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新梅
(涉县医院,河北 涉县)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被阻塞后变窄导致心脏出现缺血或缺氧情况[1-2]。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大多数人的健康受到不良影响,例如酗酒、脂肪摄入过量等不良习惯等都会导致心肌梗死现象发生。随着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心梗发病人群逐渐变得年轻化,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大多数患者对心梗相关知识不太了解,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治疗效果[3-4]。本文就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做了以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200例心梗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100例;在观察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50~78岁,平均(64.12±3.21)岁;在对照组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51~79岁,平均(65.41±2.9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于我院行护理干预的心梗患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恶性疾病患者;②患有认知障碍且护理过程中配合度低的患者。
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决定并予以批准,并对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进行充分说明,并使其充分了解后,患者及家属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参与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中包括:护理期间对患者各项生命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做好实时记录;关注患者是否有不适情况,及时处理;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出现不良情况影响治疗效果。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脏康复护理,其中包括:①成立专业小组:由医护人员组织成立心脏康复护理小组,选出小组组长,组长主要负责安排其他成员的工作,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心脏康复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护理技术;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做好与患者间的协调工作。②健康宣教:刚入院患者,医护人员要对其讲解关于心梗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心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为其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并告知患者此护理方案的优势,主要能够给予患者疾病怎样的治疗方式,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当患者对疾病存在错误认识时,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纠正,做好患者及家属思想准备工作。③病情护理:每日按时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做好实时记录,若指标出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协助家属对患者进行翻身,避免出现压疮等情况产生;叮嘱患者定时定量服药;告知家属若患者有心跳过快、意识不清等情况,立刻告知医护人员。④饮食护理:护理期间,应严格控制患者的盐分和脂肪摄入量,为患者准备维生素含量高的水果、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告知患者护理期间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忌酒,保证护理期间营养均衡。⑤康复训练:术后可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家属要对患者的四肢进行按摩,促进其血液循环;通过床上吊环进行四肢活动,尽量小幅度活动;待患者情况恢复较好后,可指导患者下床活动,例如:进行站立、走路训练,每日1~2次,每次30 min;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运动量和运动时间的增减,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做好心率监测,若患者出现胸闷、头晕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训练活动。⑥心理护理:护理期间,患者常因自己的病情感到不安、焦躁,医护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介绍成功案例并告知患者此次护理后期望达到的效果,使患者减少心理负担,以积极的情绪面对疾病;告知家属要尽量多陪伴患者,在患者沮丧时,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态能够使病情更快恢复。⑦出院护理:出院前对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存档,嘱咐患者按医嘱服药,在家期间也要加强运动训练;定时与患者联系,询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并督促患者按时来院进行身体检查。
①对比两组不良情况发生率;②对比两组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③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④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χ2表示及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和t表示及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不良情况对比[n(%)]
观察组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对比(±s, 分)
表2 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对比(±s, 分)
?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研究表明,过于紧张的情绪会使身体的血管收缩,进而产生心肌缺血现象引发心肌梗死[6]。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心梗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梗的病因主要是心脏内血液灌注量减少、心肌供氧不足,这些病因源于患者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发病前患者会出现气短、心慌等现象,但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降低了对疾病的防范意识,使心梗死亡率不断增加,临床上通常使用介入方式来治疗心梗,能够有效缓解心肌缺血的情况[7]。但患者仍然会对疾病产生诸多不安情绪,心理压力过大,出现一些不良情况影响治疗效果。
表3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分)
表3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分)
?
表4 护理满意度对比[n(%)]
根据郑艳[8]研究表明,治疗心梗不仅需要规范治疗,还需要对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护理措施,才能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因此,我们认为,心理康复护理能够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做到细致的护理,抑制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面对疾病,对患者病情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心理康复护理,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细致观察,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减少了不良情况发生;观察组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使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康复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治疗效果,还能提高患者康复后的生活水平;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护人员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给予患者更优质的服务,得到了患者的认同。
综上所述,对心梗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