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下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案对急腹症患者急救质量的影响

2021-06-04 08:17杨雪丽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表单急诊科成功率

杨雪丽,徐 弋,李 怡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甘孜医院 a.急诊科,b.药剂科,四川 康定 626000)

急腹症常见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溃疡病急性穿孔等类型,是指腔内、盆腔以及腹膜后组织发生剧烈病理变化,诱发以腹部为主的症状和体征,且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1,2]。急腹症存在发病急骤、进展快、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患病率较高,病情较为严重,实施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3]。常规院前急救能够控制患者病情,但急救流程缺乏系统化,仍存在各环节衔接延迟等不足,降低了抢救成功率[4]。而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特定病人群体制定的一种清晰明确的常规护理模式,具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包括了循证医学、质量保证、整体护理及持续改进的护理标准方法[5],能够优化院前急救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目前已在心脑血管疾病院前急救护理中获得了良好应用[6,7],而应用于急腹症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下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案用于救治急腹症急诊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救治的180例急腹症患者,纳入标准:有以腹痛为主要伴全身反应急腹症典型症状;年龄18~75岁;有至少1名陪护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重疾;合并颅脑损伤、胸腰椎骨折等严重创伤;有药物过敏史、重大外科手术史;有精神疾病史;存在全身免疫性疾病急性发作。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救治的88例患者为对照组,男48例,女40例,年龄24~69岁[(42.48±10.32)岁];体质量指数18.8~27.4 kg/m2[(22.61±2.68)kg/m2];急性阑尾炎23例、肠梗阻17例、急性胃炎14例,胆结石12例、急性胆囊炎10例、消化道穿孔5例、其他7例。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救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组,男54例,女38例;年龄22~72岁[(41.82±11.57)岁];体质量指数18.4~27.8 kg/m2[(22.73±2.84)kg/m2];急性阑尾炎26例、肠梗阻15例、急性胃炎15例,胆结石13例、急性胆囊炎9例、消化道穿孔6例、其他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常规轮班,院外接诊时值班人员简单评估患者病情,随车接诊,到达现场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常规给予急救前处理,转运途中给予常规护理,患者送至急诊后均常规预检分诊,建立绿色通道,安排急诊检查和诊治。

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下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案:①制定临床路径:以既往急腹症院前急救经验、最新急救指南及其他文献为最佳证据,制定急腹症急诊救治临床医师表单和临床路径急诊护理表单,优化院前急救救治流程;120预报的急腹症患者进入临床路径,排除存在严重损伤等非急腹症方面致命危险的急腹症患者;患者死亡、急诊抢救成功后48 h或途中转院均终止临床路径;②临床路径实践:组建临床护理路径院前急救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路径院前急救的规范培训;护理人员接到120预报急腹症患者后立即进入临床护理路径下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案,严格执行护理路径表单,粗略了解患者信息,初步分析病情,提前提醒需要配合的相关科室开启绿色通道,方便患者到院后尽快检查、确诊;随车接诊途中通过电话指导现场人员了解患者情况;到达现场后根据护理表单评估病情并实施急救前处理;返院途中疏导患者及陪诊人员不良情绪,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酌情镇痛,并与院内医护人员保持联系,报告患者身体情况,使院内人员掌握患者情况,做好准备工作;患者送至医院后立即开启绿色通道,根据护理表单完成检查、评估和救治,执行急诊医师医嘱实施救治,完成的路径对应打钩,评价效果,未完成的路径找出未完成的原因,积极完善;③临床护理途径的改进: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及国外内急腹症院前急救最新进展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1.3 观察指标①抢救质量:统计两组分诊失误率、分诊时间、接诊-确诊时间、接诊-手术时间、急诊科观察时间和抢救成功率;②记录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③陪诊人员满意度:患者送至相应科室继续治疗前,采用院内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主要陪诊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表含抢救效率、救护技术、抢救效果、沟通协调、服务意识5个方面评分,总分10分,分数越高越满意;④疼痛和负性情绪:患者抢救成功病情稳定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8](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评分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采用焦虑(SAS)及抑郁自评量表[9](SDS)评价患者负性情绪,包括20个条目,4级评分,总分乘以1.25转换为标准分,分数越高焦虑/抑郁倾向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形式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质量比较研究组分诊失误率低于对照组,分诊时间、接诊-确诊时间、接诊-手术时间、急诊科观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质量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入院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n(%)]

2.3 两组患者陪诊人员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陪诊人员在抢救效率、救护技术、抢救效果、沟通协调、服务意识5个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陪诊人员护理满意度比较 (分)

2.4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VAS、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负性情绪比较 (分)

3 讨论

急腹症是临床急诊科常见病,发病急、病情严重、发展快,患者躯体不适症状较明显,腹痛难忍,严重时甚至可造成患者死亡[10]。院前急救护理是针对危、急、重症患者在发生伤病现场、途中监护和转运等环节至送达医院前的医疗救护,是院内急救的基础[11],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缩短分诊、确诊和手术准备时间是提高急腹症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12]。但长期以来,急腹症因病种复杂、病情多变、护理时间短等原因,患者难以得到全面、系统的院前急救护理,降低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如何优化急腹症院前急救流程是当前急诊科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由医院多学科医护人员针对某一类特定病人制定的标准的护理流程,严格按照流程对患者实施有步骤、有计划的护理,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展开护理[13]。目前临床护理路径仍主要用于住院患者,但近年研究显示,其在院前急救护理中可获得良好效果,张军根等[14]研究表明临床路径能够提高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救治成功率;康成荫等[15]针对急诊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路径下的急救护理,有效提升了患者溶栓率和治疗效果。基于此上述研究的良好结果,我院急诊科针对急腹症自2019.8开始实施临床路径下的院前急救方案,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急腹症临床护理路径院前急救表单,使医护人员接到120预报急腹症患者后均按临床护理路径表单执行医疗和护理,使救治、护理工作程序化,保证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护理错漏,及时发现问题,也能够提前提醒院内进行准确的救治准备,且临床护理路径以患者为中心,全面关注患者心理、生理、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情况,急救护理中重视对患者及陪诊人员额心理疏导,促使其配合救治,避免延误治疗,因此,本研究中,研究组分诊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诊时间、接诊-确诊时间、接诊-手术时间、急诊科观察时间更短,抢救成功率更高,表明临床护理路径下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急腹症患者的抢救质量,缩短救治时间,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这与该护理模式能够使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具备规范性、程序性,护理目标和护理计划明确,缩短中间诊断和转运时间,使患者能够更快速地获得治疗有关。本研究还显示,研究组陪诊人员对院前急救护理的各方面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下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的良好护理效果得到了陪诊人员的认可。此外,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和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下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疼痛情况、缓解负性情绪,这可能与该护理模式更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且患者抢救质量更高,更有利于疾病治疗,使患者对病情担忧较少有关。

综上所述,针对急腹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下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抢救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表单急诊科成功率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移动App表单组件体验设计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浅谈网页制作中表单的教学
使用智能表单提高工作效率