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诊断效果

2021-06-04 09:26萨础日拉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3期
关键词:回顾性后处理脑部

萨础日拉图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蒙医医院 放射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 引言

急性颅脑损伤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创伤性脑部外伤疾病,颅脑损伤总共有三种类型,其中包括脑损伤、头皮损伤以及颅骨损伤[1]。该病的主要临床病症表现为意识不清并伴有恶心呕吐、持续性头痛等症状。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精进,现目前CT扫描处理技术也在跟随不断进步[2]。本次通过对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脑病科收治的120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双排及16排螺旋CT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诊断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脑病科收治的120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双排CT扫查,后转入上级协作单位进行16排螺旋CT扫查并行手术治疗。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12~72岁,平均(32.14±5.68)岁。所选患者颅脑损伤的原因主要是高处坠落、交通意外以及工伤。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颅脑损伤诊断标准;②接受手术治疗;③无精神疾病、认知等正常,能够有效配合治疗与康复护理;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没有严重心脏、肾脏病者。

排除标准:①有先天性、遗传性病史者;②哺乳期、妊娠期妇女;③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④严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

使用美国GE品牌His peedDual型CT扫描机检查患者脑部损伤处,首先指导患者采取平卧的方式躺与扫描仪上,从OM线以下2 cm的位置开始对患者颅定进行扫描,将图像层厚设置为5.00 mm,层距设置为10.00 mm,扫描间隔1.0 s,扫描时间20 s,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80 mA。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查看,回顾其颅脑CT扫描初始数据,再进行图像后处理。此次研究通过估算法和脑部软组织算法重建图像,STND重建,重建图像层厚为1.5 mm,层距间隔0.75 mm。成像的主要方法为两种,一种为多平面重组,另一种为回顾性薄层重建[3]。多平面重组图像主要是根据脑部损伤的不同位置实施冠状位、脑组织窗以及矢状位的三维重建。放射科经验丰富的医生对图像后处理的质量进行评测,同时还要根据成像图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4]。本次研究的患者的治疗方式均是采用的手术治疗,且在术前都实施了16排螺旋CT图像检查,以最终的手术结果为标准。

1.3 观察指标

分析记录双排、16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误诊率、漏诊率以及确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通过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双排CT扫描诊断结果

12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通过手术对其颅脑损伤情况证实,其中蛛网膜下出血11例,硬膜下出血21例,硬膜外出血17例,颅骨骨折28例,脑挫裂伤41例以及颅内积气2例;患者行双排CT扫描误诊9例、漏诊16例、确诊95例,误诊率7.50%,漏诊率13.33%,确诊率79.17%,见表1。

表1 120例患者双排CT扫描诊断结果[n(%)]

2.2 16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结果

12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通过手术对其颅脑损伤情况证实,其中蛛网膜下出血11例,硬膜下出血21例,硬膜外出血17例,颅骨骨折28例,脑挫裂伤41例以及颅内积气2例;16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确证111例,其中有4例误诊,5例漏诊,见表2。

表2 120例患者16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结果[n(%)]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交通和工伤事故也在日趋增多,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多[5]。该病的主要临床病症表现为意识不清并伴有恶心呕吐、持续性头痛等症状,这一系列病症表现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有严重负面影响。

大脑是人体结构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如果突然遭受外力打击,会对颅脑造成严重的损害,加之颅脑内结构组织较多,无可避免的会伤到其他的部位或组织[6]。急性颅脑损伤不仅仅对患者骨质带来一定的影响,还会导致脑实质发生变化,并且在脑部遭受实质性损伤后,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诊治,会造成患者颅内压升高,从而使患者大面积脑组织坏死。病情继续发展下去,甚至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7]。为了避免患者发生这些危险情况,我国医学研究人员开始倍加关注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

现目前我国临床诊断急性路脑损伤的主要方式是对患者实施CT扫描,以往常规的螺旋CT扫描密度分辨率虽高,但是因为其断面图像偏厚,加之在扫描过程中,扫描的那一面和患者颅底骨板相平行,这种情况对扫描患者颅脑病变位置的显影非常不利,所以相关医学人员开始实施重建CT图像的方法,使病变部位的确诊率能有所提高[8]。双排CT扫描相对16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来说扫描速度要慢很多,并且分辨率相对较差,不能够良好的完成后期的三维处理,现目前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的医疗需求。16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时一种多层图像螺旋CT诊断技术,CT成像的效果明显,并且针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相较其他诊断技术来说更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对患者诊断过程中,通过对其颅脑的扫描,再强化扫描检查,最后通过三维成像,医生能清楚的从图像中明确脑损伤具体位置和脑损伤的轻重程度等。并且16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患者颅脑顶部和底部具有一定的成像优势,不会出现较多的伪影,CT成像的清晰度也较高。16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是指对CT图像回顾性薄层重建,这种方法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查看,回顾其颅脑CT扫描初始数据,再进行图像后处理,经过处理后的图像很大程度将部分容积效应降低。成像的主要方法为两种,一种为多平面重组,另一种为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图像主要是根据脑部损伤的不同位置实施冠状位、脑组织窗以及矢状位的三维重建。多平面重组图像这种诊断方法有效解决了其他图像诊断仅能单一平面的不足之处,很大程度的将确诊率提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术前接受16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误诊4例、漏诊5例、确诊111例,误诊率3.33%、漏诊率4.17%、确诊率92.50%。

综上所述,16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诊断价值较高,可以有效提高确诊率,避免误诊漏诊的情况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回顾性后处理脑部
手外伤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回顾性评估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测小肝细胞癌的准确性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