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成名的前前后后

1992-08-24 06:03师永刚唐王
中国青年 1992年10期
关键词:邱少云指导员烈士

师永刚 唐王

今年10月11日,是邱少云烈士牺牲40周年纪念日。时隔40年后,一些细节也许已被人淡忘子……邱少云,这位为了整体、为了胜利而在烈火中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伟大战士,40年来以其英雄壮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然而,邱少云的发现和被人们承认,却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

16个月的国民党兵生活

许多介绍邱少云事迹的文章,都回避他当过国民党兵的这段历史。其实,邱少云曾当过16个月的国民党兵。他的这段经历,现在已没有人知道得很详细了。

从很多史料和他当年的战友回忆来看,邱少云个子不高,四方脸,鼻梁两侧有些雀斑,两只大眼里总是略有忧郁的神色,闷不吭声和执拗是他性格的典型特征。他幼年失去双亲,孤苦无依,13岁就开始了雇工生活,先后干过船工、泥瓦工和饭馆跑堂等十几个差事。1948年6月,正在家乡铜梁县安居镇给饭馆老板当跑堂的邱少云,被川军刘义的十八团抓去当了兵。

他当年的战友李玉曾回忆说过:“邱少云被解放过来后,很少说话,后来呆惯了,也常告诉我他在川军中的事。他讲过有次他把饭做糊了,被连长捆起来狠狠打了一顿,还罚站了一夜。他对川军中的官兵关系非常恐惧,到了咱们军队后,他仍十分惧怕当官的。”

1949年12月,人民解放军挥戈西南,成都战役后,川军彻底瓦解。邱少云做为解放兵补进了当时的人民解放军第十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

参军后的邱少云老是沉沉闷闷的,不爱笑也很少说话,即使在讨论会上,也很少听到他发言,他只爱独自闷不吭声地遛逛。

邱少云身体本来就虚弱,参加抗美援朝刚到朝鲜前线时,他又得了痢疾,无论是爬山、过河、演习、挖工事,他都赶不上其他同志。有不了解他的同志对他有意见,因此说:“不愿上前线,就到后方休息吧。”

指导员报告中的偶然事例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

10月11日,邱少云随所在的三营七连和九连900多人,奉命到离敌人很近的地方去潜伏,等到第二天傍晚发起战斗,以便突然地去消灭敌人。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潜伏的地方,是上甘岭右翼敌人盘踞的391高地山脚下稀疏的嵩草丛里。

次日中午时分,敌人向潜伏区打来了燃烧弹,烈火吞噬了邱少云的生命,时年26岁。

仗打完后,连队给邱少云报请了三等功。

此事似乎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

邱少云的生前战友林炳远回忆说,当时半个月后进行战场总结,他和邱少云的指导员王明世一同到师里作报告,王指导员就如何做好执行潜伏任务的战士的思想工作作了汇报。

当时,一位组织部门的干事问王指导员:能否举个具体人或事来谈谈?

王明世于是提到了邱少云。并说:在执行任务前进行动员时,战士们都很激昂,纷纷表了态,可邱少云却闷不吭声,因此连队对他很不放心。几百人藏在敌人眼皮底下,20多个钟头,要是有一个人暴露了目标,敌人炮火向下一盖,大部队一扑,后果不堪设想。潜伏是决定战斗成败的关键。于是我在那些天里经常找邱少云谈心,给他讲了许多道理,他也向我表了态:就是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也不暴露目标,暴露目标就是革命的罪人。第二天,他向党支部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在申请书中表示:为了战斗的胜利,愿贡献自己的一切!从这以后,邱少云在各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他刻苦训练,其他同志8分钟才能通过的一段距离,邱少云5分钟就通过了。特别是他练习走步,轻得几乎听不出一点声音来。党支部对全连战士进行评比鉴定时,邱少云是“成绩优良”,当即给予了他发起冲锋后进行清扫障碍的爆破任务。可不曾料到,潜伏到第二天中午时分,一发燃烧弹打到了邱少云身边,他忍着剧痛,到死一动不动,用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那位干事听了王明世的介绍,非常感动地说:这样的英雄三等功不行,应报特等功!

