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红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0098)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基础依据,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理论。根据这一建设理念所展现出的重要地位分析,现如今我国一直在坚持走可循环、绿色以及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在此道路上加强了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探索力度,遵守绿色发展规律,期望在实践探索中构建更为稳定的自然生态体系。而农业作为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基础产业,根据现如今农业绿色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农产品质量、保护水土资源以及多样化管理模式等都属于促进农业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农业绿色发展》的作者林卿、张俊飚等在编写时,利用逐层递进的方式深入探讨了生态文明、农业以及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原则融入了文章的每一章节,阅读本书既能掌握与农业绿色发展有关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在了解我国各阶段农业发展变化的同时,明确农业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及未来发展举措。
思政理论课在现代教育革新中,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是无法实现为时代革新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的,因此需要根据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引入更多先进理论和案例。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当前经济与技术革新关注的焦点,将其引用到思政理论课中,有助于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三观。阅读本书的前五章,学生能在掌握生态文明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其与绿色农业之间的关系,思考未来农业绿色经济的发展前景。同时,书中还对比分析了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资源条件下推广农业绿色经济的特点和经验,由此得出生态文明视域下农业绿色发展的全新机遇。书中第六、第七章以及第八章从生态文明视角入手,阐述了我国目前农业绿色发展提出的3 种模式,分别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循环农业型,并对其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对策进行了简单介绍。将这一内容引用到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并利用对比思考的方式进行教学指导,有助于学生在熟悉农业生态文明几种典型模式的同时,熟练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及其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书中的后3 章在论证概述生态文明和农业低碳发展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农业的多功能性及其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同时还根据绿色发展所处的外界环境,对人力资本、劳动力以及城乡一体化等内容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学生在阅读时,可以结合书中知识对未来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方向有明确认识,同时也能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环境对农业绿色发展提出更多见解。
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融入农业生态文明可从以下二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注重整合教学资源,融合最新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目前高校思政课依旧受传统大纲的限制,而结合时代革新引入与生态文明有关的文献书籍,能持续丰富实践教学知识。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曾论述过自然规律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更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要和谐统一的思想理论。在引用所需教学资料后,教师可以利用原理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利用辩证思维的观点进行思考,由此结合生态思维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另一方面,结合专题探究构建全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转变为“理性生态人”。有效结合农业生态文明与专题探究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先设计相关课题,而后组织学生参与对应的实践环节,并安排他们对项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调研。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设计的课题可大可小,可以从微观角度入手,也可以从宏观角度入手,最关键的是要结合学生所处现实生活,并为他们提供持续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在评估现实生态文明现象的同时,了解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而后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态文明视角探讨问题,而且可以为他们的理性生态行为转变提供正确引导。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学生日常行为和习惯的培养,注重从生态文明角度入手,科学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此在传递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自主改进和提升自身的生态行为意识。
本书编写目的明确,结构设计清晰明了,概述内容丰富且有内涵,学生在阅读中可以跟随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深入探讨,既能掌握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又能从具体发展模式和各国发展经验的对比中真正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