康复。此外,术后护士通过增加巡视次数,予以细致的基础护理(脐部消毒),可对患者相关并发症(如伤口感染、胆管炎等)的发生起到良好预防作用,从而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提高其住院舒适度及生活质量。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各项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但本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例如样本数量过少、缺乏客观性指标等,故今后临床可通过加大样本数量、引用客观性指标,更加深入探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开展的意义。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应用后,不仅能够显著改善老年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促使手术成功率提高,还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