之后又追问邱少云死时的一些具体情况,王指导员只知道是烧死的,其他详情也说不清。于是,二十九师政治部立即上报邱少云特等功的报告,报请志愿军司令部批准。

二次报功与记者的两个提问

报告引起了志愿军司令部领导的重视。起初个别同志认为邱少云不过是战时特殊死亡,算不上英雄,三等功就可以了。但更多的同志倾向于他严守纪律,为了整体自我牺牲的说法。

11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授邱少云特等功。但这件事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悬念:邱少云到底是怎么死的?

1952年底,王明世到志愿军总部作报告,当时一位叫郑大藩的随军记者就邱少云的死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是燃烧弹落在什么地方?是打中头部死亡还是一点一点烧死的?

二是他的身边有无水沟?谁看见了邱少云牺牲的全过程?

王指导员当时自己也说不清,回到连队后,立即召开了军人大会,请大家回想战斗情况。当时连队经过数月征战,减员大半,调入的新兵没参加过潜伏战斗,知情的人只有三班副班长李元兴和战士李士虎,而此时二人负伤住院,远在平壤市郊。

这件事又一次搁下了。此时距邱少云牺牲已有三个多月了。

两个证人和两个关键的细节

1953年春节后,李元兴和李士虎一起出院回到了九连。王指导员立即向他们询问。李元兴回忆说:“燃烧弹打在邱少云前面两米左右,是一米一米燃过来的,从头烧到脚,燃烧液溅到了他身上,当时我伏在他身后5米左右,亲眼见到大火一点一点把邱少云活活烧死的情景。”

李士虎和李元兴一起证明:邱少云右面3米处有一条小水沟,如果邱少云愿意,只须侧身一滚即可活命。

李元兴是邱少云所在的三班副班长,他与邱少云同时被编入爆破班,并担任班长,战后被授予二级英雄称号。他回忆道:燃烧弹开始烧了起来,我心中为他捏了把汗,这时,站起来是完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的,可是邱少云没有动。我想他要是一动,伏在这里的几百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火焰已经从棉装上燃到了头部,我听到了火烧在他身上发出的“嗤嗤”声,烈火烧烂了他的皮肤,邱少云咬着牙把两只手深深地插入泥土里。烈火在他身上烧了约40多分钟,与我在一起的李士虎、柯大才都亲眼看到了事情的经过。我们几次本能地想站起来去扑灭他身上的火,但都克制住了。只能眼看他痛苦地把烈火烧着的身体更紧地贴在地上,一直到牺牲,也没有动一下。

当时的九连连长程子英在后来的回忆文章《在潜伏地区》中也描述了邱少云牺牲的经过。

英雄方显本色

面对这些证明材料和见证人的描述,记者郑大藩激动了,他奋笔疾书,1953年5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此文一出,随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纪律高于生命,已成为全国人民对邱少云牺牲的嘉许和称颂。

1953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再次授予邱少云“一级英雄”称号,志愿军第十五军根据烈士生前的志愿,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并授予“模范团员”称号。

此时距烈士牺牲7个多月。

英雄壮举感动金日成1953年6月10日,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感动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第二天,他亲自主持召开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讨论关于邱少云等烈士的奖励问题。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颁布政令,追赠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各一枚。在391高地上镌刻了一行夺目的大字:“为了整体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同年在平康地区为邱少云修建了烈士纪念碑。

在以后的岁月里,金日成主席没有忘记邱少云和他的家人。每逢奠日,他均要去陵园祭奠邱少云等烈士。

1953年,他向邱少云的家人赠送了朝鲜特产、绸缎等礼品。

1982年和1985年,他又两次向邱少云的亲人赠送人参酒、玻璃雨衣等,以示慰问。

1990年,正值抗美援朝40周年,他又点名邀请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代表和邱少云亲属,赴朝参加纪念活动,并与邱少云的家人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1953年2月25日,邱少云等烈士的灵柩从朝鲜运回沈阳,沈阳市倾城举哀,十万余军民夹道相迎,烈士遗骨葬至北郊烈士陵园。

烈士英名千古!

猜你喜欢
邱少云指导员烈士
举办两新党建指导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云的天庭,从不惧火
——电影《邱少云》观后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用工指导员+”激活集体协商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
向烈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