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职“跨文化交际”课程在线教学新方法研究

2021-06-04 03:09梁洁傅志铭
微型电脑应用 2021年5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梁洁, 傅志铭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 公共基础部; 2. 信息中心, 广东 肇庆 526000)

0 引言

当前,世界正处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语言交际已成为人们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手段。作为传播的载体,语言承载着文化。随着传播为文化融合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普遍[1]。语言文化教学的不断深入,从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大幅提高了学习者的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这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了解跨文化交际,学习跨文化交际技巧和策略,确保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跨文化交际教学仍以书本教育为主,在大多数情况下,网络只是一种收集信息的手段,然而,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工具,它的使用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交流是主体间的一种常见活动,教学必须在具有不同知识和经验的人之间进行,即具有一定知识和经验的人与准备学习这种知识和经验的人之间的交流。传统教学以课堂上的师生为交际主体,强调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这只是教学交往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不断普及,教学中的“网络交流”已成为必然。网络传播拓展了教学交往的主体和范围,从师生到学生,从课堂到课堂,从内部到外部[2]。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和社会阶层的交往主体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将成为交际教学的内容。目前,跨文化交际课堂的交际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由于他们来自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他们不存在跨文化交际所需的信息鸿沟。通过网络,交流的主体可以大大丰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可以进行交流。使传统的课堂“模拟交流”演变成为真正的网络交流。这种行为模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交往主体由师生交往转向学生交往。网络交际法已成为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新途径,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职“跨文化交际”课程在线教学新方法。

1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双向动态互动教学模式分析

1.1 三元交互理论的内涵

三元交互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所提出的,能够充分体现出人、行为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3],如图1所示。

图1 三元交互理论模型

在图1中,P所描述的是个体;B所描述的是行为;E所描述的是环境,双向箭头代表因果关系和交互作用。行为B是受影响身体的环境刺激E所控制,如式(1)。

B=f(E)

(1)

同时,反人道主义个人主义认为,本能、动力和特殊性促使有机体以某种方式行动,即选择环境,其表达式如式(2)。

E=g(B)

(2)

三元互动理论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影响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依据。从理论上讲,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个人阅读、行为和学习环境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2 个体与行为的交互关系

个体与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经过研究发现,学生在网上学习“跨文化交际”课程过程中存在个体特征的差异,而社会人格因素可以预测学生的网络学习动机[4]。

个体的自我认知对其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刺激和维持的作用。学生的行为会受到自身的个性特征、现有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等因素影响认知水平和价值观等主观因素。学生的思维、意志和知识结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行为。这些行为的内部反馈和外部结果反过来又会改变他们的思维、意志和知识结构。如果学生注意学习方式方法,通过广博的知识、长期积累的思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影响思维信念,提高价值观,提高认知水平。

1.3 行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

行为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对行为起着引导作用。优美的教学环境能营造稳定舒适的学习氛围,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阅读注意力,促使学生的行为受到一定程度影响[5]。

行为也可以成为激活环境的因素。学生热爱学习某一门课程,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知识水平,而且可以影响周围学生的行为,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校园氛围。

1.4 环境与个体的交互关系

环境与个体学者相互作用。个体生活在环境中,他们的思维、兴趣和认知水平只受到各种不同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中的一般可读性可以控制、说服、激励和影响个体的可读性。

个体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对高职的学习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高职的竞争力也与学生的素养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5 网络三方双向动态互动教学模式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充分考虑了个体、行为和环境的三维交互作用,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交互作用的两面性并不相同,其相对影响也会发生变化[6]。因此,网络教学的互动是一种动态机制。

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体现在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知识、持续学习任何时间长度。这种开放性也影响了互动;网络教学拥有丰富的知识,来自网络的信息让学生不知所措,在网络中学生可以找到任何想学的知识,只有想不到的,没有看不到的;网络教学有乐趣,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或多或少具有强迫性,一些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的学生被迫成为陪读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网络教学中,学生是自由的个体,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必然是一种享受。

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和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归纳出网络教学的互动模式——三方双向动态互动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三像双边动态交互模式结构图

2 “跨文化交际”课程在线教学设计和实现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不是孤立的。在教学过程中,目标既是起点又是终点。然而,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第一步是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跨文化交际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有人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分为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能力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也代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7]。

在高职教育中,外语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向趋于专业化,跨文化教学是高职院校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况下运用外语知识进行交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

为提高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高职外语教学将信息技术融入跨文化课程教学的实践中。利用网络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特色和教育价值。通过更好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认知思维,完成外语知识、认知和实践的学习过程。

2.1 网络教学课程设计流程

高职院校涉外专业的学生将从事国际经贸、涉外旅游、涉外秘书、涉外文化服务等涉外商务工作。根据德国职业教育“能力模式”和“关键能力”的职业教育观,高职院校涉外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应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由于世界各行业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非外国留学生今后的工作中,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会越来越多。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能够使跨文化工作更加有效的必要的感知、知识和技能。

按照系统化教学设计思想,经过网站功能定位、教学对象分析、网络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网络课程教学应用模式确定与评价方法设计等过程,对“跨文化交际”网络课程进行了综合教学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式图

网络课程的开发与网络课件的开发有许多相似之处,类似于通过网络开发工具以网页形式开发的教学软件。然而,网络课件是针对某一知识点的,而网络课程是针对某一课程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强的系统性。

