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福
自从古希腊雅典城邦闪出了第一束民主之光,民主,就成了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憧憬和追求的政治理想。阿芙乐尔巡洋舰的隆隆炮声,开辟了最高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由理想变为现实的途径。但它的彻底实现,仍然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之一,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与社会主义不可分割
在某些西方政治家看来,似乎民主与社会主义无缘,似乎社会主义就是阶级斗争、独裁和暴政。他们持这种观点并不奇怪。但奇怪的是我们的某些同志居然讳言民主,把民主的专利权拱手让给资产阶级。诚然,民主曾经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武器,近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始于资本主义。但绝不能由此得出只有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国家才有民主的结论。社会主义之所以更进步、更合理、更为人民群众所拥护,重要的就是它能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社会主义和民主是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思想自产生起就是和民主、自由、平等、社会公正联系在一起的。共产党从诞生第一天起,就把“民主”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人民群众正是为了民主自由和解放,才选择了社会主义,义无返顾,不怕流血牺牲,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打江山。因此,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任何停顿或倒退,都意味着对人民的愚弄和欺骗,对人民的失信和背叛。
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部分和重要特征。社会主义既是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的经济制度,又是一种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型民主的政治制度。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统一体。仅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而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上层建筑,只能是残缺不全的社会主义。如果仅仅把国家机器打上“人民”标记而并无民主政治之实,那么,这种政治制度就只能成为传统的官僚政治的另一种形式。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社会主义政治就很可能演变成百姓“莫谈国事”的寡头政治,甚至出现短时期的封建法西斯专政。尽管可以维持着“风平浪静”的政治局面和人人唯唯诺诺、循规蹈矩的社会秩序,但社会主义信仰将日益失去凝聚力,社会主义事业将逐渐失去活力,社会主义制度将不断失去吸引力,最终会一朝覆亡。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亡党亡国的沉痛教训,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同样,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经历了起伏跌宕、曲折前进的发展过程,其整体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迄今多数已经夭折。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与其说是物质基础薄弱、经济体制僵化,不如说是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太低: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不仅产生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而且严重妨碍了这种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导致经济体制日趋运转不灵。
封闭型、随机性的决策模式,决策权主要集中于一人或数人之手的决策体制导致经常出现决策失误,并且很难及时纠正。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建国至1989年40年间,我国生产性投资约2万亿元,浪费和未发生效益的高达1.35万亿元,占了2/3。这种无视客观经济规律,渗透着决策者个人意志和情绪的错误决策,不仅糟踏了人民的血汗,使社会主义国家失去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机会,而且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全国人民把极其宝贵的时间投入到由于凭空想像而扩大化了的阶级斗争和“九分有害、一分无用”的所谓政治学习中去,整个社会陷入无休止的政治运动,经济政策成了政治角逐的产物,各种经济组织成了为一定政治目的而存在的政治附属品,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广大人民群众不仅不能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而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处于无权地位。这一方面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严重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无法建立起对各级管理机构的社会监督机制,官僚主义不可遏止地恶性膨胀。这种官僚主义给经济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
显然,当各种缺乏民主的政治体制没有在体制方面或主要政策方面作出一定的改革或重大调整的情况下,整个国家就缺乏一种建设现代化所必需的社会政治环境。
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现代化,而且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在内的社会转变过程,是人类摆脱落后社会状态,走向高度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开放性、世界性的历史进程。如果说,没有民主,经济现代化最终不可能实现,但在某一阶段或某一时期也可能使经济有一定发展甚至高速发展的话,那么,没有民主,就没有任何意义上的政治现代化,更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可言。
谁热心现代化建设,谁就要热心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适合中国国情
“民主好是好,中国搞不了”。其理由就是:民主不适合中国国情。如果这是敌对者的诬蔑,情有可原,但遗憾的是,它居然在我们某些同志中间还颇有市场。如果这种说法能够成立,那么,我们就只好承认:第一,中国不能由共产党领导,因为共产党就是领导人民搞民主的。第二,中国不能搞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与民主是不可分割的。第三,中国不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因为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第四,中国也不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因为它的本质是在广大人民中间实行民主。问题显然不是这样。那么,唯一的答案就只有一个:如同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和人民民主专政适合中国国情一样,民主,适合中国国情。
无庸讳言,我们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建设的起点比较低。要建立完备的民主制度,还是非常艰巨的。特别是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国家没有民主的传统,人民没有民主的习惯,官僚专制的封建遗毒却很深,经济不发达,人民文化水平比较低。直到现在,农民中文盲半文盲还有相当的比重,许多穷乡僻壤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给人民行使民主权利带来很多困难。这是制约我国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因素,也决定了我国人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不能不受到种种限制。但这决不能成为不搞民主的借口。相反,正因如此,更应在大力发展经济、文化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党的“八大”曾有鉴于此,适时地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明确提出:“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并且相应地提出了继续开展反对严重妨碍国家民主生活发展的官僚主义的斗争;从各方面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适时地调整中央和各地方的行政职权;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国家法制;巩固和健全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领导,反对个人崇拜;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一系列发展社会主义的方针。可惜“八大”的正确方针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在此后的一个长时间里,忽视民主制度的建设,过分强调集中统一,以致造成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崇拜日益盛行,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致破坏,特别是推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造成阶级斗争扩大化,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政治生活遭到了严重破坏,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不搞民主,就会损害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要说国情,这就是中国的国情。我们只有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扩大社会主义民主。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人民需要切实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几十年风风雨雨,走过了曲折道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深究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最高类型的民主和人民实际感受到的民主形成强烈的反差,人民没有或很少有切实的民主权利。我们虽然承认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如何充分实现和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并没有从法律上、制度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解决,形成便于实施和操作的有效机制与程序。结果使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几乎流于形式和空谈。人民厌恶乃至抛弃这种“民主”,并不表明他们不喜欢民主,不需要民主,而从反面表明他们对“切实的民主”的渴望。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国家在原则上能够实行最充分、最全面、最高类型的民主,并不等于这种原则能够很快完全实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可能性,也并不等于它的现实性。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制度建设以后,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切实致力于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方面的建设,致力于干部和群众民主法律观念乃至习惯的培养教育。只有如此,才能使各种最高类型的民主从可能逐步变为现实。反之,如果不自觉地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进行这一方面的建设和教育,就势必影响基本制度的落实,影响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实现,甚至如同文化大革命中那样,使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荡然无存。基本制度是重要的,可是基本制度离开具体体制、机制和程序等方面的配套设置,就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而难于显示它的优越性。我们要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民主运行机制,使人民真正享有并感受到切实的民主。
建立科学的民主运行机制,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把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人民在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中的权利,把国家和国家机关的活动,以及政府公职人员同人民的关系,用各种有关的制度和法律规范规定下来,并严格依法办事,以法治国,从而有效地保障人民民主,使之成为任何人不能随意侵犯的规则。同时,制度和法律还要规定实施民主的各项组织形式、方针和程序,使人民在行使民主权利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些制度和法律,既要规定国家公职人员如何运用人民所委托的权力去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又要规定人民如何影响或参与领导机关的决策,依法监督弹劾、罢免以至惩处违反人民意志、损害人民利益的公职人员。这样,就可以从两个方面使人民当家作主和管理国家的权利得到可靠的保证。
民主政治兴旺之日,就是人民大众开心之时,就是中华民族振兴之机。谁代表人民,谁代表未来,谁就应当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积极的、切实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