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2021-06-04 18:12蔡晓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初中生

蔡晓芳

〔摘要〕为了探究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运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随机选取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900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如下:(1)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且各因子之间基本持平;学校适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是否是单亲家庭和担任学生干部方面,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均存在显著差异。(2)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正相关。(3)社会支持的三个因子,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能联合预测学校适应18.1%的变异量。

〔关键词〕初中生;社会支持;学校适应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3-0010-04

一、引言

社会支持这一概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许多学者对它进行研究,投入了许多精力,但是对它的概念和划分结构并没有一个统一意见,本研究主要采用肖水源对社会支持的理解定义和结构划分。根据肖水源的研究结论,他认为可以将社会支持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个结构,主观支持指的是个体主观上体验到的支持,可能是被人尊重理解的感受,也可能是来自他人的情绪情感支持,客观支持指的是实际现实层面的物质支持,支持利用度指的是个体能够使用外部支持的水平程度[1]。

适应,是指个体在与环境的互相作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生存,不断进行协调改变,从而在生理与心理上发生的实质性变化[2]。而学校适应,指的就是学生在与学校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在学校常规、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的行为表现和认知改变,它强调适应结果,但是同时注重对学生适应过程的考察[3]。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实层面新的校园,另一个是新的学习任务要求和新的人际关系,学生能否快速适应初中的学校生活,对他们的初中生涯有重要的影响。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影响初中生学校适应状况的因素主要有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在学校里,校园良好的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指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而社会因素主要指的是社会支持因素,包括父母、朋友、老师等,如果学生能够得到较多的社会支持,那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4]。但是查阅文献发现,并没有学者对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之一。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研究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通过了解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帮助一部分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高社会支持,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校适应水平。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初中部全体学生进行部分抽测,一共发放问卷900份,每个年段各3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9份,问卷的有效率达到88%,其中各年段和男女比例均大致相当。

(二)研究工具

社会支持采用叶悦妹和戴晓阳在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基础上修订的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该量表一共有17道题,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个分量表,计分方式采用5点计分,分值越高,代表社会支持越好。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系数,其α系数在0.81~0.91 之间[5]。

学校适应采用崔娜[6]编制的“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量表共 27 道题,分为 5个维度。这五个维度分别是:常规适应、课业适应、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学校态度,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03。

(三)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开展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结果

(一)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总体水平

由表1可知,由于量表采用5点计分方式,以3为中间值,我校初中生在社会支持上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初中生主观感受到的支持程度與实际获得的支持基本持平,但是支持的利用度较低些。而在学校适应方面,除了课业适应处于中等水平之外,其他维度包括学校适应总分,均处于较低状况。

(二)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在是否为单亲家庭方面的差异

由表2可以看出,在是否为单亲家庭这一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均存在差异。其中,在社会支持这一方面,单亲家庭的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高于非单亲家庭的学生,而学校适应上,单亲家庭的学生对学校的适应程度高于非单亲家庭的学生,不仅在总分上存在差异,在常规适应、课业适应和师生关系这三个维度上也存在差异。

(三)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在是否为班干部方面的差异

由表3可以看出,在学校担任学生干部的初中生,在社会支持各个维度以及总分方面均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并且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而在学校适应方面,除了在同伴关系上没有存在差异,在其他维度和总分上也存在差异,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学校适应总分比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高了将近14分。

(四)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存在着显著差异,p小于0.05,这说明学生的社会支持度越高,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越好。其中学校适应与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两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而社会支持与常规适应、课业适应和同伴适应均存在显著差异。

(五)学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

以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即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支持利用度为自变量,以学校适应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见表5。结果表明,社会支持能够联合预测学校适应的18.1%,其回归方程为Y=0.113X1+0.406X2+0.099X3。

四、讨论

(一)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我校初中生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学校适应则低于中等水平。在学校适应中,课业适应处于中等水平,这可能是因为学校、社会越来越重视小升初的衔接,在小学毕业阶段就为中学的学习做了一些准备,因此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能较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而在常规适应、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上均处于低于2分的低水平状态,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初中阶段正处于爱和归属的阶段,初中生对于自己的朋友圈有着发展的需求,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导致人际关系的适应水平较低。社会支持现状还算良好,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校适应速度。

在家庭结构方面,单亲家庭的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均高于非单亲家庭的学生,探究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现在社会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给予较多的关注,当孩子的原生家庭破碎之后,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以及周围的亲戚朋友都会更加关注孩子,因此给予的社会支持也就更多。而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面对破碎的家庭,需要重新适应,这一过程就提高了他本身的适应能力。

担任学生干部的初中生,他们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均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人,并且存在显著差异。在校园里负责一些学习之外的事务,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

(二)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根据相关分析结果,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越好,学校适应越快,并且在回归方程中,社会支持能够很好地预测学校适应结果,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当中,能够联合预测学校适应18.1%。这表明当学生能够收获更多的理解与尊重,获得需要的物质支持,并且能够善于利用自己的支持系统,就能显著提高学校的适应水平。

主观支持水平越高,就说明了学生获得的外部情绪支持、理解与尊重越多,这有助于提高学校适应中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五、建议

根据本研究结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如下建议。

第一,学校应当在学生入学的开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及和管理,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常规要求,同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给学生心理相容的安全感,利用学校地方课程或者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特点与技巧,创造学生广泛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同伴适应和改善师生关系。

第二,健全家校协作机制,学校除了关注家庭结构有变动的学生,同时也应当关注到家庭完整的学生,一个家庭的完整,并不一定代表家庭氛围良好,有些父母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没有选择离婚,但是对孩子造成的实际伤害比单亲家庭的伤害更大,因此,学校也应当關注到家庭氛围不和谐的学生。

第三,班主任和学校可以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这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去了解,根据学生的优势,让学生担任相应的职务,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特长,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4):183-187.

[2]李云琪.初中生心理弹性和学校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3]李仕珅.农村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4]聂丽芳.初中生学校适应问题的学校改进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5]许松芽.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关系的调查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11,12(3):60-63.

[6]崔娜.初中生学校适应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厦门,361021)

编辑/张 旗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