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2021-06-05 07:58纪淑艳
格言·校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邱少云德育课文

纪淑艳

对小学教育来讲,德育是基础,而该教育的主要阵地就是语文课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限渗透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地影响。事实上德育材料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广泛存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对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对德育渗透越来越重视,借此实现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笔者在本文中首先研究了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一、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新课改的需要

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德育工作,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语文教学,在把小学语文知识向学生传递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所以,小学语文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实际执教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教材中蕴含的德育教材深入挖掘,通过有效的措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为了全面发展学生,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育,把这一教学目标始终贯彻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之中,实现学生道德素养的不断提升。当下,国内很多语文老师,尤其是农村语文老师在执教过程中并没有重视德育教育,这其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违背,不利于学生全面提升思想道德。因此,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应该秉承素质教育思想,科学开展教学活动,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建立三观的重要阶段,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因素,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判断力不足,如果不进行引导会导致其误入歧途。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对学生予以帮助,助力其正确三观的建立,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不仅如此,处于学生自身心理的需求,老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一)品读词句,彰显价值

语言的艺术在文字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语言可以展示作者的相关思想。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可能全部覆盖,因此我们可以对重点词句进行教授,把中心思想句词、浓缩句词、精彩句词等进行细细品味。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其教育、文学等价值充沛,因此在对句词进行品读的时候,可以有效地渗透德育思想。

对课文开展有效的朗读,充分感受其德育教育。含有丰富的情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色。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课文开展有效的朗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帮助并促进学生体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作者情感之中,跟课文、与作者、和其他师生产生情感共鸣,体会到课文中蕴涵的德育思想。如笔者曾经听过其他老师执教的《将心比心》这样一篇课文。课中,执教者组织学生认真串读阿姨、母亲以及作者的话。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中,理解了宽容他人、关心他人就是爱护和善待自己。在让学生品读重点字、词和句时,执教者安排了阶梯状上升的引读语,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入情入境开展阅读,让学生在读中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受到教育,使他們明白: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学会宽容,学会包容,懂得善待他人,其实这就是善待自己。

(二)关注人物,体会价值

教材中主人公的言行凸显着其性格、身份、阅历等诸多信息。通过对文字的细细品味,对主人公内心世界进行探寻,了解他们的价值观、是非观。比如,我们在执教《尊严》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揣摩文中人物的对话,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内容进行品味,在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感悟尊严是什么,引导学生全面提升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意识,认识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三)感悟表达,领悟思想

语文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一般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如想象、排比、拟人等进行情感表达。因此,通过感悟表达方式,领悟文中思想,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比如我们在对《慈母情深》这篇文章进行讲授的时候,其中有强烈的排比句: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我们引导学生深情地阅读,对我的母亲进行反复品味,充分感受到母亲的辛酸、疲惫和苍老,通过这种强烈的排比形式,表现出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借此感悟文章的表现方式,对文字的魅力有深切地认识,实现更好地情感渗透效果。

(四)巧用想象,升华人文

通过引导学生的想象力,深入文本,对文字所带来的心灵进行身临其境的震撼,还可以确保学生在阅读遨游中实现心灵的净化,实现情感的丰富,有效感悟生活。比如,我们在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作者看到德国人家家户户窗外开满了鲜花,由此感叹景色的绮丽,感叹这个民族的奇特,但是文章的篇幅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可以科学地进行想象,对文章的描写加以感悟,感受到街头繁花似锦的景象。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不需要老师过多地赘述,学生也能够自然地感悟到。我们还可以对寂静的文字有效地激活,带领学生感悟大千世界。

(五)创设情境,渗透德育

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语言、教具的直观运用,创设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情境,诱发学生的联想,唤醒学生的多项感知,形成显著的对比,收获的体验、感受也更加真切,渗透的德育教育也更加潜移默化。

比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插图进行仔细地观察:邱少云旁边都是枯草而且在燃烧,有滚滚浓烟;在风的吹拂下火苗变大,发出恐怖的声音;邱少云的周围被烈火所包围,烧着了其背上的衣物,散发出浓浓的焦煳味。此刻的邱少云感受到身上有千百根钢针在扎,他强忍住疼痛,右手紧握钢枪,左手伸入泥土,双唇紧紧咬住,在草丛中一动不动,鲜血在不断流出,目光盯住敌人的碉堡,迸发出愤怒的眼光,整个过程直到死亡,邱少云没有挪动一点地方。借助表情、动作、语言等技巧,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邱少云当时的处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不动?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感悟邱少云的大无畏精神,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品质,促进学生以英雄为榜样,提升相应的观念和意识。

结束语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德育教育,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样才能全面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有效的结合语文课程教学,科学地进行阅读和引导,借此实现更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

猜你喜欢
邱少云德育课文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邱少云:烈火金刚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邱少云成名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