2.1.1 网络课程的功能定位

在高职院校开设网络课程之前,首先要定位网络课程的功能,因为网络课程与远程网络课程大不相同[9],“跨文化交际”是一门典型的网络课程,其功能如下所示。

(1) 以示范课为背景,对专家调解课的教材和教学成果进行了充分的说明。

(2) 围绕课程内容,将提供全面的教材,更全面地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3) 它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大型公开讨论平台,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4) 提供在线学习反馈服务,便于学生认识到影响并及时反馈。

2.1.2 教学对象分析

对教学项目和教学需求的分析,将为后续的课程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相关知识,占据了大量的教学岗位。网络课程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附加工具,包括利用网络课程进一步加工课堂知识,利用在线考试功能实现自我测试和实践,利用网络答疑模块,回答有关为此原因而设计的网络课程确保网络课程使项目资源成为学生拓展学习深度和广度的有效工具。

通过初步的问卷调查,基本了解了学习者的一般特征。根据数据可知,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他们每周课后花费少于3个小时,如图4所示。

图4 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时间

2.1.3 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完成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选择教学内容要根据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性能特点,选择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的内容,选择能广泛应用的内容,选择能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内容。

2.1.4 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媒体呈现形式

网络课程教学主要通过网页的形式表达教学内容。页面设计包括:菜单设计、图标设计、按钮设计、窗口设计、热键设计、反应区设计等;页面设计要美观大方,色彩搭配要协调,屏幕内容布局要合理,热键反应区的使用要满足教学需要,同时要考虑学习对象的年龄特征。

根据网络课程的特点和培训需求,网站提供完整的视频和优秀的音频。如果使用大量的音频和视频,由于带宽较低,传输速度会受到影响。多媒体技术在应用中能有效克服网络上低访问位的瓶颈,克服下载文件的缺点,实现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中的流动。媒体流是一种多媒体信息流。这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它可以提供视频回放、音频等多媒体文件在网络上实时下载,并且不占用客户端硬盘。在创建在线课程的过程中,通常音频以WAV格式采集,然后以RA压缩格式采集,视频以AVI文件再以RA压缩格式采集。

2.1.5 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完成教学内容的选择后,完成教学内容的设计。通过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应体现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设计,找出与知识点相对应的基础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合理的规划。

2.1.6 教学评价设计

网络课程属于空间网络结构教材,在系统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网络课程系统的关键是设计页面之间的关系,明确键的性质和方向,形成整个教学软件的网络结构图[10]。

网络课程的实施和完成也必须用于实际教学,以测试和评估其教学效果,并组织变革,直到课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网络课程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如普通多媒体课程评价。形式化评价是指在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利用有效的评价工具和其他反馈,随时调整、修改和更新网络速率,并加以改进;总结性评价包括:根据使用结果、实际操作中的反馈信息以及完成整个网络课程(或在网上公布)后出现的问题,对课程进行修改,以达到完美的设计。

与一般的多媒体课程不同的是在线课程网站的组成,在测评过程中需要全面测试网站,包括网站内容的科学性、布局的合理性、超链接的正确性以及网站内容的相应增减。

2.2 网络课程模块

针对网络课程功能模块,对网络课程的教学项目及其学习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教学课程强调以学习者的自主性为中心,辅以教师关怀、学习的学习手段、师生互动学习和网络生源课程。针对高职院校网络课程的现状,定义了课程的具体模块功能,如图5所示。

图5 网络课程结构图

通过网络课程设计模式能够确定总体结构,并根据校园网络平台制作相关课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是成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监督者和咨询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他们是主导者、报告者、参与者和评价者。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职“跨文化交际”课程在线教学改革前后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的变化,检验教学改革的效果。实验选取2019级国际贸易专业两个班共80人,被随机分为A班和B班,每班各40名学生,A班实行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在线教学新方法,B班实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对两个班的教学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

3.2 实验工具

本实验收集的数据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问卷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使用网络交际方法的态度;另一类是学生对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态度。

调查问卷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对问卷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问卷所反映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本文的定义一致。问卷由15个问题组成,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其中,认知层面包括两个因素,即自身文化意识(4个问题)和文化差异意识(4个问题);情感层面主要涉及人际灵活性(5个问题);行为层面包括两个问题。采用莱克特五级量表评定学生的相应能力评价,5代表强,1代表弱。问卷实施后,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以详细了解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3.3 实验设计

根据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在线教学,以某地区高职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例,以外贸人才培养为基础,以外贸岗位专业标准为主线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实验历时一个学期,在学期末,对两个班进行了相同的问卷调查,以检验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是否存在差异。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3.4 效果分析

在学期末,对两个班进行了相同的问卷调查,以检验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是否存在差异。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一级指标数据进行T检验。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A班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指标得分均高于B班,差异十分明显,更加说明了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在线教学新方法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

表1 一级指标满意度T检验

4 总结

目前跨文化交际教学中以书本为主的知识型教学模式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职“跨文化交际”课程在线教学新方法研究。按照系统化教学设计思想,进行了综合教学课程设计。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掌握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交际技巧和禁忌,还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增强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注重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技巧。

由于跨文化交际教学才刚刚起步,本文提出的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增加定性分析来解释问题。此外,自我评估问卷的判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试有待提高。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